52条读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10694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条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2条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2条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2条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2条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条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条读后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为了工作累的筋疲力尽,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了呢?知识还是哪些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却感到越学越难了呢?最近我常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最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学习生活太单调 学习本就是一项并不轻松的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是要花费劳动的。我们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让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大脑。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全副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他们没有时间去读其他的能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更没有时间去思考。他们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

2、大,学习起来就越来越困难。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提出了改变该现状的建议:阅读,读教科书以外的书。因为他认为如果青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的兴趣。 所以要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要保证智力活动的丰富多彩。 二、知识和能力脱节。 现在学生由于各方面的期望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你不是让我学习吗,好呀,那就学习吧!于是学生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知识是学会了,可是能力却下降了,我们不由感慨课改进行了10年,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还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在学习的同

3、时进行思考。同时他还认为检查学生知识的做法本身也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我想我们是不是多给学生创造一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否则 学生的“高分低能”是便是我们教育的败笔。(济水一中 高月明)如何克服?苏霍姆林斯基从“阅读”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书中所举的例子我们都能在自己的班级里找到这样的典型:课文学完了,可读起来还是结结巴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阅读是如此,写字也是如此。同时他还认为检查学生知识的做法本身也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 看来,要让学生摆脱越学越难的窘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拥有丰富的智力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思考,拥有强烈的求知的愿望

4、、认知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不是近来为了改善教学过程做了许多工作吗?例如: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且在编写新的教科书等。然而尽管如此,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勤奋学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每天在家庭作业面前坐上3至6

5、个小时。在学校里学6小时,再加上在家里学6小时,这样的学习已经把学生弄得精疲力竭了。许多学生在八年级毕业后,不想再升入九年级,因为他们感到学习太吃力了。【感】表面上看,班上孩子的成绩看上去都还不错,而实际上,在成绩的背后,我看到了家长的无奈,听到了由衷的感慨:这哪是孩子在读书啊!到了四年级,随着功课难度的加深,一些孩子感到学习很吃力,家庭作业总是拖了又拖,每天总是写到深更半夜,而即使这样,成绩还很不理想。家长的负责,我是从他们他们对孩子的殷殷期望中看到的,为了孩子,他们中间的很多人甚至在晚上陪读完成作业,有的甚至在早晨上学前也不放松检查督促。面对屡屡不能提高的成绩,除了隐隐感知这些孩子学习已经

6、感到吃力,思考:有没有好办法能提升这部分孩子学习的潜能呢?【摘】 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 我感到,企图通过把某些章节从教学大纲里删去又把另一些章节加进来的途径来“减轻”高年级学生负担的做法,是幼稚可笑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

7、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感】“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对于这个理论,我举双手表示赞同。一个只会读教科书的孩子,不算真的会读书。也许,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班上几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同学,听课还算认真,作业也不马虎,但成绩却总是不怎么理想。仔细观察研究后发

8、现,这部分孩子平时都不怎么乐于阅读课外书籍,他们的求知总是满足于书本知识。显然,在当今社会,这是极容易被淘汰的学习方式。学习为最后的应试,这个我们暂且不说。就从知识涵盖面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从书本单一的内容需要引申拓展的内容有很多,如果平时的学习中不注意这部分知识的积累,学习就会变得肤浅,碰到稍难的问题就会感到恐惧和不安。而学习又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只要在这中途稍有疏忽,这部分孩子就会成为班级的后进生。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让孩子学会读书,让孩子乐于读书,这是真正减轻孩子脑

9、力劳动的好办法。女儿上一年级,暂时还没有阅读大部头书的能力。最近,完成作业,她总是吵着让我带她上书店,她觉得,上书店是最快乐的事情。新华书店里,华丽的绘本图画书是她的最爱。前几天,在她的再三哀求下,27块钱买了一本蚯蚓的日记,现在,一有空,就捧着书在看,就在几张彩色的图画之中,她又是看到了一个怎样奇异的世界呢?很欣赏一些学校在低年级开展的绘本阅读,因为没有研究,所以拿着绘书无从指导,而且,总觉得搞这个阅读,环境氛围的创造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女儿的想像能力一般,真希望书能开阔她的视野,使她的思维能灵动起来! 我们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