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学生把握产业转移带来就业机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大学生把握产业转移带来就业机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事实证明,产业转移的发生,既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 升级,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也会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稳定和就业产生巨 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渐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对高素 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也将为莘莘学子带来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一、产业转移概述1 什么是产业转移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实质是生产力的空间转移, 是 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必然现象。产业转移(Industrial Transfer) 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
2、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 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一个包含国际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 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这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 是国际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承接国(或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常常以相关国家或地区间的投资、贸易以及技术转移活动等形式表 现出来。其构成要素包括转移国(或地区)、承接国(或地区)、转移产业、转 移企业、转移资本、转移技术等。2.产业转移的类型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 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按照涉及地域范
3、围的不同,产业转移可分为国内产业转移(也称作区域 产业转移)和跨国产业转移(也称作国际产业转移)。国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转 移在空间上没有突破国家界限,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进行转移。跨国产业 转移是指产业转移在空间上突破国家界限,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转移。二是按照转移客体中最突出生产要素特性的不同, 可以将产业转移分为劳动 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同时也代表产业发展层级依次上升的三个主要梯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指产业转移客体中劳动力的使用较多,产品成本中工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在三种类型中平均最低的产业转移。食品、 服装、工艺品等行
4、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是指产业转 移中投资规模较大,资本要素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成本比重较大, 产品的平均附加 值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通常钢铁、机械、汽车、造船、化工等行业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指产业转移客体 中技术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产品附加值在三大类产业中是最高的产业转移。 信 息、通信、生物、软件、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多属于技术密集型 产业。三是按照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不同,可以将产业转移分为市场 扩张型产业转移和成本节约型产业转移。 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是指为占领外部市 场进行的产业空间上的转移。成本节约
5、型产业转移是指由于外部竞争和内部调整 压力而进行的围绕成本节约目的的战略性产业迁移。四是按照转移的空间流动方式不同,可以将产业转移分为水平转移和垂直转 移。水平转移是指在同质区域之间发生的产业转移。垂直转移是指在存在梯度的 异质区域之间发生的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 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或者跨区域贸易等方式, 把部分产业的生产 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 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
6、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 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是典型的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范例。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全球化的经济加速发展总是伴随 着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大转移。应当说,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 征,而中国目前已成为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的 产业能否充分地利用本地的动态比较优势, 并顺利进行产业转移,将决定其长期 绩效。长期来看,产业转移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可以避免出现地区产业同 构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转移 对我国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
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外 投资的大量涌入,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央“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部署下,随着区域经济协调的加快, 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也在蓬勃发展。二、产业转移的条件和动因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区域间因资源禀赋、区位、市场、 产业配套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动态发展变化的结果,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 产业转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一是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从产业转移的动态过程可以看出,产业演进历经 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十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
8、衡,这导致不同国家(或地 区)之间的经济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 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 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 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纵观 20世纪以来的几次全球性的产业大转 移,正是在存在明显产业级差的国家间进行的。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向日本的产业转移;20世纪70年代日本向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级差的存在是产业转移的基础, 但并不 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 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
9、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 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 以及 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产业转移总是向着产业转移 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而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通常取决于经济制度和国家政 策。因此,各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以来相继加大对外开放,减少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三是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间即便存在产业级差,生产要素可以 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产业转移仍然因为缺少利益条件而难以发生。 在开放式区域 经济系统中,产业转移能否发生,以及将从哪个区域向哪个区域转移, 将取决于 区域间的利益差。不同
10、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 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 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的存在, 才 会诱发并引导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四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 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 竞争,即形成所谓的“重合产业”,并由此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 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 可能。综上所述,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存在产 业利益差以及产业竞争是发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 然而即使这些条件都得到满
11、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2 产业转移发生的动力产业转移是具有转移动力的经济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具备了产业转移基 本条件的基础上,仍需动力系统的推动才能催生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动 力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对利润最大化追求的内在动力和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外在 动力,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和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第一,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 力。产业转移地区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产业成长相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区 域间要素价格的差异。具体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产业转出区,随着产业的集聚, 在资本、劳动力、技术这些
12、基本生产要素有限流动的情况下,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导致要素拥有者获得的边际收益递减。同时,随着土地、水、电等其他生产要素 成本增加,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它们结合的难度增大。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区 域内一些产业或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产业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同时,产 业承接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经营成本也相对较低,存在成本的比较优势, 出现潜在的产业利差。另外,产业的市场需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 存在差异,进而存在潜在的产业利差。而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导致直接的跨区 贸易难以完全实现市场的扩张,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致使产业向存在着比较收益 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第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
13、迁。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是产业转移的外在动力。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关。 由于区域经济 结构的变迁,导致随着产业生命历程中兴起、发展、成熟和衰退周期性的变化, 产业所获取的利润呈倒“ U字形变化。第三,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一 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定区域在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相对优势 会不断发生改变。虽然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这一相对优势的 改变程度,但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性、社会制度的约束以及交易成本的增加,生产 要素供给比较优势的转变难以根本扭转。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丰富的劳动力
14、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 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 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中国 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 这些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产业开始向劳动力比较优势更 强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并且,由于同一地区产业间 的竞争进一步加速了区域生产要素供给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因此,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为区域产业转移提供了压力和动力。第四,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各区域对产品市场的需求结构也是动态变 化的。对于某一特定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
15、该区域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也会由低到高逐渐发生演化。比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需求结构在不断升级,低级产品市场趋 于饱和,而同类产品在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却在不断扩张。这样在比较利益的驱动 下,这些生产低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空间上的转移。综上所述,当存在产业转移的条件时,产业转移的动力系统会促使产业或企 业竭力调整自身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转移方式,实现产业转移行为。2.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产业转移 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极大地影响 了国际产业转移。自2008年
16、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大规模下降。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2008年,全球FDI流入量为1.697万亿美元,比 上年下降了 14% 2009年,全球FDI流入总额为1.0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8.7%。 其中,发达国家吸收FDI下降41.2%,发展中国家下降34.7%。美国是吸收FDI 最多的国家,中国居第二。2010年,全球FDI流入总额为1.122万亿美元,同 比增长7.8%。尽管2010年全球FDI有了明显的复苏,但仍分别低于危机前水平 的33.9%和2007年最高峰时的46.6%。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 FDI下降的 情况。从2008年10月开始,中国FDI连续出现长达10个月的环比负增长。2009 年,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56%。 2010年情况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