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09824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摘 要:对会计数据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的研究表明,尽管由传统会计原则所形成的会计数据给人们留下了过于主观的感觉,但在证券市场上仍发挥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着作用,对于权益资本计价与公司估价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本文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证券市场中对会计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关键词:会计信息;权益资本;会计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股票价格应该围绕股票价值上下波动。除宏观因素外,市场上的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分析应依据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

2、原则为代表的传统会计给人们留下了过于主观的感觉,使得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似乎逐渐对会计数据的作用和意义失去了信心,许多投资者都试图忽略会计数据的作用而直接去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这种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那么在证券市场中由传统会计原则形成的数据果真失去了作用吗?本文通过对会计数据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的研究表明,根据传统会计原则形成的会计数据信息在证券市场上仍发挥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着作用,对于权益资本计价与公司估价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始终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将会有助于证券的市场价格收敛于内在价值,从而提高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本文

3、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证券市场中对会计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一 、会计信息的属性:计量观、信息观和计价模型观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计量观一直主导着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具有反映受托责任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坚持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例如,R.瓦茨和J.齐默尔曼认为,收入和费用之所以应当被记录,是因为努力与成就应该恰当配合;报告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不会有恰当的配比,而权责发生制会计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会计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计量的语言,财务报表就是对特定主体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从会计理论的发展进程来看,计量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对FASB许多准则的研究,如不引入计量观,就很难理解。譬如,即便有

4、资料已清楚地表明其他信息已经包含了有关折旧费用信息,但FASB仍不可能要求把折旧费用从净收益计量中剔除出去。因为计算净收益的收入和费用,并不是根据其它信息已经或者还没有预先释放为标准来列示的,而是依据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计量方法的产生和应用与市场条件密切相关,完善与完全是其两个基本条件。依据Beaver的解释,完善市场是指:零交易成本;没有赚取超常回报的特别优势或机会;价格不随任何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完全市场是指所有的商品都有相应的市场存在背景,在这个背景中的所有利益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计量。但是,现实的市场总是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在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市场中,几乎

5、没有好的方法来定义何为“计量”。此时,估计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幸的是,后者才是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市场行为。这便构成计量观的最大弱点。此外,在众多的备选会计方法中,如何评价哪种方法是“最佳”,什么样的盈余是“理想的”,都会遇到很大障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便愈发强调盈余的经济性观念,以校正会计收益的缺憾。计量观的缺失促使人们寻找新的价值观。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以及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中的运用,人们对会计信息属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信息观这时成为理论界的主流。在信息观下,证券如普通股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具有投资者据以计价的某类属性,如对

6、未来股利的要求权。而信息的作用就是改变投资者对这种属性的信念,进而影响股票价格。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改变对企业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第1号便反映了这种变化,它指出:“财务会计应当提供现在的、潜在的投资人和信贷人以及其他用户以评价预期现金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有用信息。由于投资人和信贷人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关,所以,财务报表应当提供有助于投资人、信贷人和其他人士评价相关企业预期现金净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但同时,FASB也强调:“以权责发生制会计为基础的有关企业盈余的信息,通常在表现企业当前和持续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方面,优于仅限于

7、现金收入和付出方面的财务信息”。可见,信息观下的主流规范者仍然坚持权责发生制会计,只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信息功能的认识。会计盈余与普通股股票价格之间的概念性关系可以通过引入三个关键链加以建立:证券价格与未来股利链;未来股利链与未来盈余链;未来盈余链与现在盈余链。信息观形成的市场背景是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市场。此时,财务会计信息被看作是混合在一起的价值相关信息的增量。为了降低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们试图利用会计数据这个在会计规范和独立审计约束下的信息来源。这种不对称往往导致造成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也为会计选择中的机会主义提供了客观条件。从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信息,还反映了噪音交

8、易者的噪音,而且混沌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的导入,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怀疑。于是,在信息观基础上形成了另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计价模型观。在信息观下,研究的重点是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票中去的。因为信息观主要假设的依据是市场对会计数据的反应是有效的,即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价值。自然,人们便没有理由去探寻股票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内在机制。而当有效市场假说受到怀疑时,人们也就有兴趣去探求新的方法,来揭示这种内在机制。这正是计价模型观形成的缘由。计价模型观的建立主要应归功于Ohlson、Feltham 和Ohlson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在他们提出的模型中

9、,首次将权益资本价值与账面价值和未来盈利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会计账面数字在决定权益资本价值中的直接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会计选择对权益资本价值的影响,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展示了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价值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二、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价格波动:两种假说的分析在实证会计理论被引入之前,国内外的会计学者大多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盈余信息与股票价格、会计选择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利用规范研究的成果去预测尚未观察到的会计选择行为。这种研究,促进了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但同时,也受到了新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挑战。上世纪50年代,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的MM理论

10、模型,以及随后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影响企业价值。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发展及其经验检验的结果也表明,股票市场并不受到会计选择的系统性干扰,这些都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基础相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促进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而且引发了证券市场会计研究的一大争论,即会计选择对股票价格是否存在影响,由此形成了无效应假说和机械性假说两大流派。机械性假说认为,股票价格有规律地受到会计程序的干扰,并预言股票价格变化与那些特定的会计程序变化息息相关。这个假说来源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会计报告是有关某企业的信息的唯一来源,因而投资者使用会计盈利来评估该企业股票的价值。接受此观点的实务工作者和投资者认为,公司管

11、理层会改变会计方法,籍此夸大报告盈余和公司股票价值。而市场则会“因会计方法变化而误入歧途”。早期的机械性假说被看作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交易成本假设组成的联合假设的一个备选或竞争性的假说。它预计,不管会计变动对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如何,可增加盈利的会计变动必然伴随着正值的非正常股票盈利;而可减少盈利的会计变动则伴随着负值的非正常性盈利。与机械性假说相对应,无效应假说是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无交易成本、无契约成本、无信息成本和无税收等假设相结合而形成的。依据有效市场假说,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换言之,无效应假说认为会计选择行为对股票价格没有作用效应。根据有效市场假说,

12、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人们不可能仅仅依赖一个公布的会计变动来获取超额报酬,伴随着会计变动的任何股票价格变化都是无偏的。无效应假说正是这种观点的直接反映。从本质上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对证券市场效率的整体描述。证券市场效率可以划分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前者指证券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证券的价格能否根据有关信息做出及时、快速地反映。其判断标志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信息而变动;二是有关证券的信息能否充分披露和均匀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质等量的信息。内在效率指市场交易者的营运效率,反映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对无效应假说的检验与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13、是不同的,前者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交易成本、契约成本、信息成本等的联合假设的共同检验。因此,对无效应假说检验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它可能是联合假设中某一个条件的不成立而导致的。对机械性假说与无效应假说的争论和实证研究,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应该看到,虽然坚持机械性假说的人相信市场会受到会计程序的规律性干扰,相信市场是无效的,但他们的信念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是无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描述总体市场特征的整体概念,它的成立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国内外对盈余报告有用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价格对盈余是有反应的。市场效率理论只是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为尺

14、度来衡量这种反应的效率到底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弱式或半强式有效的检验,恰恰说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程度,而不构成否定意义。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包含有权益资本价值的特定信息,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围绕价值波动的权益资本价格应该能够对盈余这一会计选择的最终后果做出反映。但现在的问题是,权益资本价值如何对不同类型的会计选择行为做出反映?三、传统的权益资本计价模型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存在的基本内涵,驱使许多投资者去试图建立自己的关于权益资本估价的逻辑模型,检验这些模型的基本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费尔森奥尔森模型。1资产基础的计价模型这是一种最直观的基于计量观的计价模型。在该

15、模型中,权益资本的价值等于各项资产的价值减去各项负债的价值。从理论上说,如果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债能以恰当的计价方式,如公允市价来计价并且完整地反映所有经济资源的价值,那么公司价值就等于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原因,使得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打折扣:某些资产、负债项目并没有在报表中充分揭示,存在许多表外资源与义务;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而评估和调整其公允价值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常,对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对容易确定,但对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合理估价则非常困难。而且,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各项经济资源的合成效应使公司的整体价值产生溢价,形成所谓

16、的商誉。商誉的存在,使得公司价值的计量与其整体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密切相关。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计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计价模型。2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质上是对Fisher完全确定模型的概括。依据Fisher模型,假设在完善的市场上,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看作是这家公司未来报酬的贴现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式(1): V0=Tt=1Ctt=1(1+r)(1)其中:V0表示当前的公司价值;r表示期间的市场报酬率;Ct表示在时期t的净现金流量;T代表经营年限。而不确定条件下多期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式(2):V0=Tt=1E(Ct)/(1+E(r)t(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