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090140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常用词。2、体会课文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提醒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提醒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场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遨游,足迹普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屡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场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

3、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场,“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搜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场,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表达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

4、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创始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入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方荆

5、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那么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展外交斗争获得成功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

6、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英勇地进展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展示字词 缪公(mù ) 避匿( nì ) 缪贤 ( miào)汤镬(huò) 虽驽(nú ) 肉袒 ( tn )盆缶 (fu ) 案图 (àn ) 可予不(fu )渑池(min) 诈佯 (yáng ) 列观 (guàn ) 皆靡(m ) 传舍(zhuàn ) 甚倨 ( jù )不怿(yì ) 衣褐(yì hè ) 睨柱 (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

7、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 节:廉蔺简介313 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 负荆请罪四、集中学习113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局部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3、落实文句翻译。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p 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C、

8、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保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

9、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方法。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5、学生诵读五、布置作业。六、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提醒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

10、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提醒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集中学习1416节。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在军事上获得成功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

11、”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斗争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二、集中学习1721节。1、

12、学生朗读,翻译。2、品读讨论: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表达出来的?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根底是什么?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怎样对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3、诵读,增强语感,承受古文化的熏陶。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p 写作技巧。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出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人物分析p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1有智谋A相

13、如从得害观点分析p ,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2英勇,机智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可以完成任务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3爱国,忠心A两次以死相胁

14、,甘心为国牺牲性命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廉颇的性格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擅长谋略, 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3勇于改正, 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秦昭王的性格1贪心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 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 略野心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

15、,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刻画人物方法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p 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容许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表达突出。细节描写 语言 刻画人物动作 矛盾冲突 廉秦(璧 会)廉蔺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展考点知识梳理。1、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承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如有司案图:案,通“按”,观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