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08512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 张孝骞院士: 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临床医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什么?可以用“勤于实践,反复验证”八个字来概括。勤于实践:深入病房、门诊观察病人;反复验证: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并和书本、文献结合起来思考运用。 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会千差万别,临床医生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认识每一个具体不同的病人身上。 病人和医生,是战友,是同志,要善于向病人学习。 要学好临床基本功,要锻炼观察能力,培养全局观念,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

2、,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 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3、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 马遂教授: 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个终身吃苦奉献的过程。这是因为临床医学是个随时变化的“万花筒”,它既要以经验为基础,又同时兼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实践性是它的第一规律,广泛学科依赖性是第二规律,而综合性是第三规律。上述规律决定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较难成就,需要环境、个人因素皆备,并要有较长周期。 王宁利教授: 我们现在怎样做医生?我的回答是:用心做医生。医生在行医中,从用手到用心,是检验医生素质的试金石。必须牢记:“医者父母心。” 韦加宁教授: 多做多传多教,等于活了好几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 卢世璧院

4、士: 医疗无小事;爱伤敬业,乃仁爱之心。父训:小病不轻视,捉个猫儿当虎打。是指对“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去处理。 做好一名医生要有学识。年轻医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读书、病人、老师。 医学是经验科学,医学知识必须到临床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真正学到手。 吴英恺院士: 好医生或坏医生的分水岭就在于“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 做了主治医师、助教、教授或主任医师还得继续提高业务技术,每提高一步都要求在学术上有前进,而且学无止境,不进则退,进则要求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自强不息。 李存江教授: 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成就好医生。1、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博学:会诊中心的教授们都有数十年的苦功夫、坚实的理论功底

5、、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密切关注着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还对多个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有的达到精通的程度。善于推理分析是他们的基本功。2、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临床病例:黄克维教授对病人是先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而CT、MRI、其他生化检查报告只是在得出基本诊断结论后,才作为印证结论的参考。这就是之所以成为大专家的一个原因。3、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失误后的总结:任何有经验的专家都是在无数次失误后成长起来的;专家们娴熟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从何而来?来自许多次的失误!关键是失误以后能否认真思考,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好医生都是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 姜泗长院士: 做一个好医生

6、,不仅要钻研医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骄者必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余宏超教授: 一个外科医生如果在做第1000次手术时,仍能像做第一例手术那样下功夫,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汤钊猷院士: 回顾几十年的历程,对“好医生”我才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 贺达仁教授: 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医学人文态度:核心是“热爱生命”。 华益慰教授: 做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对医生来说,做错做坏了一例手术,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几百几千分之一,而对病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一例失败的手术,影响的不仅是医生本人一生的声誉,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

7、 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现在,有个别医生经不住诱惑,我愿以我的言行在医德医风上起一点作用,希望有更多令人放心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 秦伯益院士: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对人才的要求,但首先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穆魁津教授: 当大夫一定要主动找事情做,要善于动脑筋多分析。 陈景云教授: 你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手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手术。 裘法祖院士: 医学是要费大精力,下大苦功才能学好的,而且是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永无止境的一门学问和工作。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

8、饱,四大皆空。 王士霞教授: 一位临床医生的认真细心态度是医疗实践的基础,是得出一个正确诊断的保证。这种态度首先表现在仔细认真地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上。 王忠诚教授: 要想做一个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辛勤的汗水、极大的努力,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手术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如果利用手术刀的权利来谋取私利,就不配做一个医生。 韩启德教授: 要做一个好的临床大夫,如果不懂病人的心理是绝对不行的。 方药中教授: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多学多问,而且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胡亚美教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接触病人成不了好医生,

9、接触病人越多,当好医生的机会越大。 张效房教授: 我坚持一辈子不收红包,更不会拿回扣,一是不会,二是不忍,三是不能。如果让红包遮住了眼睛,心灵之窗有了灰尘,还能把手术做好吗? 郭春园教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要拿,可拿可不拿的钱,最好是别拿。否则,不但自己良心不安,还会脏了自己的手,坏了自己的声誉,后悔都来不及了。 刘炳凡教授: 接受第一次礼物,就会滋生贪婪心,就会把救死扶伤的高尚人道主义,变成了利己行为。 谭日强教授: 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索取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汪忠镐教授: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先培养自己的医德,有了良好的医德,就会不断琢磨技术,医技自然也

10、就提高了。 易为民教授: 我从医近40年,没有拿过病人一分钱,我常跟大夫们讲,看看这些农民兄弟,他们是卖猪卖牛卖了鸡蛋,甚至是借钱来看病的,我们做医生的,收红包等于是给他们雪上加霜,也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钟南山教授: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服务态度。 傅培彬教授: 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 李月华教授: 工作哪能停?!心跳不停,工作就不能停。 赵炳南教授: 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这是医生的天职。 周礼荣教授: 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己有

11、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 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 周华康教授: 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古代医学先辈至理名言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医生有三大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盖伦(古罗马): 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 迈蒙尼提斯(古阿拉伯): 要有爱护医道之心,不因贪欲、虚荣、名利,而忘

12、却为人类谋幸福之高尚目标;要集中精力和时间使学业日进,见闻日广;要诚心为病人服务,善视世人之生死,以身殉职,不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 胡弗兰德(德): 医生活着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病人是医生服务的对象,绝不能玩弄他们;医生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是他们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赢得病人的信任;医生必须认真检查病人,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不要告诉病人已处于无望的情况;尽量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了解人和人的心理状态,尊重和爱护同行。 李时珍(明): 医者,当以慈悲为怀,以德为天,然后以其技。 孙思邈(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

13、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尊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具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

14、此,故以为名也。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龚廷贤(明):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 张仲景(东汉):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杨泉(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刘勉(元末明初): 富者我不贪其财,贫者我不厌其求。 费伯雄(清):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私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大椿(清): 吾愿天下人,断不可以为起死回生之药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属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之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 名医之治病,较之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