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08237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氏形意拳(崩拳学).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意崩拳学序 “正“和”整“是学习形意拳的两个关键。崩拳的学习在整个形意拳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常说,要是把劈拳和崩拳学好了,形意拳等于学了一半:前面我们学过的劈拳是使我们从中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正”,现在要学的崩拳是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整”。你既掌握了“正”,又掌握了“整”,再学习形意拳的其他拳就容易多了。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努力用功的人,练的时间也很长,但就是存在很多毛病和缺点,总结起来都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造成的。在劈拳和崩拳的教学中都有我增加的特殊教学法:劈拳中增加了单腿独立支撑,为后面的形意拳训练打下了基础;崩拳的教学中增加了原地崩拳。这都是为了让学员更快、更好、更准

2、确地掌握如何将身体的转动的速度和出手速度协调的加在一起。熟练后,有了体会、找到了感觉,再把身体前进速度加进去。因为刚一开始学习就把难度极高的前进、扭转、出手三个速度让学员加在一起练习,由于不是按部就班、没有基础,学员会感到非常困难,事倍功半。 增加原地崩拳的目的,第一,是为练好崩拳打基础。通过原地崩拳的练习可以训练由两脚用力产生的抽胯放胯,使由身体转动产生的速度和出拳速度加起来,实现扭转速度和出拳速度的合速度最大;第二,是为提高出拳率。一般练中国传统武术没有练拳击见效快,拳击几个月即可进行实战练习,武术则不行。究其原因,武术是一种文化,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武术训练的面宽,内涵也深,更主要的是受

3、套路的约束,时间、体力消耗都较大,但出拳率低。原地崩拳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既发挥了形意拳“整“的特点,又提高了出拳率。 相信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找到感觉,产生实战的自信心。一、原地崩拳:A、原地崩拳的训练要求A.1.原地崩拳的预备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脚尖均向前方。两腿弯曲如马步,腿的弯曲度不要求很大,即不用蹲得太低,以你感觉舒适且能用上力为准,不要因为没打几下拳,两腿就支持不住了而停止练习。上体直立、脊柱挺拔、收颏、顶头、舌顶上膛、提肛。两拳在脐下自然靠拢,两拳状态如三体式的后手直接握拳。两臂很自然的贴着身子不要架架楞楞的。A.2.原地崩拳出左拳:在原地崩拳预备式的基础上,脊椎骨

4、里好像有一根固定的垂直于地面的钢轴。身体的转动是以这个假想的钢轴为轴心,左胯向前放,右胯向后缩,使身体转成偏右的45。这种转动完全由脚和腿的动作来完成,身体以那根轴为轴心在转,所以屁股肯定不会甩到侧面去,保证了身体的中正。因为身体本身没有动作,是胯带动身体转动,所以肩胯依然在一条垂线上,保证了肩胯相合。与身体转动的同时,左拳向正前方的垂面伸展出去,拳的高度与心口平。胳臂略有弯曲,注意坠肘(即胳臂窝朝上)。小臂基本与地面平行,拳背的掌骨与小臂是直线,即腕子不能扬,也不能扣。若不养成这个习惯,今后出拳打到对方,腕子会受到伤害。我之所以说左拳伸展出去,没说打出去,是因为实际的出拳真的不如说是向前扎出

5、去,手里好像有一把尖刀,想要把对方扎透一样向前捅过去。这样做你的肩肯定伸展到位,也容易坠肘。虽然自己感觉像用不上力一样,但是腋窝的拳感还是很强的。眼睛看着左拳的食指关节,随着身体转动到位,左拳也正好伸到尽头。在左臂伸展过程中左拳开始是自然放松的,在向前伸展(或说扎)的过程中逐渐将拳攥紧,在打到尽头那一瞬间正好是左拳攥紧。身体在转动,手在向前扎,但你的头要纹丝没动,收住下颏,向上顶头,眼睛盯住左拳的食指关节,要使出精气神来,聚精会神地练。A.3.原地崩拳出右拳、收左拳:和出左拳的方法一样,只是方向相反。向后抽左胯,往前放右胯,使身体转动90,即从偏右的45转成偏左的45。在身体转动的同时右拳也是

6、往正前方打去,要求和打左拳时完全一样。当身体转正的一瞬间,右拳正好在向回拉的左拳的上边:两拳几乎蹭着,右拳向外打,左拳向里拉,也就是右拳的小指从左拳的虎口上打出去。随着身体转动的到位,右拳也在逐渐攥紧的过程中刚好伸展到尽头,也是在到达尽头的一瞬间将右拳攥紧的。再来说说向回拉的左拳,左拳往回拉时,有一个小动作,一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讲解时也要先夸大了讲:在左拳刚开始往回收时,小臂的下侧由肘用力,先向里边抹再往下边压,然后由肘用力使大臂贴着身体往身后去,小臂逐渐到肋下,最后使左拳停在脐下左边。听起来挺复杂,其实是放大了说的,从动作中要基本看不出来。你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把小臂看成是个锯,锯齿是朝里的

7、,小臂向回拉时要锯木头,所以既要走的直,又要向下压着劲。应当注意的是,出手打多大劲,回手也要拉多大劲。向前打和向后拉、两手与身体的转动都是同时到位,在到位的瞬间两拳正好同时用力攥紧。开始练习要慢一些,最应注意的是身体转动与出手的协调一致。身体转动但头是一点也不动的,两眼是很正的看着前手拳,绝对不要有斜视。B、练习原地崩拳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一些练过拳的人,由于有原来的练拳习惯,所以按我讲的方法开始学习孙存周先生传下来的拳时有些不适应:原来打拳自己感觉很有力量,练得也很过瘾,可是现在往外打拳是往前扎,感觉一点也使不上劲。 关于你自己练拳时是否感觉有力,我举个用鎯头砸核桃的例子来说明:要把坚硬的外

8、皮砸开,又不能砸坏了里边的核桃仁,所以你手中的鎯头砸到核桃皮后马上要停住,否则核桃仁就被砸烂了。由于往下一敲马上要停住,所以你手上、臂上感觉非常有力。但是我们用锤子砸煤或砸石头,开始时高高举起是为了提高锤子的势能,然后用力向下砸是为了增加锤子的下降速度,最后砸在石头上把石头砸碎了,但这时我们并没感觉到自己有劲。打击决不能像砸核桃,要像砸石头一样。 其实让你往前扎,而且是在身体保持规范的情况下扎到最远,像要把对方扎透一样,这是为了使你能把肩完全伸展出去,拳感很强烈,并使你形成这个习惯。只要一打拳肩胯肯定到位,使你的手臂和身体成为一体,不会松散。也就是说你向前一打,对方感受到的不只是你的拳或掌,而

9、是你的整个身体。当你不仅作对了“正”,而且也作对了“整”,对方感受到的是你冲撞过来的身体。有的人抽胯放胯时,假设的在脊柱骨里的钢轴固定不住,屁股来回的甩。这一定要严加注意,不仅是不好看,而且根本达不到整。 还有的坏习惯是打得太顺,也就是胸对正前方已经超过了45,这可能是只顾努力向前打而把肩胯相合忽略了。一定要保证身体与正前方45的关系,这就是老拳书上写的 “看正是斜,看斜是正”。不只是练拳,任何事情都要按规矩做到标准,要不然孔老夫子怎么说:“过犹不及”呢!C、原地崩拳的高级训练:第一、原地崩拳力度训练:当你自己感觉姿势完全到位,动作也很协调、舒展时,就该进一步进行加大力度的训练了。力度只是一种

10、说法,并不是胳臂上用拙力,而是要打得尽量快,提高速度。说到拳速,我想讲一个概念。拳速是指从静止、开始发力出拳到打击完成所用的时间,这一过程用的时间越短则拳速越快。有些人把拳速理解为一秒钟能打几拳,你想,若想多打几次肯定是一打即要停,然后再打的过程。那岂不成了前边讲过的砸核桃的过程,是种能量的内耗。可以设想,若真是一秒钟能打10拳,则相当于震动,已经失去了打击的效果。如何提高出拳的速度呢?我们肯定要把转体和出拳的速度加在一起,动作是协调的。提高出拳速度的关键之一是提高身体的转动速度身体的转动是由抽胯放胯形成的,而抽胯放胯是从两腿两脚用力而来。腿和脚之所以能用上力,完全是由于脚用力蹬地与地面产生摩

11、擦力,是由于两脚用力于地面、地面给你的反作用力使你身体转动。所以真想打得快,首先要两脚两腿特别用力,小腿、大腿甚至脚趾都在一同用力,使身体突然转动。这时你能体会到力从脚跟起的说法,也能反过来理解开始练拳时要站好三体式的必要性了。比如说,往前打右拳,是两个大腿、小腿和脚趾像过电一样同时用力,左腿微直,膝关节向后移一点推动左胯向后;右腿微曲,膝关节稍向前,带动右胯向前。出右拳前两腿是放松的,出右拳时两腿极度紧张用力,右拳打完了腿并没有放松下来,以保证身体的45。也就是说出拳前全身先放松,出拳时全身同时和过电一样由两腿发力,转胯、出拳。拳打到位时拳也正好攥紧,这时要坚持住不可放松,这也体现出“形断意

12、不断”,直到要打下一拳前才放松下来,准备往外打左拳。提高出拳的速度的另一个关键是配合转体速度提高向外出手和回手的速度向前打拳的动作和原来一样仍然是向前扎到位,但由于身体转动快了则出拳一定要配合到位。出手快了,回手也同样快,回手的方法也和原来一样,只是速度快了,拳不是停在脐下的小腹上,而是打在小腹上,甚至发出很大的击打响声。但要注意这声音是自然形成的,不要故意制造声音效果。应当注意练习时要扎布腰带,或把皮带卡子转到后边去,免得皮带卡子把手碰伤。每打一拳两腿两脚就和被电击了似的非常突然的发力,或者说好像身体受冷打个寒噤似的,身体一抖搂出拳的动作就完成了。出拳完成后身体又恢复到正常状态。每打一拳都要

13、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打完一拳做好准备后再打下一拳。开始频率可以慢一些,但每拳的质量一定要保证。(编者提示:在原地崩拳的力度训练时要注意不能因速度的提高而忽略了标准要求,顶头、沉肩、坠肘、肩胯相合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是否到位?抽胯放胯是否有向外甩?头在出拳过程中是否只是震动?)第二、原地崩拳的打击节奏感训练: 当你按部就班完全按要求严格训练,经过一定时间感觉到自己的力度增强了,甚至有时感觉地面的摩擦力不够。这是因为每次打拳时,全身是一个整体,是全身在用力。身体的转动可能会带动两脚在地面产生移动,因此要挑选摩擦力大的地面进行练习,这时你就该进行打出节奏感的练习了。 什么是节奏感呢?就和音乐一样,我们开始

14、练习的出拳速率是平均的,是一拍一拳。比如说,刚开始练时是5秒钟打一拳,因为打完一拳要自己仔细审查一下,有没有做得不到位或错误的地方。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自己的功力也在增长,出拳的速率也就自然提高,但都是平均的,如一秒钟打击一拳。开始练习有节律是为了连击拳,也就是原来只是“嗒、嗒、嗒、嗒”一个节奏,现在则练习“嗒、嗒、嗒嗒”。其中的“嗒嗒”就是打完一拳后马上出另一拳,把中间的停顿去掉了。若打完偶数拳打连拳“嗒嗒”则是练一面的连拳。若打完奇数拳再打连拳则两边的连拳就都有练习机会。也可以练三连拳“嗒嗒嗒”但心里应当清楚,连拳最后一拳打击力度大。 应当注意连拳要会打,但绝不是重点练习项目。重点应放在流畅

15、的原地崩拳上。每拳都打得非常到位,而且打完一拳后停顿的时间又很短,增多你的出拳率。这样打自己感觉很过瘾、很舒服、能打出来自信心。 当你练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自然会把连续击打分成虚实,即第一拳是佯攻,是迷惑敌人的,而且为下一个重拳做好了充分准备。有虚有实,随心所欲。(编者注:张烈老师在讲这一部分时总会提到假想敌的问题。中国武术是个人训练,不像拳击一样打手靶,因此每次出拳一定要有面前的假想敌,即知道你要干什么,才能把拳打好。另外,张烈老师也曾提出过打沙袋的建议,不单是为了练习打击,而是为了锻炼自己手臂和手腕的抗击打能力。他曾笑谈如果没有抗击打训练,练好了崩拳的“整”劲儿以后,真一打,劲儿倒是打出来了

16、,打到目标上把自己的拳头和手臂打得骨裂了可怎么办。)二、崩拳的迈步练习: 崩拳的这种上步在形意拳中被普遍应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它单提出来叫学员练习。即先不考虑手的动作,集中精力专门迈大步,这样分着练,进步较快。不单是练左脚在前的迈大步,同样要练右脚在前的迈大步也就是从右脚在前的三体式练习用左脚向后蹬、右脚向前迈的步,主要是体会蹬和迈。以左脚在前为例:1、左式三体式状态:右脚用力向后蹬地,除了尽量用力外,右腿几乎要蹬直;左脚努力向前迈一步,也是左腿向前几乎要伸直,使身体快速前进。在这一瞬间两条腿几乎是像劈叉一样,由于动作快,不用慢镜头很难看出这种状态,但你要知道是这样的。左脚迈出后一着地右脚马上跟进,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