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32.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073619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小石潭记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 小石潭记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 小石潭记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 小石潭记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 小石潭记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小石潭记3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小石潭记3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凄清影萧条 ,千万孤独谁人懂教学目标:1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2品味柳宗元的孤寂心境,体会人格品性之美。3品析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领略人文思想之美。教学重点:1对小石潭景物描绘的优美语句的赏析。2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体味其孤寂的内心。教学难点:柳宗元孤独的内心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序曲:一曲山水情难尽,漫览佳境入文来1课前播放:国产动画山水情片断(营造氛围)字幕:山水是中国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山水是一种态度。自古寄情山水多不得意,心内心外,山水其实只是一时的欢愉,谁都能寄一时之情于山水,但仿佛没有谁能忘一生之情于山水。太多人的山水过处却不留任何脚印,山水的情怀只对欣赏

2、者开怀。认识山水也是一种态度。2课堂导入:在你心情郁闷时,你会选择下面哪个景点去游玩?为什么?出示四幅画面(满山桃花、沙漠、月夜、青山绿水)而柳宗元却选择了一个僻静无人的小石潭,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走近柳宗元和他的小石潭。二、开端:正音轻诵细品析,佳句细描摹美景1听读(13段)。正音:篁竹 清冽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 清树翠蔓,参差披拂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犬牙差互疏通文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潭水、潭石、潭鱼(重点字词解释)2反复朗读,品析,配乐齐读。3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小石潭之美(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再现,它可以融入我们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我们的文学积累与素养。)例句:小石潭的水

3、是活的,叮叮咚咚地演奏着自然的心跳,一如君子身佩玉环的轻鸣,在澄澈的心灵和水墨的山水之间久久回荡方法指导:第一句 概括特征,第二句抓住文中表现这个特征的关键语句想象描绘,第三句表达自我的情感,或者景物与心灵的结合小石潭的水小石潭的鱼小石潭的石徜徉于这么幽静的小石潭边,听着如鸣佩环的水声,看鱼儿嬉戏穿梭。4想象柳宗元此刻的表情三、发展:想象表情理游踪,“望”字一品悟心境1投影后半段,“坐潭上悄怆幽邃”解释意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此刻的表情?2柳宗元心境转变的原因探究。(面对同样的美景,心境为什么会在转瞬间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1)游览顺序,闻水声见小潭观游鱼望水源坐潭边顾竹树(2)柳宗元的

4、心境什么时刻发生了转变?(望水源)表示看的动词:见、观、望、顾(3)为什么偏偏是望,能否改成“看”、“观”、“见”?(望的含义的把握)补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见”是结果,登上幽州台,作者的视觉动作毫无疑问是“望”,望什么?什么都没有,只勾起穿越千古的孤独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望到了什么?(潭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望让柳宗元从沉静中回到了现实,客观冷静地审视小石潭的处境,望触发作者的情感,望让柳宗元想起了自我。3背景介绍:永州的柳宗元历史背景(二王八司马事件):唐顺宗永贞元年,唐

5、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时局衰落,然而这是一群书卷气很浓的改革家,连续几次重大失误,100天以内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自古就是被贬官员流放的地方,正值事业巅峰的柳宗元就被一纸诏书贬到了距离长安城2000多里的永州,这一年他33岁。视频柳宗元在永州片断,住法华寺,没有官邸,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快会回到长安,结果一呆就是10年。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北望长安,想着如何统一中原,柳宗元西南而

6、望,会想些什么呢?四、高潮:山水凄清人萧条,千万孤独谁人懂1无山水的内心(1)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柳宗元完全可以寄情山水,像潭中的游鱼一样悠闲的玩乐,为何“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清”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凄清?忍不住相对柳宗元说几句话,面对困苦,你为何还这么冷静?为何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现实的残酷,为什么不学学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者学学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至少还有敬亭山与他相伴。(2)文人与山水总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他们对山水是什么态度?柳宗元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连山水走不进他的内心。(3)柳宗元来永州的第二

7、年,湖南普降大雪,柳宗元正好从外面回来,走到永州的朝阳岩下,再也走不动了,他写下了绝句江雪播放视频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千多年以来,对于这首诗的内涵意境思想充满的争议,一个渔翁独自对抗着铺天盖地的大雪,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吗?是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歌颂吗? 是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吗?还是暗含姜子牙垂钓获得重用的期待?直到民国初年,人们才发现,千万孤独,千万孤独,千万孤独,一千年了有谁读懂了柳宗元孤独的灵魂。2无人的境界幻灯出示:(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介绍吴武陵、宗玄、崔氏二小生。和柳宗元同游的都是他的至亲的朋友、亲人

8、,他们读懂了柳宗元的内心吗?五、结局:永州八记千古唱,门庭若市美名扬山水走不进柳宗元的心,但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成为千古名篇,开创了中国山水游记的先河。人走不进柳宗元的内心,但是人们尊崇追随他,“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他的府第门庭若市,湘潭以南所有中进士的学子皆接受过柳宗元的教诲,偏远的永州竟然成了唐王朝文化的中心。柳宗元,本不应该孤独啊!六、尾声:小石潭边孤独身,苍茫天地一渔翁10年后,皇帝召见柳宗元,柳宗元一路上兴冲冲赶到长安,但因刘禹锡一句话惹祸,当天下诏书,这次被贬到了更远的广西柳州,辞别了永州,柳宗元连最后的文学也离他远去。4年

9、后他去世,时年47岁。送给大家一首柳宗元的渔翁,也送给孤独的柳宗元,祝愿他能保留住那一刻的心境,哪怕只有“欸乃”一声的瞬间。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歌声起点评: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名篇,孔晓玲老师的教学设计旨在透过文本抓住人物的灵魂,以文解人同时又以人解文,教师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挖掘让文章有了厚度,让课堂有了厚度。然而面对这样的经典名篇的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从七年级始接触文言文,他们能品读到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呢?孔晓玲在如何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桥梁、如何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以及丝丝入扣的文本细读中领悟到作者孤寂的

10、内心的教学设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前三段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再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小石潭的景物,教师的例句的出现和方法的指导很见效:“小石潭的水是活的,叮叮咚咚地演奏着自然美的心跳,一如君子身佩玉环的轻响,在澄澈的心灵和水墨的山水之间久久回荡”第一句概括特征,第二句抓住文中表现这个特征的关键语句想象描绘,第三句表达自我的情感,或者景物与心灵的结合这样,学生在愉悦轻松地完成疏通文字任务的同时也用心地品赏了小石潭景物的美和作者文字的美,而且这也是一次高效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理游踪是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中常见的教学环节。但本课最巧妙的是,教师抓住了一个“望”字,这个“望”的环节确

11、实了得,作者情感的转折、文章风格的转折、课堂分析的转折就从这一“望”开始,学生从这个环节开始细细品析人物内心。留在柳宗元的内心到底有哪些东西呢?文本第四段的教学很独特,通过柳宗元、欧阳修、李白等文人与山水的距离、态度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了柳宗元离山水而去;江雪的出现恰到好处,藏头诗的解读“千万孤独”将课堂推向高潮当教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他们读懂了吗”,很自然地引出文章最后一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文本、作者的理解逐渐到了一个高的境界。文本细读,品味入境,体验感悟,比较探究。其中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教学情境的营造贯穿始终:课前动画山水情,清新的风格让心安静下来;欣赏山水画面谈感受,为学生走进柳宗元

12、的山水作了很好的铺垫;配乐美读,典雅的古乐让人沉醉;视频欣赏,一首江雪凄清优美,一曲渔翁苍凉浑厚,荡气回肠整堂课充分运用了音、画效果,与文本融为一体,将孤独寂寥的氛围推到极致。而学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步步地走进了文本、走近柳宗元。品读这份教案,我们还欣赏到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艺术化追求:序曲、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心理必然是优美而愉悦的,他们思维的过程必然是张弛有度,高效而优质的。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尾声部分出现的柳宗元的渔翁一诗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教师过度追求艺术化的效果所添的蛇足吧?2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公开课)马金中学 余能宝 201

13、3年11月20日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导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肴(yo)

14、自强(qing) 兑( yu )命 学( xi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