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07146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1 第一章上古口传文学第一节原始歌谣一、原始歌谣的生产与保存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只有弹歌(吴越年龄)、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年龄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二、原始歌谣的分类及内容我国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劳动歌谣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

2、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穷渴看。2、祭奠歌谣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看,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三种:第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如:“癸卯卜,本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片)。第二种是咒语式祭歌,表现了先民反抗和征服的意愿,他们相信可以凭借语言的气力喝令、胁迫神祗服从人的意愿,让神保佑人类

3、免受自然灾难的侵扰。最突出的是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回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回其泽!” 又如神北行:“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这是首驱逐旱神魃的咒语祭歌。它以幻想的祭歌语言,驱除旱神,以维护生存,为劳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第三种是颂歌。图腾是上古先民在探索生命本源过程中误认的部族始祖,是部族的保护神兼祖先,倍受部族成员的崇拜与颂扬。流传至今的上古图腾歌谣已寥寥无几,典籍上保存的大都是有关图腾乐舞的记载,而歌词均不可考,如玄鸟歌颂的是葛天部氏族的图腾玄鸟(燕子),吕氏年龄音初所载的一首燕燕往飞。这句歌辞在如醉如狂的图腾崇拜中,正表现了商族先民对祖先的无穷依恋和向往的深情。这类歌谣

4、对先秦诗歌的抒怀表意及比兴手法的运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婚恋歌谣上古时代的最初婚恋不同于文明时代的含情脉脉,多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这在周易爻辞所保存的较古老的短歌中有所体现。如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另外如咸卦爻辞:咸(彖辞:“感也。”):亨(通达),利贞(吉祥的贞卜),取(娶)女,吉。初六:咸其拇(手足大指皆曰拇)。六二:咸其腓(胫骨后的肉,俗称腿肚子。),凶,居吉。九三:咸其股(股,指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执(同咸)其随(随,声假为隋。集韵:“隋,顺裂肉也。”指股下隆起之肉)。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无悔),憧憧(纷沓)往来,朋从尔思(朋友都顺从你)。九五:咸

5、其脢(mi,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无悔。上六:咸其辅(颊骨),颊(脸的两侧),舌。记录一对夫妇新婚之夜生活的诗,洋溢着一片自然的生命热情和冲动。候人歌:它只有“候人兮猗”四字。前两个字是实词,后面两个字是感叹词,强烈表现出涂山氏女悠远缠绵的思念和焦灼急切的心情,表达明朗、真挚,没有丝毫的矫饰。周易回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lluu)羊,无血。”这首诗虽仅十字,但它却是一首美丽的牧场情歌44、战争歌战争是上古社会各部族生存和扩大领土的第一手段,其时的歌谣也记录了当时战争的各种情况。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是写战争结束胜利回来情景的三、原始歌谣的艺术特11、原始歌谣在

6、艺术上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原始歌谣尽大部分是与上古音乐、舞蹈在劳动中三位一体同时出现的。吕氏年龄古乐记载了葛天氏之民的乐舞情形:“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22、原始歌谣第二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原始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它对生活的再现是直接的,即兴的,生活是什么就是什么,纯任自然,坦白直率。这与诗经选择典型的生活现象和富于特征的细节展现现实和抒发情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它明显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源头33、语言简单、节奏流畅是原始歌谣第三个明显的艺术特点我国原始歌谣语言都极为简单,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复杂一点的句子

7、很少见44、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是原始歌谣的第四个明显的艺术特点汉代文人曾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其中原始歌谣最常用的是“赋”,“比兴”极其少见。如弹歌用赋法叙述整个过程,候人歌直陈涂山氏女候禹不回的焦灼、惆怅之情第二 上古神一、上古神话的记录与保(一)神话的概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应用幻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熟悉和愿看。神话是一种原始人类不自觉的叙事文学作品(二)上古神话的记录与保11、主要记录和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之22、部分资料经后人记录保存在诗歌、史学著作、诸

8、子散文和口传文学之(三)上古神话的散11、记录的缺11)汉字记录的繁难与简22)后人因其不雅化而有意遗22、后代的改11)历史22)仙话二、上古神话的分(一)创世神11、开天辟地:盘古开天22、化育万物:盘古化(二)始祖神11、造人:女娲抟土造22、氏族祖先诞生:后稷延33、图腾神(三)自然抗争神11、治水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22、抗旱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33、改天换地:共工怒触不周(四)社会抗争神11、战争神话:刑天舞干22、文化英雄神话:黄炎之战、黄蚩之(五)解释神11、对自然及自然形态的解释22、对文物、文化现象的解释(发明创造神话):女娲制笙、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乾、坤、震

9、、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三、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精神及其思维的特(一)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精11、体现了沉重的忧患意22、体现了明确的厚生*33、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二)中国古代神话思维的特11、以已观物、以已感物(万物有灵观22、具象思维(拟人化、形象化33、情绪性(宗教情感体验44、层次性(象征性、比喻性,因具象性而来四、上古神话对后代文学的影(一)作为文学创作题(二)作为文学创作技(三)作为文学创作思维(文化情结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常一、诗经的采集与编11、诗经的称11)年龄以前多称“诗”,孔子开始多用“诗三百”22)荀子首次使用“诗经”二字33)汉武帝之后,正式

10、称名为诗经22、诗经的材料来11)采诗说,首见于汉书艺文志22)献诗说,首见于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33)历代乐官存留的材料33、诗经的编11)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史记孔子世家22)历代乐官编写二、诗经的体(一)分11、三体礼记乐记有周代乐官以六义教习天孙公子之说,后人称为三体(风雅颂)三用(赋比兴),可知至少东周时己有“风雅颂”分类说,以后诗经一直被分为三类22、风雅颂释诗经分为风、雅、颂的依据,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以音乐的不同来解释三者的区别,得到后代多数学者的认同1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风即“俗”,即地方乐曲,作者有奴隶、平民和诸侯大夫22)雅即夏(华)

11、,即雅正,为朝廷正音,作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亦有天子之作,是王朝宫廷内的音乐。大雅、小雅的不同,也是根据音乐类型作出的区分33)颂,本指祭奠仪式上舞蹈的样子,后来则专指历代宗庙祭奠用的歌曲,作者多为天子或乐官,个别曲子应为氏族史诗(二)篇目构11、风,今存十五国风,1600篇22、雅,有大小雅,今1055篇。另66篇笙诗笙诗:诗经有标目的诗3111篇,实际保3055篇。另66篇,即小雅“鹿叫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各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33、颂,今存三颂(商颂、鲁颂、周颂),400

12、篇三、诗经的流传与应(一)两周时期诗经的正11、用于宴享(礼乐教育及娱乐)和宗庙祭22、观政(观风俗,知得失(二)年龄以来诗经的他11、年龄时期用以赋诗言22、孔子以来用以修身养识和宣传儒家经世思想的准33、五四以来用以作为文学作品阅四、诗经的注(一)汉儒注诗经11、今文今文诗是指用汉代通行的录书抄录的诗经为注本的汉儒学派。主要有三荚冬即齐国的辕固,称齐诗;鲁国的申培,称鲁诗;燕国的韩婴,称韩诗。此派注诗经,主要用“以今证古,以我注诗”的方法。唐以前,皆己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22、古文汉武帝时,鲁恭王修孔府,从旧墙夹壁中发现大量竹简,其中就有用战国古文抄录的诗经。古文诗就是指以从孔府夹壁中发现的用战国古文抄录的诗经为注本的汉儒学派。主要注家是鲁国的毛亨、赵国的毛苌,故称毛诗。毛诗采用“以古证古”的方式,尽量探求圣人原旨。因有东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作正义而得以广泛流行,是现今流行的唯一本子 (二)历代重要注11、西汉毛诗故训传22、东汉郑玄毛诗传笺33、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44、南宋朱熹诗集传55、清代方玉润诗经原第二节诗经的内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