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06939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文训练以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文阅读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4题。昆曲之兴衰流变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被称为南戏。南戏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魏良辅长期寄居太仓,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

2、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经过魏良辅等人改革和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江苏、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域主要的戏剧形式。在昆曲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昆曲获得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后,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时许多一流的作家、学者参加进来,用精美的诗句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撰写了大量剧本,如浣纱记鸣凤记

3、玉簪记等。而代表作当属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遗憾的是,到了清代中叶,昆曲经过长时间的繁盛之后,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开始走向衰微。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进行创作,推出一部又一部面目雷同、毫无新意的作品。在艺术上,细腻幽雅的昆曲也开始显露出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过分雕琢的歌词、过分悠长的演唱、过分缓慢的节奏让普通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清政府颁布的包括禁止官员拥有家庭戏班的禁令,使家庭昆曲剧团不复存在,文人和绅士阶层与昆曲的密切联系遭到了致命的破坏,昆曲失去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只

4、能在苦苦撑持中不断衰落下去。清代中叶以后,各种演唱地方戏曲逐渐兴起,它们粗犷的格调、旺盛的生命力,丰富多变的形式,被人们称之为“花部”。这些戏剧语言显得粗糙而杂乱,作者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艺术家,但他们对民间艺术和大众语言相当熟悉,对普通观众的心态也比较了解,而他们的创作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颠覆了昆曲优雅的美学传统,显示出朴质真淳、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在它们的猛力冲击下,昆曲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也宣告了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可以说,这些地方戏剧之所以能战胜昆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拥有了当初昆曲征服观众时所具备的真诚和淳朴。换言之,昆曲之所以衰落,也正是由于它背叛了成功时的艺

5、术信条,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为了与地方戏剧竞争,昆曲戏班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他们不再上演完整的昆曲剧目,而是挑出一些精彩的场次或段落作了天才性的再创造,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的技巧,增进戏剧动作的美感和难度,同时增添一些滑稽有趣的情节,用来冲淡典雅的唱词给观众带来的隔阂。这便诞生了“折子戏”。此外,一些特意编创的内容通俗的短剧和场面火爆的武戏,也与传统剧目选场同台演出。这些新增剧目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明快,热闹有趣,深为当时的观众所喜闻乐见。就这样,清代中叶以后的昆曲凭借经典剧目的“折子戏”和新编短剧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在与各种地方戏剧的竞争中重新激发出艺术的生机。昆曲的艺术元素为各种地方戏剧所

6、吸收,促成了地方戏剧的繁荣和京剧的诞生。新兴的京剧也成为继昆曲之后主宰中国剧坛的重要戏剧样式。(选文1532字。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有删改)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A南戏便是昆曲的前身,它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流传的范围不大,观众的层次也不太高。B正是魏良辅等知识分子对昆曲进行大胆革新,并积极参与昆曲的艺术实践,才使昆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C汤显祖的牡丹亭重点表现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具有精美的诗句和生动曲折的故事,属典型的文人作品。D普通百姓一直是昆曲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到了清代中叶,昆曲因循守旧,脱离民众,所以走向了衰微。E“花部”对昆曲进行大胆颠覆,因为其语

7、言显得粗糙而杂乱,创作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所以更受百姓欢迎。F昆曲逐渐退出主流舞台后,新兴的京剧主宰中国剧坛,加上地方戏剧的繁荣,昭示中国戏剧史进入了新时代。2下列反映昆曲基本特点的有( )(4分)A语言讲究,音节悠长,节奏舒缓,风格细腻优雅。B具有粗犷的格调,旺盛的生命力,丰富多变的形式。C以昆山腔为基础,汇集南北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D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明快,热闹有趣。3从全文看,昆曲的兴衰流变经过哪几个阶段?(4分)4通观全文,昆曲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答案:1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CF。A项: 南戏与吴方言结合的昆

8、山腔才是昆曲的前身,“层次不太高”不是指“观众”; B项:魏良辅的职业表明他不是“知识分子” 而是“民间艺人”,5段中也提到“在昆曲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的“民间艺术家”也是指魏良辅等人。C项:5段说“代表作当属汤显祖的牡丹亭。”整合前面的信息可以得知;D项:“文人和绅士阶层”才是昆曲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E项:“花部” 受欢迎的原因中并不包括“语言显得粗糙而杂乱”。 F项:9段中说“昆曲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也宣告了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10段则回应这句话,描述了戏坛的新格局。整合两段信息可以得知。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6分。2考查概念的内涵

9、。选AC。A项:3段中提及“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5段中提及“精美的诗句”,7段中提及其“细腻优雅”,至于“过分雕琢的歌词、过分悠长的演唱、过分缓慢的节奏”是其走向极端后的表现,可作为反面佐证。B项:是指“花部”。C项:可由第3段得知。D:是指新编短剧。 选对两项得4,其余答案不得分。3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要先梳理作者行文思路(这里是按时间顺序),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再按照“分层勾要,概括综合”的原则组织答案。(1)兴起:魏良辅等民间艺人对昆山腔进行改革,使昆曲影响广泛。(2)鼎盛:一流的作家、学者参予创作,使昆曲进入鼎盛时期。(3)衰落

10、:缺乏创新与远离民众,使昆曲退出主流舞台。(4)复兴:经过改革,昆曲凭借 “折子戏”和新编短剧重新激发艺术的生机。每个要点1分,若只答出朝代而不进行概括,则不给分。4考查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1)博采众长。如唱腔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 (2)善于变革,不断更新。如对昆山腔的改造与“折子戏”的发明; (3)真诚淳朴,贴近观众。如以新编短剧来迎合民众的口味; (4)提高品位。如以精美的诗句、生动曲折的故事打动人。至少答两点,每点2分,答出结论得1分,适当举例得1分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 依原则说,用自己的族语来表达思想,应该不会有用字不当的毛病。然而实

11、际上,学生用字不当的毛病极为常见。这又是什么缘故呢?经过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悟到,这种毛病大部分是由于学生不会用自己的族语来表达思想。在中国词汇没有欧化的时候,中国人喜欢用古代的语言。古今之不同,与中外之不同,一样令人难于学习。稍欠精熟,就出毛病。这上头的毛病大致为三种。第一是误用典故,挽青年而用“天不恝遗”,贺高寿而用“骑箕跨鹤”。前者是挽错了人,后者是咒人速死。第二是不明字义,“汗牛之充栋”与“出乎意表之外”这一类笑话在学生的卷子里可真不少。第三是擅改成语,如“虚张声势”之改为“虚壮声势”。总之,以现代青年而用古代的典故、词汇、成语,其困难不下于以念过一年半载英文而用英文写一篇文章。 中国

12、词汇欧化之后,青年们在作文用字上,又增加了一重难关。学者们将西洋词汇变为中国形式,就借西洋原词的定义为定义;可惜不懂西文的人,或不知道中国某一新名词与西洋某词相当的人,就只好望文生义,或间接地从中国书报里去瞎猜。在大多数情况之下,都只能得到一个很模糊的意思。这种情形比误用古语更为严重。现代青年往往以运用古语为陈腐,都以运用欧化词汇为时髦。因此,误用新名词的毛病就触目皆是了。 补救的办法,最平稳的,是容易做得到的,就是在没有熟习古语和西洋语言以前,尽可能地不用古语或欧化词汇,专用自己的族语去表达思想。不过因为青年们都是好奇的,越是自己不很了解的东西,越喜欢放到自己的文章里。他们都这样想:如果做起

13、文章来还用隔壁张老四的词汇,哪里能算是文章?于是,写起文章来,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能使文章里的用语与自己所熟悉的母语殊异,怎样能把昨天在某古文里读过的典故,或在某杂志里看见的新名词,嵌进文章里去。这样学生的作文,真可说是走错了路了。古人有所谓平淡说理的文章。正因为有理可说,可以不妨平淡。现在一般学生的作文,因为无理可说,所以拿些典故或新名词来做点缀品。我们要使青年们知道,思想丰富了之后,隔壁张老四的词汇也尽够用了。如果无理可说,哪怕一部哲学词典里的术语都嵌进妻章里,也是枉然。如果能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自已的族语,不得已而用典故或新名词时,仍以自己彻底了解者为限,那么,用字不当的毛病就会大大减少了。

14、 (选自王力龙虫并雕斋琐语谈用字不当)1 属于学生用字不当的表现的是(4分)( ) A误用古代语言 B使用成语典故 c滥用欧化词汇 D不会使用族语 E无法平淡说理2根据本文的意思,属于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两项是(6分)( ) A让学生懂得思想内容才是作文的根本。 B要求学生不要使用成语典故或新词汇。 C让学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思想。 D应该纠正视古汉语为陈腐的错误倾向。 E应该倡导学生多写些平淡说理的文章。 F尽量让学生熟习古代汉语和西洋语言。3“隔壁张老四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词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使用这样的词汇?(4分)答:4学生应如何去克服作文用字不当的毛病?(5分)答:答案 1:AC

15、 A第一段中“误用典故”“不明字义”“擅改成语”三种毛病归纳起来就是“误用古代语言”。C“滥用、误用欧化词汇”可见第二段。其余三项均不是“用字不当”的表现。评分:4分。全对得4分,否则得0分。2:Ac 本文并没有谈及作文教学,但用字不当常常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中,因此,可以运用本文的知识迁移解决文外的问题。“不懂得思想内容是作文的根本”和“喜欢使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是造成学生用字不当的原因,因此,A、c两项为正确选项。B本文并没有反对学生使用成语典故或新词汇,只是反对误用和滥用。D“视古汉语为陈腐”是学生的错误思想,但并非造成用字不当的原因。E文中并未“倡导学生多写平淡说理的文章”。F也非文本的意思。评分:6分。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6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3:大众化的、通俗性的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自己熟悉的母语因为青年人好奇,总喜欢用些与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殊异的词汇。评分:4分。“词汇”2分,“为什么”2分。4:作文应以思想内容为根本; 不滥用自己并不熟悉的古语和欧化词汇,而使用自己的熟悉的母语。评分: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寻找广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