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06218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下的凤尾竹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设计:第四单元:西南风情月光下的凤尾竹一、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由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产生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少数民族。本节课将使用图片,及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较强等特点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既陶冶情操,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

2、受能力。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以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为主,通过图片、音乐、问题等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并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三、教学目标: 1、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3、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2、难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五、教学准备: 课件、葫芦丝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内型:欣赏课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1、提问:

3、生活中有哪些竹制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竹制品?生: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在音乐中有哪些乐器是竹制的? 生:竹笛、箫2、师吹葫芦丝曲甜蜜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竹管乐器:葫芦丝.下面老师为大家表演一小段。 生:点评 师:刚才老师吹奏的曲子叫什么?你还知道葫芦丝吹奏的有哪些名曲? 生: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情深意长、多情的巴乌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乐曲,葫芦丝独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打开书本27页。设计意图:提问有哪些竹制品引出竹管乐器“葫芦丝”,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片段葫芦丝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二)、欣赏 1、欣赏傣族民俗风情师:月光下的凤

4、尾竹是哪个民族的乐曲?生:傣族 师: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泼水节等等。 师:很好,大家知道的真多,让我们一起去傣族看一看吧。师: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当中的一员。 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是轻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设计意图: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人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这部分重点讲述了傣族的民俗风情文化,

5、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少数民族,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 2完整欣赏师: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1)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对傣族的了解来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2)乐曲简介师: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

6、,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本曲当初的创作背景是为了在傣族地区能顺利宣传“婚姻法”而创作的。我们一起看看这幅优美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的?朗诵: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瑞丽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你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师:结合刚才的画面,我们再次听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7、师:我们都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乐是葫芦丝,你熟悉吗?生: 不熟悉。 (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师: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师再次演奏片段乐曲。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葫芦丝的构造、现场吹奏葫芦丝的音乐特色让学生

8、更全面的了解这件少数民族乐器。3、学唱主要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这优美、动听的旋律(播放音乐)生:用“啦”哼唱旋律片段。小组比赛4、欣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陶醉,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出来,人们还能用舞蹈表现出来,同学们想不想看呀? 生:想。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舞蹈)师:傣族舞蹈美不美?同学们想不想学?全体师生共学傣族舞。师:傣族的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生:学习傣族舞蹈简单动作。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傣族舞蹈的欣赏和学习舞蹈,让学生感受发现不同的美 (三)、小结 师

9、:今天这节课,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和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九、教学板书:欣赏课:民乐奇葩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情绪:欢快、优美、动听 葫芦丝音色特点: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十、教学反思:我上的音乐课是民乐奇葩月光下的凤尾竹,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因为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葫芦丝乐曲,所以我以欣赏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总的来说这堂课,我以“听”为基础,“讲、想”为中心,以“律动、看”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

10、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通过吹奏葫芦丝曲甜蜜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积极,从而很顺利的导入到主题:民乐奇葩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乐曲后,我采用了观看、听与想、律动的方法来欣赏乐曲。一、观看。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人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学生通过欣赏傣族的民俗风情文化,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少数民族。另外,我还用实物葫芦丝展示给学生看,从而使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二、听与想。设置疑问,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对傣族的了解来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三、律动。本环节

11、通过傣族舞蹈的欣赏和学习舞蹈,让学生感受发现不同的美。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是我用葫芦丝亲自演奏了甜蜜蜜这首曲子和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尽管不是很好,但也大大的激起了学生对这种乐器的兴趣。另外在我模仿孔雀舞的动作示范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足的是我在欣赏时如果能配合音乐展示些情景画面,就更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有感触,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最好能掌握几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基本奏法,知识要多元化,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做到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以更新扩充新知识,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十一、教学点评本课总体效果还挺不错。学生有兴趣听,参与性也强。本堂课第一亮点是导入,教师亲自吹奏葫芦

12、丝曲甜蜜蜜这一环节用来导入课的主题特别好。因为学生一看到乐器,再加上师吹的甜蜜蜜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旋律,学生很快就投入进课堂里来。第二亮点是精讲,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对所作品及相关文化进行了讲解,使得学生在听赏时不至于陌生。第三是多听,通过让学生不同角度来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上的凤尾竹,充分调动学生的赏析兴趣。第三是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本堂课听赏的均为中国民族或传统的优秀名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了较为典雅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宁静中感悟美、体验美。本节课“在教师讲解并出示葫芦丝实物”这一环节时,如果让学生尝试吹奏,可以能效果会更加的好。还有“学唱乐曲主旋律”这一环节时,再加入一小环节“个人比赛”,可能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案例设计学科:音乐 题目:第四单元:民乐奇葩 月光下的凤尾竹单位:曲江区乌石学校姓名:王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