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049104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历史及当地的本土文化记载(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域文化课程说明本课程 3学分,课内学时 54, 开设一学期。“地域文化” 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 学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巴渝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 掌握巴渝文化的内涵和地 方性特征, 对比考察巴渝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异同, 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勃生 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巴渝文化的定位, 2、巴渝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3、巴渝文 化的内涵与特色、 4、物华天宝(雄奇壮观的自然山水、丰饶的物产、现代经济的发展), 4、巴渝英杰 ,5、巴渝风情, 6、巴渝人的创造, 7、巴渝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比较、巴 渝文化的反

2、思与展望等。开放教育(本科)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2008 年 2 月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地域文化”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科学地分析、 研究巴渝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 研究巴渝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 征,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 容有总体的把握;2、综合性学习、研究巴渝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研究巴渝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 征;3、科学地分析、研究巴渝文化,对比考察巴渝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异同

3、,加 深学生对重庆文化的理性认识。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 的掌握;2、文字媒体的编写要求全面系统, 条理清晰、 通俗易懂;音像媒体的制作要做到形象、 活泼, 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网络媒体资源的建设要有针对性。 尽可能结合地域文化的实例 进行讲解;3、要求学生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 讲练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导学、助学、学等作用。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远程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

4、次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 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 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巴渝文化概论教学内容定为七编。具体内容为七个部分:1巴渝文化的定位,2、巴渝文化的形成和演变,3、巴渝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4、物华天宝(雄奇壮观的自然山水、丰 饶的物产、现代经

5、济的发展),4、巴渝英杰,5、巴渝风情,6、巴渝人的创造,7、巴渝文化 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比较、巴渝文化的反思与展望等。二、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个学期。本课程春秋两期滚动播出。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章序目录学时第一编巴渝文化的历史定位10第二编巴渝文化精神6第三编物华天宝6第四编巴渝英杰8第五编巴渝风情8第六编巴渝人的创造10第七编巴渝文化的反思与展望6三、多媒体教材的构成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的编写应该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性质和教学要 求,力求做到体系完整、 文字简洁准确,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并能较好地体现电大教 学的规律和特点。2、音

6、像教材音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和补充,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简洁的特点。2、教学光盘及CAI课件。3、网上教学资源。重庆电大专门开设了网站, 网页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 布置各门课程的作业及辅导材料,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网上教育方式获得本课程的相关教学信息和责任教师实时或非实时 的辅导。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编 巴渝文化的历史定位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 , 重点掌握巴渝文化的历史定位, 了解古代巴和蜀的关系, 了解掌握巫 山人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了解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巴渝大地的文化遗存,了解巴渝舞的 兴起与演变,掌握巴渝歌、竹枝词的流传及文人所作竹枝词。教学内容第一章

7、巴渝文化的历史定位第一节 巴渝文化与中华文明第二节 自成一体的巴渝文化第三节 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第二章 古代巴族的形成与巴国的消亡第一节 关于巴族和巴人的神话传说第二节 关于巴人先祖的记载第三节 融入巴族的其他部族第四节 古代巴国同诸候国的关系及巴国的消亡第三章 古代巴文化的诗歌与歌舞艺术第一节 巴渝舞的兴起与演变第二节 从巴渝歌到竹枝词第二编 巴渝文化精神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 掌握巴渝文化的特性, 重点掌握巴渝文化的抗争性和坚韧性, 并分析 其表现; 掌握陪都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了解抗战陪都众多重要的政治、 外交、 军事、经济、 文化、艺术、教育、宗教、出版的情况;重点掌握并分

8、析陪都文化精神及其历史价值与历史 意义 。掌握红岩精神的基本含义,了解红岩文艺的组成,掌握红岩精神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一章 巴渝文化的熔炉性与多元性第一节 地域政治,人口结构第二节 多元性而丰富性第二章 巴渝文化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第一节 历史上的封闭性和有限的流动性第二节 经济的开放和互融第三章 巴渝文化的抗争性和坚韧性第一节 古代巴文化第二节 抗战陪都文化第三节 红岩精神第三编 物华天宝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了解巴渝雄奇壮观的自然山水,了解巴渝的主要山脉, 高山林区及草场,主要江河峡谷、峡谷溶洞、温泉湖泊,并掌握其特点。了解巴渝的地貌奇观;了解、考 察掌握巴渝古代文化遗存:了解、考察、掌

9、握历史文化遗迹、抗战陪都遗存、近、现代革命 历史遗迹。教学内容第一章巴渝山水毓秀钟灵第一节 雄奇壮观的自然山水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地貌奇观第二章 江山胜迹 涵蕴丰富第一节 巴渝古代文化遗存第二节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第三节抗战陪都遗存第四节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第四编巴渝英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了解巴渝的远古先圣、巴渝近古名将,了解巴渝辛亥革命斗士,了解并掌握巴渝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烈士,了解并掌握抗战政治人物,了解巴渝实业界精英,了解古代游历巴渝的大家,近代思想文化名流,教育家和学者;掌握秦良玉、余玠、明玉珍、赵智凤的概况;掌握邹容、杨沧白概况;掌握杨闇公、刘伯承、聂荣臻的概况;重点掌握

10、爱国实业家和平民教育家卢作孚的事迹和贡献。掌握张善子和徐悲鸿、老舍、郭沫若和茅盾,吴芳吉、何其芳、刘雪庵、陶行知、晏阳初的简况。教学内容。第一章先贤圣杰第一节先圣扬美名第二节名将留青史第三节能工巧匠百世流芳第二章近现代英豪第一节 辛亥革命斗士第二节 抗战政治人物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第四节 实业界精英第三章 文人学士第一节唐宋诗人第二节 近现代文化名流第五编巴渝风情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了解巴渝的劳动生产民俗、农忙时节的待工习俗, 了解重庆地区农业祭祀和禁忌。了解巴渝的岁时节令风俗、婚葬习俗、了解巴渝的民间文艺与休闲娱乐、传统集会。掌握并分析巴渝人的品格特征。了解重庆市民文化

11、生活,并分析其特点。重点掌握重 庆火锅的文化特征。教学内容第一章巴渝人的品格第一节 巴渝人的由来 第二节 巴渝人的品格特征 第二章 巴渝民俗风情 第一节 巴渝民俗第二节 民间文艺与休闲娱乐 第三节 传统集会第四节 市民文化生活第六编 巴渝人的创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的学习,了解巴渝的水上交通、陆上交通和空中交通发展的概况;掌握卢作 孚开创民生航运公司及抗战时期长江水运的发展和贡献。 掌握战时航空中心的概况。 掌握重 庆高速公路概况及 “八小时重庆”目标的实现,“半小时主城”的概况。了解巴渝的古代建筑及吊脚楼民居的特点,掌握石宝寨的建筑特点。 了解重庆的现代 建筑,掌握标志性建筑概况,了解重

12、庆的桥梁建筑概况。了解巴渝文学艺术发展的概况; 掌握三峡诗歌及大足石刻及大佛造像、 长江水文题刻概 况;掌握川剧五种声腔并存的特点;掌握川江号子及各种民间文艺概况;了解巴渝教育和媒体发展的概况 , 重点掌握明清书院、 留法勤工俭学的概况, 重点掌握 战时重庆教育状况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掌握渝报 广益丛报重庆日报 新蜀报概 况;重点掌握新华日报概况。教学内容第一第一章节交通、建筑通衢交通第二节建筑百态第二章文苑英华第一节古风流韵第二节民间文艺第三章教育、媒体第一节教育第二节传播媒体第七编 巴渝文化的反思与展望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 掌握地域文化比较的重要意义, 掌握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

13、 掌握 巴渝文化与楚文化的区别、 交流和融合; 了解巴渝文化与燕赵文化异同; 巴渝文化与中原文 化比较,巴渝文化与齐鲁文化的比较。重点掌握巴渝文化的自我净化和整合。教学内容第一章 巴渝文化与华夏其它地区文化的比较第一节 地域文化的差异与比较第二节 巴渝文化与华夏其它地区文化的比较第二章 巴渝文化与时俱进的整合第一节 在文化的继承中整合第二节 在文化的交流中整合第三节 在不断的自我净化中整合开放教育(本科)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实施细则20080305地域文化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 与管理工作, 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 特制订

14、出本课程 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地域文化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地域文化是一门地域性的文化学科。 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强的特点。 作为选修课程, 地域文化 的任务是综合性学习、 研究巴渝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 研究巴渝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征, 为培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 人才必备的民族地方文化知识。( 二)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1、掌握巴渝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巴渝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征;掌握巴渝 人的创造;2、对比考察巴渝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异同,展示中华民

15、族文化的勃勃生命力;3、科学地分析、 研究巴渝文化, 加深学生对赖以生存生存的重庆文化环境的理性认识。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主要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一编)主要介绍巴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巴渝文化的定位,古代 巴族的形成与巴国的消亡古代巴文化的诗歌与歌舞艺术等。2、第二部分 (第二编 )主要探讨和分析巴渝文化精神,即巴渝文化的熔炉性与多元性、 巴渝文化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巴渝文化的抗争性和坚韧性等特性。3、第三部分 ( 第三、四、五编 )具体介绍巴渝文化在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巴渝英杰、 巴渝风情等。4、第四部分(第六编)主要介绍巴渝人在交通、建筑、文学艺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