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01561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训内容说明:首先从理论的高度,向老师阐述“兴趣”“习惯”“阅读习惯”的定义和内涵,使老师们从理性上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接下来从分析现状入手,找出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力求通过这一专题的培训,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孩子学习和一生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培训内容:一、怎样培养阅读兴趣1什么是兴趣。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第一学段无

2、论是哪个版块的教学目标,第一条都是关于兴趣培养的。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儿童阅读兴趣, 简明地讲, 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 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3、。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 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 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读有兴趣的图书与读无兴趣的图书, 其结果也不一样。“注提”教改实验提出让孩子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提前进入阅读,抢先抓早,尽早地让书籍进入孩子的生活。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

4、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

5、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2怎样培养阅读兴趣。(1)看“好看”的书。儿童所拥有的读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长自己的考虑,自己的教育观, 是家长的一种主观行为; 其次才考虑孩子是否有需求。可见, 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图书的选择上是违背图书选择原则的。那么父母应怎样考虑孩子的需要呢? 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图书。A 低年级的学生多选择直观、形象的连环画或是图文并茂的图书。书的内容应改跟孩子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或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如热播的动画片的图书等。

6、慢慢地,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再提高阅读要求,拓展阅读领域。B 选择学生能读懂的。不要急于让学生读一些大部头的作品。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有的孩子也不一定感兴趣。买一些文学韵味比较浓厚的,如儿童作家秦文君的作品。(举自己给孩子买书的例子)C 图书种类不能过于单一,应该丰富一些,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世界。(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A 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

7、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举阅读展示评比活动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经验)B 要坚持读书活动。不能轰轰烈烈几天,就又安安静静停息了。贵在坚持!C 教师起率先垂范的作用。最好师生共读。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读书行为。最好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3)让孩子多接触书籍。有条件的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徜徉在书的世界里,给他们以熏陶。二、 什么是阅读习惯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1什么是习惯。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

8、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例如:饭前便后洗手,早起的习惯,起床后整理床铺的习惯;上课注意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等。习惯的特性:(1)简单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2)自然 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3)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

9、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4)可变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5)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根据“习惯”的特征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难事,而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2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

10、在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强制下能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的就是“强制者”的角色,直到习惯形成。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是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阅读习惯,是这诸多良好的社会习惯的一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经常阅读,大量阅读,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的必要条件。从现在的语文教学来审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与

11、不爱读书或者是不会读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外显的气质都会形成差距。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三、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1.学生读书不认真。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品质还没有发育完全,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白,一节课精讲的时间应该在1015分钟之间,这是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当然,这里有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这一点,老师们都明白。除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外,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爱动的天性。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有

12、关。在课堂上听课,看到学生在读书时,经常东张西望,带一些小动作。“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书读过一遍,没有什么收获。2读书的目的性不强。(现场试验:让老师读两篇小文,一篇是随意读,一篇是让老师带着问题读。读后,谈感受。)目的性是完成一件事的目标。小学生做事的目的性不强,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给确定一个目标。读书也是这样。3读书不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不思考。读书,就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头来读书的收获甚微或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会读书思考。那么学生会为什么会有读书不思考的习惯呢?从下

13、面这个教学片断来分析一下:教学丰碑一课,老师这样教学:师:将军在思索着什么?从将的思索中能看出什么?(装备差,条件艰苦)师:这时,队伍为什么慢下来了?警卫员是怎么说的?师:冻死的老战士什么样?什么表情?师:将军看见冻死的老战士,什么表情?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生气?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从设计的这些问题看,是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读书。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轻松地从文章找到答案。教师就好像手里拿把刀子,从课文这块“肉”上一块一块地割着,喂到学生的嘴里。长此以往的教学,学生的大脑就会“锈”了。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我们因该着眼全文,让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课文内容,解决问题,感悟文中内涵

14、。4读书不动笔。读书绝不能走过场。读过不留痕迹是不行的。读书应是脑、手、眼、口多种感官协调统一的活动。教给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5读书知难而退。要养成主动解决读书遇到的困难的习惯。学生读书会遇到的难题,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没有读懂。(2)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在有了困难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阅读。学生这中“知难而退”“见硬就回”的做法,与他们的意志品质、生活环境都是有关系的。舒适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没有逆境,使孩子没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6读书不深入。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都浅尝辄,或是囫囵吞枣。孩子在开始读书时,很多情况下是看热闹。教师应该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情况下,引导

15、学生深入地读书。反思学生为什么不会扎扎实实地读书呢?与老师也是有关系的。(1)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读书成了过场,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上看待学生的读书行为。学生书还没有读完,就被老师勒令停止了。(2)教师讲得多,学生读书时间少。一篇阅读文章,在老师眼中,总是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细致、深入地讲解。把课堂上的时间都用来“讲”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充分阅读”了。7读书不求全。现在教师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一是不遵循整体、部分再整体的原则。在学生还没有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时,就进入“手术”式的讲解。学生对文章还不很熟,又怎能很好的品味、理解呢?二是教学时喜欢断章取义。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文中的某一段话, 进行反复的读。并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可取,对于重点语句进行深入阅读是必要地,但是,如果忽略全文,就读那么几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不可取。8读书不注意场合和姿势。四、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1要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1)教师注意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读书也会认真。(2)在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进入到阅读教学时,就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教学生学会认真读书。(3)学习默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地读。默读是今后阅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