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00161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VF数据库基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VF数据库基础一、什么叫数据: 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如:数字、字母、文字、特殊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数据,还有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而最多、最常用的是文字数据。注:数据包括:描述事物特性的内容和存储在媒体上的数据形式。二、什么叫数据处理? 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三、数据处理的目的(其中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发展阶段及特点:经历了五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数据和程序不具有独立性,无法进行长期保存,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冗余大。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后期,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和数据分开

2、存储。3、数据库系统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特点:数据和程序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注:但并不是完全避免数据冗余)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20世纪80年代引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技术模型特点: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习惯方法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对象进行最自然的最有效的抽象和表达,同时又以各种严格高效的行为规范和机制实施客观事物的有效模拟和处理。注: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一、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DB):是存储在计算机

3、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被多个和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 2、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对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进行管理。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注:visual Foxpro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DBS包括DB和DBMS。二、数据库系

4、统的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注: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即称为关系数据模型)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一、数据模型: 1、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事件如:学生、课本属于实际事物;订货、比赛是比较抽象的; 2、实体的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学生实体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若干属性的描述。 3、实体集和实体型: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同类的实体的结合称

5、为实体集。所以在VF中“表”用来存放同一类实体,即实体集。注:表中包括若干字段,字段就是实体的属性。字段值的集合组成表中的一条记录,代表一个具体的实体,即每个纪录表示一个实体。一、实体间联系及联系的种类: 1、一对一:指主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只与相关表中的一条记录相关联。 2、一对多:指主表中的每一条记录与相关表中的多条记录相关联。 3、多对多:表现为一个表中的多个记录在相关表中同样有多个记录与其匹配二、数据模型: 1、层次数据: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及其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层次模型;像倒挂的树,用树型结构表示; 2、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 3、关系模型:(非格式模型)用二维表表示)三、关系数据库

6、:一个关系是由一个二维表来定义的,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也就是说关系数据库是由若干表格组成的,在表格中:每行代表着每个记录,而每列则代表着该表存在的不同属性。 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通常将一个没有重复行、重复列的二维表看成一个关系,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关系文件扩展名为 .dbf,称为“表” 2、元组: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一个具体记录,一个元组对应表中的一个记录。 3、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都有一个属性名,在VF中属性表示为字段名,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宽度等在创建表的结构时就规定了。在VF中一个属性对表中的一个字段,属性

7、名对应字段名,属性值对应于各条记录的字段值。 4、域名:字段的取值范围:指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范围。 5、关键字:属性或属性的组合能惟一标识各个元组(实体) 6、外部关键字:在本表中不是的关键字,而在另外一个表中是关键字,本表的这个字段(属性)称为外部关键字。四、关系的特点: 1、关系必须规范,表中不能在含表; 2、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记录)存在; 3、关系中不允许有相同的属性名(字段名)存在; 4、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 5、关系中属性的次序元关紧要;注:实际关系模型: 一个具体的关系模型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一、关系运算:1 传统的关系运算:并、差、交; 1、并

8、:两个相同结构关系的并是由属于这两个关系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如: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学生关系R1、R2,分别存放两个班的学生,把第二个班的学生记录追加到第一个班的学生记录后面就是这两个关系的并集。 2、差:设有两个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R差S是结果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即差运算的结果是从R中去掉S中也有的元组。 3、交: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既运算的结果是R和S的共同元组。1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联接; 1、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条件元组的操作,是针对行的运算。如;forwherewhile等是选择运算。选择条件以逻辑表达式给出

9、,使得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的元组被选取,即从水平方向抽取记录形成新的关系,其关系模式不变如:从学生表中找出某同学的的考试成绩; 2、投影: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是针对列的运算,如:fieldsselect等是连接运算。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相当于对列进行垂直分解。如:从学生表中查询学员的所有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的操作。 3、连接:将两个关系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是针对横向运算,生成的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其联接过程是通过联接条件来控制的,联接条件中将出现两个表中的公共属性名,或得具有相同语义、可比的属性,联接是满足条件的所有记录。如:joinon等是连接运算。如:设有职工

10、和工资两个表,要查询基本工资高于800元的职工姓名,性别,职称、基本工资、实发工资、奖金。注:选择、投影运算对象是一个关系,而连接运算对象是多个关系。这三种关系运算的最终结果是关系(二维表)自然连接:是指去掉重复属一的等值连接。 其义意为:在联接运算中,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称为等值联接,自然联接是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自然联接是最常用的联接运算。1 程序设计的步骤:设计原则: 1、关系数据的设计应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原则。 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 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或基本数据元素。 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联系。二、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2、确定需要的表;3、确定所需字段;4、确定关系;5、设计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