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999550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捡麦穗.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案院系: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教师董普松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拣麦穗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拣麦穗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值得眷恋和追思的童年记忆,尽管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儿时的回忆却往往清晰如昨天。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爱: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希望得到师长的关爱,希望得到朋友的友爱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张洁的拣麦穗,一起去追寻她散落在时光里的童年记忆,体会她对爱的追寻。 一、背景介绍 张洁于1978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

2、其题材的新颖和情感的真挚受到广泛好评。不久发表了成名作爱,是不能忘记的,表现知识女性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以及这种恋爱给人带来的心灵痛苦和命运坎坷。这篇短篇小说在当时的文坛学界被广为传读,为张洁赢得了全国性声誉,至今仍被视为新时期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张洁在80年代初创作了引发争议的中篇小说方舟,小说叙写三位知识女性在社会变动与现实压抑下心灵的绝望与抗争,正如小说题记中所预示的:“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张洁文学创作的特色之一,就是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内心世界,擅长于从爱情与婚姻的角度,表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从80年代的中篇小说祖母绿、七巧板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无字,她对女性问题的探求一以贯

3、之。与同一时代的女作家相比,张洁的性别视角与女性意识更为鲜明、执著、自觉,其情感倾向也显得较为尖锐、激愤。拣麦穗写于1979年12月,此时张洁的创作风格尚未定调,但她关注女性心灵天地与现实命运的特色已见端倪。二、作者简介 张洁(1937)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 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 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4、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 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

5、是其中的一篇。三、字词积累1、字音拣麦穗 (su) 磕(k)碰 戏谑(xu) 害臊(so) 山坳(o) 蹒跚(pn shn)2、词义戏谑:开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约莫:推测,估计。 企望:期盼,盼望。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四、内容述评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文中写了谁的梦想? 农村姑娘、“我”2、梦想的结果? 破灭3、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忧伤、惆怅4、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

6、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5、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姑娘们在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我的梦有何不同?明确:姑娘们拣麦穗,梦想是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但梦想总是破灭。“我”的梦想寄托了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6、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明线:拣麦穗;暗线:爱。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7、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请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明确: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直接入题,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第三部分: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

7、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本文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所写的拣麦穗姑娘的种种美丽幻想,与后面所写的内容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故事,因而只能把它看作是文章主体部分(即第二、三部分)的一个铺垫。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对后面两部分有统领作用,因为第二、第三部分所描述的“我”童年时与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就是拣麦穗姑娘的许多“美丽的梦”中的一个,从而体现出它的典型性与普遍意义。从情感气氛上看,这一部分写到的拣麦穗姑娘的“梦”

8、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正与后面那个典型故事的情致一致,从而形成了笼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 五、 课文赏析(一)精读第一部分,解读农村姑娘的“梦”:1、农村姑娘的梦想是什么? 拣麦穗,换取嫁妆,寻觅幸福2、如何评价她们的梦想? 纯真、美丽3、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主要写“我”的童年梦想,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这一节?(1)写景的句子描写了自然环境。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2)写了社会环境:农村的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描绘了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文中多次出现“幻想”一词。交待了姑娘

9、们最后的结局嫁了一个与幻想差距很大的男人。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农村姑娘们的梦都是会破灭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第一小节的作用: 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做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 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明确: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作为下文的铺垫和映衬。她们在做姑娘时起早摸黑地拣麦穗,一个季节也许只能拣上一斗。她们把拣的麦子卖了,把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回来置办嫁妆。她们做着美丽的梦。但是,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

10、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然而,更让人悲哀的是,她们很快就忘记了由这种失落所带来的悲伤。4、如何理解“谁也不会为过分地悲伤”?作者认为对于她们而言, 真正的悲伤是什么?渗透作者悲凉和苦涩的心情,没有人关心她们梦想的破灭,就连梦想的主人对于梦想的破灭也非常麻木。作者认为对于她们而言,真正的悲伤是从此以后的人生是不再有梦想的灰暗的人生。5、作者在这里用了一种比较的手法。农村姑娘们当初越是拼命,越是卖力地去拣麦穗,后来就越能让她们自己觉得傻。农村姑娘们的无奈,同时她们自己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让读者们会替她们惋惜并悲悯她们的命运,淡淡的伤感涌上心头。6、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

11、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唉,她能想什么呢!(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7、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12、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二)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解读“我”的“梦”:(1)我是怎样的女孩?天真烂漫、幼稚纯真、 天真无邪、不懂事、贪玩、很可爱、但又孩子气。 (2)为什么“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我当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正说明我的好玩与天真。(3)“我”拣麦穗时的梦是

13、什么?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在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别人戏谑地问她为什么拣麦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别人又问她要嫁给谁,答曰:“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谙世事、憨态可掬的话充满了童趣。我之所以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是因为他那里有灶糖吃,还因为他很慈祥。这里完全没有世俗的意思,也说明作者在此是想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友爱,而不是其他。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4)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外

14、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爱笑,对小孩子很亲切,说话符号儿童的心理。以卖灶糖为生,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的眼中,他应该是不错的人。(5)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为什么“我”会越来越依恋他?不是。老汉对我的爱是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才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才讴歌的爱。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无法成为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3、精读第三部分,品味语言。(1)课文写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