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97758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预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外表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凹凸起伏差异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凹凸起伏的地表特征比拟精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答复教师讲解,我们

2、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由于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肯定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肯定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需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

3、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一样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假如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需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起来,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凹凸状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4、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一样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悬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局部 悬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习稳固: 写出地形名称: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拟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5、?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凹凸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凹凸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局部,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23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新

6、|课|标第|一|网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凹凸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凹凸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看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凹凸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始终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一样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

7、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列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沟通,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确实定: 海拔(肯定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局部 悬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

8、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_ 七年级地理课时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难频繁的国家及其缘由;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进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力量;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缘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胜利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展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9、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进展的根本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进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日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日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现: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

10、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答复: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现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现: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索: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从1951年开头,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争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其

11、次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头,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争论以下问题: 说说你对印度将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压力。 6.学生争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月印度政府开头实行了人口掌握政策及嘉奖规划,但是由于印度广阔农村的传统观念还非常剧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课件展现:图表

12、7.1“印度局部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觉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进展产生严峻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现: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柔降水量”,并思索: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答复,教师小结。 印度大局部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殊是

13、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异呢? 9.课件展现: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索: 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异? 西南风的几种变化状况,并填表。 10.学生争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现: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殊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难频繁。 11.课件展现: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难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挡灾难,印度人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意抗灾的需求,任务仍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