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97046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3 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 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性发展水稻集中育秧构建新型粮食经营体系监利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县版图面积3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54万亩,素有“全国水稻第一县”、“湖北粮食第一县”之称。2013年5月,该县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粮食生产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粗放经营难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如何破解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的矛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矛盾?怎样才能实现“保粮食、强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监利县农业局以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探索建立新型粮食经营体系

2、,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基础,全域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保障的新路子。一、主要做法监利县积极构建“1+N”模式,推动水稻产业发展壮大。“1”就是突破性推进水稻集中育秧,“N”就是加快培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创新金融支农方式等。1、突出推进水稻集中育秧。以此为发展的切入点,突破水稻机械插秧“瓶颈”,解决今后“怎么种地”的问题。采取分步实施、整县推进的办法,在2012年建立1家育秧工厂的基础上,今年全县新建育秧工厂10家,每个育秧基地用地面积50亩以上,建设一栋2000平方米的全自动化温控大棚,中拱棚面积不低于占地面积的5

3、0%,配套建立育秧示范点80家;力争到2015年,每个乡镇有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1个以上,全县达到23家以上,育秧点发展到230家,实现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乡镇全覆盖,全年粮食总产突破35亿斤。2、突出抓好粮食新型经营主体。以此为发展的支撑点,着力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问题,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扶持壮大了一批以粮食为主业的农民合作社。今年新建的10家育秧合作社,全部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县农业局、农机局、经管局存档备案。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育秧工厂补贴20万元,同时在用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带动了水稻种植和农机服务等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

4、作社达到420家,比上年新增76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达到6100家,新增30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3家,新增5家。3、突出推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按照“政府引导,社会主体,民间投资,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围绕水稻集中育秧,培育新型社会服务主体,改单一的政府部门服务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服务,实现两条腿走路。在育秧合作社层面上,全县统一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规程,开展供种、育秧、机整、机插、机收、病虫统防统治“六个统一”的一条龙服务。在公益性服务方面,县农业局、农机局和乡镇农技中心组建了技术指导专班,对育秧合作社实行分工负责,全程包保,同时开展大范围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指导。4、突

5、出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依托福娃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今年,全县主推7个优质稻品种,种植比例达到90%。福娃集团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的优质稻订单面积达到120万亩、有机稻订单面积4万亩,有望加工转化稻谷16亿斤,约占全县水稻年总产量的60%;产品形成了有机大米、以米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大米深加工制品、植物蛋白饮料等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值70亿元以上。5、突出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加强农田整治等相关项目的统一规划、连片实施。今年,全县实行项目跟着新型主体走、跟着土流转走的方式,开展中低产田改造;计划整合财政、国土、水利、环保、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产能提升等涉

6、农项目资金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资金,采取“打包”的方式 ,集中支持福娃集团等产业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财政资金为“引子”,激活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本,调动各方面主体投资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全县民间投资建设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资金总量达到6000多万元。6、突出推进金融支农方式创新。下半年将全面试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的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搭建“四台一会”融资平台,提高涉农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比例;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开展农村“五权”、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农作物抵押和土地租赁合同质押以及新型主体之间的信用联保等新品种试点;创新金融支农服务

7、方式,根据新型主体需要,调整贷收周期、贷收程序,简化贷款手续,提供便捷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实施种子附加险、水稻秧苗险、大棚设施险和农业机械险等新险种。二、基本成效监利县的实践,取得了既增粮又增收,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多方“共赢”的效果,建立完善了水稻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新机制。1、扩大了双季稻面积,增强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县早稻、晚稻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亩、77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6万亩、19.2万亩;中稻“一种两收”面积增加15万亩,达到20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早稻喜获丰收,总产7.07亿斤,比上年增加1.7亿斤,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30亿

8、斤。2、转变了水稻生产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今年,全县为农民提供早稻机插秧苗900万张,栽插大田40.5万亩;提供再生稻和中稻机插秧苗1400万张,栽插大田80万亩;提供晚稻机插秧苗2万张,栽插大田0.1万亩。全县新增机插秧面积75.6万亩,机插秧比例达到46.9%;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11家育秧合作社,今年流转土地近5万亩,占全县新增流转面积的四分之一;早、中、晚稻单产分别可达到520公斤、620公斤和550公斤,比农户小规模种植分别高出35公斤、30公斤和20公斤。3、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节约成本增收。机插秧每亩节约生产成本80元,增

9、加单产25公斤,实现节本增效150元,为农民增收1.1亿元。二是订单生产增收。优质稻订单收购价比周边市场高出10%以上,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增收超过2亿元。三是流转土地增收。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以每亩每年500-700元市场价格流转农民土地,比对手成交亩均增加约4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监利县的实践表明,规模经营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根本出路,新型主体将成为推进粮食产业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社会化服务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必然选择,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新型粮食经营体系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设施装备建设仍然滞后。育秧设施建立起来了,但配套的粮食

10、晾晒、烘干、收储问题怎么办?目前,大部分粮食生产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都缺少晒场、烘干设备和标准仓库,一旦收割季节遇到多雨年份,粮食就要霉烂变质、低价销售。而购买一台日处理300吨粮食的烘干设备至少需要200万元以上,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型主体难以承受。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仍然滞后。早稻、中稻的机械插秧水平上去了,晚稻怎么办?晚稻机插秧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瓶颈不攻克,将制约双季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3、生产经营人才资源仍然滞后。受务农社会地位低,发展空间不大,粮食生产经营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等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农民合作社很难招聘到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才,特别是生产技术人员缺乏,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11、。4、有关政策措施仍然滞后。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不与粮食产量挂钩,难以真正调动农民种粮和提高粮食产量的积极性。育苗场所、晾晒场、烘干车间、仓库等配套设施,农用地审批难问题突出,不予审批或拖延审批的现象比较普遍;将设施农用地按照工业用地规定执行,收取高额的耕地开垦费,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很难承受。四、相关建议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既要“破”,破除限制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又要“立”,制定出台扶持新型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1、从国家层面加强项目资金的统筹协调。对涉及粮食主产区农田基本建设的相关项目,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实施,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对规划好、建设进度快、质量

12、高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在以后的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2、完善扶持新型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粮食补贴的增量部分按产量进行奖励,提高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烘干设备补贴比例,对仓库建设给予贴息贷款;有关部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管理的具体办法,对新型主体设施农用地应优先安排、简化和减免各项审批程序和税费;提高粮食保险赔付额度。3、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攻关。集成机械耕整、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等技术,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建立适应不同区域的作业模式。攻克南方晚稻机械插秧技术瓶颈,集成相关技术,形成技术规范,为扩大双季稻奠定坚实基础。2013年9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