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9409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生的眼睛》第一课时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生的眼睛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

2、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 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

3、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 1、自读。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 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以此扩大词汇量) 听写词语、同桌校对:栩栩如生 屡次 况且 签字 移植 昔日 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3、写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