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82831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094.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方廣佛華嚴經(94)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1998年12月14日檔名:12-17-94請掀開經本五十一面第二行,大科第七段“稱揚讚德分”。清涼大師解釋本經都用十來表法,所以在第一品裡面“世主妙嚴品”,他分為十個大段,也是與華嚴以十來表圓滿的意思相應。前面七大段是本經的證信序。諸位聽經聽得很多,都知道佛經的體例:經本展開,前面可以看到六種成就,六種成就是證信。序分,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證信,第二部分是發起。所以從這一段以後,總共四段,都是屬於本經的發起序。這一段第七“稱揚讚德”,這是稱讚本師的功德。本師在華嚴是毘盧遮那如來,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的:毘盧遮那是法身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的理體

2、,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之本體”。讚本師之德,是在顯示我們自己的性德。如果不懂這一層意思,經文念起來當然會感到乏味,莫知所云。如果懂得這一層意思,細細的揣摩經文,佛是教我們在這個地方明瞭自性有無量的功德。正如後面經文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什麼?有哪些?在這一段稱揚讚德裡面就顯示出來了。我們真心本性跟毘盧遮那、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我想有不少同修曾經聽說佛門裡頭所謂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包括我們,三世更是包括我們。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說: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而無量壽經上更有一句偈子實實在在了不起。他說的是“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成佛這一句跟華嚴經上所說

3、“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一個意思,比華嚴這一句講得還要圓滿、還要徹底,這是真實語。那我們平素只聽到經上這麼說,但是沒有聽過有人詳細給我們解說。殊不知要詳細解說就在華嚴經上。華嚴經上世尊講經說法的技巧非常圓滿,真正是達到善巧方便,我們在前面眾海雲集那一大段,這一大段是華嚴經上的眾成就,我們看過。他表法的義趣,在前面跟諸位詳細說過了。這一段一開端,經文有三段。第一段是“總結威儀住”,第二段是“總顯德行因緣”,第三段是“別明得法讚佛”。請看經文:七、稱揚讚德(分三)(一)總結威儀住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無邊品類周匝遍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這一小段的經文裡面包含三個

4、意思:第一個是總結前面所說的“眾海雲集”,意思非常明顯。我們要知道,這個“眾海”很不平常,因為每一個族類、每一個社團,人數都是無量無邊。這個意思顯示華嚴這一會以什麼地方做道場呢?我想諸位一直聽下來都應當體會得到,他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一會道場,真正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邊品類”,無邊是無量無邊,品類就是種種類別,不僅僅是六道十法界,可以說,虛空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一個遺漏掉的,圓圓滿滿的含攝在其中,所以叫“周匝遍滿,形色部從”,形色不相同。不但是六道眾生的形色不相同,就是以我們人道來講,以膚色來說,有白種人、有黃種人、有黑種人,也是形色不同。我們肉眼能夠見得到的畜牲道,那個形色差

5、別就更多了。還有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諸天神眾、我們的世間以及餓鬼道、地獄道裡面也有神眾,所以形色差別無量無邊。“部從”是這些人隨從他們的領導人,來參加這個法會。這段經文,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我在此地給諸位提示一點:古人所謂“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這個話說得沒錯,但是不切實際;實際是我們讀了華嚴經、聽了華嚴經,真正有用處,對我們的生活真正有幫助,這才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說:不讀華嚴,不能拓開心量。你們想想,我這個說法如何?我們今天眼前的困難非常多。自古至今這個世間有多少聰明人、有多少有智慧的人,對這個世間問題束手無策,沒有法子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家與家之間的衝突,再擴大,國家與國家利益的衝

6、突,帶給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災難,所謂天災人禍。我們要問: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很少人能給我們說出滿意的答案。滿意的答案在華嚴經裡面。這些災難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講:從愚痴來的。什麼叫愚痴?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從這來的;不明瞭“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了解“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看看西洋的文化:我在美國十五年,美國人起心動念第一個觀念: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別人的侵犯。人人都為自己,於是兩個人就有衝突了,這兩個人就有矛盾了。這個結永遠解不開。如果他要覺悟了: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總是自己人,想自己,也能替別人著想,他這個家庭也就和睦了。

7、如果個個人都為自己來著想,所以家不成家。你看現在社會離婚率多高,甚至於前幾天報紙上登的,是外國的事情,早晨結婚,晚上離婚。成什麼話呢?什麼原因?兩個人當中有矛盾、有衝突。佛在此地給我們說明真相:一定要把心量拓開。我們的心量本來是跟如來相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是解決問題根本的辦法。家與家的不和,顧慮到自己的利益;地區與地區彼此要保自己的利益,就會跟其他地區衝突,這裡面就會產生矛盾。這個國家保護我自己國家的利益,決定與其餘的鄰國也發生衝突、也發生矛盾。這怎麼能解決問題?所以地區跟地區有衝突,國家與國家免不了戰爭。戰爭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學了佛,接受佛的教導,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考量

8、,一切考量以全世界眾生的利益做為我們考量的水平。這個世界上戰爭沒有了,這個世界問題解決了。可是你要想想,問題有沒有徹底解決?沒有。為什麼呢?這一個星球,地球是個星球,我們這個星球是一家人,大家認同;別的星球,我們不肯認同別的星球也是我們一家人,於是將來還有星際戰爭。這也是麻煩事情。所以佛法講是徹底解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星際戰爭也沒有了。所以諸佛如來,我們知道,他們的教化區最小都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在佛經裡面讀過,有些佛的教化區很大,幾個大千世界、十幾個大千世界,那麼為什麼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呢?阿彌陀佛的教化區沒有極限,跟毘盧遮那佛完全相同,是以盡虛空

9、遍法界為他的教區,所以這裡頭一切的矛盾、衝突、隔閡完全消除了。現代的社會新的名詞“多元文化”。你看看,“無邊品類,周匝遍滿”,不是多元文化嗎?哪個地區多元文化能夠跟華藏世界相比呢?哪一個團體法會能夠跟華嚴海會相比呢?他們如何能把多元文化、無量無邊的品類、形色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能夠集合在一起?要知道:我們生活在虛空法界,不是生活在一個星球上,不是生活在一個地區上,我們生活在虛空法界。虛空法界是我們圓滿的依報。這裡頭說依報、說正報,諸位要記住:正報只是講自己個人的身體,這是正報;個人身體之外統統是依報。其他一切人、一切有情眾生是我們有情的依報,物質環境是我們無情的依報。換句話說,都是我們生活

10、環境,生活環境裡頭有人、有物、有事,而這個生活環境是遍虛空法界。確確實實十方三世,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的族類、形色、部從,這裡面的隔閡全部都銷熔了。這樣才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是一個大同的社會,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究竟圓滿的大同世界。一真沒有離開十法界,不是十法界之外另外有一個一真,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在這段經文裡面要體會到這個意思,要認真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心量打開,也就是恢復我們自性本有的心量。我們在華嚴經上真正得到受用了。別人跟我有隔閡、別人歧視我,是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不能包容我,我要包容他。為什麼呢?我覺悟了,他還沒覺悟;我明白了,他還沒有明白。徹底究竟的明

11、瞭是佛陀,我們做佛陀的學生、做佛陀的弟子,那就是菩薩,我們叫初發心的菩薩,初發心裡面的初發心,總算是跟諸佛如來走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們才起路,他們已經到家了,我們才起路,方向沒有錯。所以學佛,諸位要想功夫得力,我們就明瞭:要恢復本有的心量。否則的話,以小心量來對待一切眾生,不但你的問題不能解決,你修學佛法也不會有進步。這是我們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得到的啟示:拓開心量是正確的、是應該的,一定要這樣作法。末後這一句: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這是我們更要學了,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隨所來方”,這些人從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從十方而來。意思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跟大眾相聚,譬如我們今天晚上講經

12、這一會,諸位同修不是從四面八方雲集來到這個地方嗎?來到這個地方幹什麼呢?“親近世尊”。世尊雖然不住世了,不住世是世尊的色身,世尊的法身沒有生滅。法身就是真如本性,永遠沒有離開我們。我們今天塑造世尊的形像,代表世尊的色身。見到這個形像,如同見真佛一樣,我們一心瞻仰,表達我們的敬意,然後我們要想想世尊教導我們。華嚴經上、圓覺經上佛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切皆成佛”。這個話什麼意思?就是教我們對世尊這種真誠的敬意要落實在生活上,尊敬一切眾生。你要懂得佛這個意思。為什麼呢?“一切皆成佛”,這是佛眼睛裡面看到的,我們凡夫見不到,佛看到。佛看到的是真相,我們看到的是妄相。為什麼佛

13、看到一切眾生皆成佛,我們看不到?佛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佛說相隨心轉,我們是什麼心呢?輪迴心。輪迴心看佛菩薩也是凡夫,所以一般人對佛菩薩一點恭敬心都沒有。我們在許多地方見到:有人將佛菩薩的頭,我們中國許許多多石窟裡面的造像,他們佛像搬不回去,把佛的頭、菩薩的頭取回去,供在那邊當藝術品欣賞。造罪業啊!佛講的話沒錯:愚痴!我們造佛像、畫佛像,諸位要曉得,不可以畫半身像。畫半身像不恭敬,有上身,沒有下身。造像、畫像,畫佛菩薩像,要畫全身的像。這是恭敬、完整、圓滿。所以在在處處教導我們修誠敬,希望我們對佛菩薩這一份誠敬的心能夠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都要修誠敬。這正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條教給我們

14、:“禮敬諸佛”。“諸佛”諸位要曉得,就是一切眾生。佛為什麼看到諸佛呢?佛是用佛心看的。所以說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你的心是佛心,看一切萬法都成佛,都是佛,而且是本來成佛;我們今天不是佛心,不是佛眼。可是你要曉得:佛心是我們的真心,佛眼是我們的真眼。我們今天輪迴心,輪迴心是妄心,不是真的。宗門裡面所謂“本來面目”,輪迴心不是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面目是如來果地上的面目。所以我們是妄心把這個境界轉變了,所以見不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道理在此地。佛所說的話高明的地方、令人佩服的地方不是說,叫我們聽他的、遵守他的,不是的。佛說出來之後,叫我們去證實:你要不相信,你可以自己證明。這就是信、解、行、證

15、,你自己可以證實,證實佛所講的是事實真相,不是理想,不是推測。事實真相是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我們對於一切眾生都要“一心”。一心是什麼?真心。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真誠心,不要怕別人用虛妄心來欺騙我們。你用真心,人家用妄心對你,你立刻就覺察他是妄心,他不是真心。他有沒有真心?有!真心在哪裡呢?妄心的背後是真心,所以我們對他還是尊敬。我們不看他的妄心,我們看他後面的真心,他很可愛,他很值得尊敬,所以我們瞻仰,瞻仰他的性德。眼前所造的,那是假的。佛在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執著虛妄相,最好也不要分別虛妄相,我們真誠、清淨、平等、覺就現前了。所以在這一段經文裡頭,我們曉得應該怎樣學習。

16、下面一段“總顯德行因緣”這裡面也分三小段。前面這一段“離障見淨。(二)總顯德行因緣(分三)一離障見淨此諸眾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摧重障山,見佛無礙。經文很好,剛才說了,你要見到真實的境界,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必須要離障。現在為什麼見不到諸法實相?你有障礙。所以叫你離障,你就見到了清淨法界。“障”是煩惱障,“垢”是所知障。煩惱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是煩惱。所知,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成見,實在講,是你錯誤的見解。這兩種障把我們的心性障礙住了。就好比眼睛,眼害了眼病,眼睛有病。現在醫學裡面講的白內障,眼有翳,看東西看不清楚。佛用這個來做比喻:煩惱、所知這兩種障礙,障礙了我們見性,所以我們看這個世界看不清楚,看不到事實真相。你看錯了,當然你的思想就錯誤了;見解錯誤了,你就會說錯,也會做錯。怎麼能解決問題呢?前面這段經文裡面啟示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是自己。這樣所有一切的障礙、衝突、誤會全都消除了。宗門叫明心見性,淨土叫理一心不亂,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