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82453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53条读后感沁园文昌 王肖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53条是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写道:“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课堂“情调”。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从教学法的观点来看,对教师的课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但是教师讲述教材时的那种漫无目的、有气无力的口气,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无精打采的情绪。教师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

2、用自己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感觉,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产生满足感,获得知识的兴奋感。这样很多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强烈起来,认识到学习是如此快乐,如此美妙,从而喜爱学习。每当老师激情四射的时候,这堂课肯定精彩得不得了。而当老师照本宣科的时候,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看自己所讲的话,不考虑自己的话应当在学生身上引起什么样的情绪的时候,这种课往往就会上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如果我们竭力使课堂充满趣味,引导他们积极掌握知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必然会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自觉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总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没精打采地去上课,学生也会跟着少气无力,如果自

3、己精神状态很好,学生也是精神饱满。另外,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变着花样的比赛,以及有趣的教学活动,并且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控制比赛的分数,不能让分数有大的差距,以防落后的一方泄气。总之,要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给教师的建议第78条读后感沁园文昌王肖云给教师的建议第78条: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很有感触! 小孩刚出世,都是一张白纸。是谁在一些白纸上书写了“差生”的一笔呢?都说关于“差生”形成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者应该担负责任。但是“差生”的这一帽子一般都是由老师有意无意间给戴上。就如文中

4、的女教师一样对工作我们不能说她不认真负责,但她是个合格的老师吗?我表示质疑! 确实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教师他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但方法简单生硬,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之类的生硬简单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个个早期的巴甫里克!我想说的是巴甫里克是幸运的,毕竟后来他遇到了那位植物学教师,如果不是这位老师的话,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怎样呢? 一直以来都认为小学的孩子可塑性是最大的,因为他们毕竟还小,性格还在形成期,行为习惯还可以纠正!期间教师起的作用致关重要。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说法,孩子在家不听父母的,可老师的一句话他就当圣旨去做!虽有夸张,但足

5、见我们教师对孩子的言行起到的作用也可想而知了!当教师将“差生”的帽子带在某孩子头上时,很容易导致这学生把暂时的不良看成是自己的习惯化行为:我很差,很笨!从而降低了自我上进的动机,随之而来的极有可能的是自我放弃了。 给孩子贴上“差生”标签是一种极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该学一学那位植物学老师!从激励入手,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用“激励”的措施来转化所谓“差生”!读给教师的建议第46条沁园文昌王肖云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就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来写教育日记。他说:“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

6、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这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实,我以前也曾经陆续写过一些教育日记,当时觉得我的本子上记录的东西很零碎,有些只是几句话而已,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也就停止了。但是现在想来,假如一个教师能将这种记录的习惯养成并加以坚持,那是非常有好处的。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名教师,但是至少等到我们老了,还可以翻翻以前的日记,回味教育生涯中的点滴趣事。我想,这样的时刻也是幸福快乐无比的。现在,我就正翻着我曾经的教育日记。都是用普通的算术本记录的,按日期编的号,一共有18本。这是13年前我刚工作时写下的点点滴滴,有喜有忧,有迷茫有奋进,偶尔还

7、有斑斑泪痕呢。细细翻几页读,既为当时的青涩感到可笑,又为曾经的一腔热血而心生嗟叹:多少年了,工作已没有最初的纯、良、善!2000年4月的一天,我表扬了班里一个长得像还珠格格里“皇阿玛”的小男生,他从此再也不调皮了,两颗大大的眼睛总是忽闪着求知的光芒。2001年九月我调到书案小学,教三2班语文及三年级两个班的社会。来到三1班,我发现2班的梁大头怎么坐在这里?他正笑意盎然的看着我,我立马对他一笑,他站起来自我介绍:“我是梁二头。”原来是一对双胞胎啊。但是梁二头不如大头听话,经常做恶作剧。一次我上课,打开粉笔盒,发现有两条泥鳅,当时我受惊不小也很生气,但我不露声色,说:“有两条泥鳅钻进粉笔盒了,谁能

8、把它拿出来放进水里?”许多学生都摇头,二头站起来说:“我敢。”我就夸他好勇敢。下课了,梁二头主动到我跟前认错并保证好好学习。我一页一页翻着,沉醉其中。自从做了妈妈以后琐事多了,渐渐地就丢掉了写教育日记的习惯。有时候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头都有更新,我也眼馋,也申请了博客,遇到感触深时就编辑到博客里。来到六小后节奏一下子变快了,我努力调整适应着新环境,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每天都会有新体会新感悟,我想把这写记录下来,可是在家的时间太短,苦于自己慢吞吞的打字速度,我的这些感慨,就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淡忘。我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却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霎那间就烟消云散了,就

9、像飞鸟飞过天空,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许其中蕴涵着教育的真理,但是却让它们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当一个教书匠并不难,只需把书中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给学生。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升,那你又怎能让学生进步呢?每节课上完后,也常常和同年级老师探讨课堂上的得与失,有时,交流得也很热烈,但就是未能记录下来。如果我们能把这工作中的得与失、困惑与思考坚持记录下来,对自身的帮助会很大。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当一个教书匠并不难,只需把书中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给学生。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升,那你又

10、怎能让学生进步呢?每节课上完后,也常常和同年级老师探讨课的得与失,有时,交流得也很是热烈,但就是未能记录下来。常常会发现学生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有趣的举动、一声真诚的问候时不时地触动我们的心弦,引发我们的一些感慨,就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如果我们能把这工作中的得与失、困惑与思考坚持记录下来,对自身的帮助会很大。老师们,让我们都能养成记教育日记的好习惯,勤于笔耕,思而进取,做个有心人。读读给教师的建议第7条读后感沁园文昌王肖云 关于知识,不知道老师们怎么认为,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拥有知识就一定有力量吗?不尽然,如果存在于你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一些字、词、句、篇,只是一些概念

11、、公式,只是一些人名、事件,这么这些“知识”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用苏氏的话说就是“不能活动的货物”。“货物”越多,重量越重,相反你的力量就会越小。 那么,如何使知识变成力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掌握的知识使它不断地运转起来,也就是运用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你“懂得东西”,更要使它成为你获取新的知识的手段。苏氏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习起来就会越容易,他的思考力就会越强,以此他就会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地“知识长进”的过程。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苏氏在这里用“词”作为例子给我们阐述了他的作法,简而言

12、之,就是在低年级要让学过的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要让词成为表达他们思想、促进他们思考的一种工具,这样,原先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词”就不是一个个纯粹的符号,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精灵”,他们是在用词进行思考,从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如苏氏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所言: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56条读后感苏霍姆利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成了我的床头书,每晚睡前总要看上几页,每条建议都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示。特别是第56个建议让孩子们心里

13、的诗的琴弦响起来书中的字字句句敲击着我的心灵,叩问着我的内心,也引发了我对音乐学科教学的思考。苏霍姆利斯基认为“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一位诗人”,他的话让我想到其实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位音乐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没有上学的孩子在拿着自己的布娃娃,玩具手枪,在和别的小朋友哼唱着歌谣。实际上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每天都在接触着丰富的音乐知识。苏霍姆利斯基提到“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的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接着文中列举了三节语文思维课,语文思维课是使孩子从小感知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从中启迪孩子的智慧,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

14、发展,使孩子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其实,音乐课本身就是活泼,灵动的,可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音乐教学有没有“思维课”?我们的“思维课”是怎么上的呢?如果我们把音乐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及再创造的全过程,感受到自己也发现了音乐家发现的音乐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堂堂都是思维训练课,同时这种成功感也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获得持续性发展。那么我们的音乐知识的教学不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还使学生在各学段对音乐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共同

15、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吧!给我校教师提出的一条建议: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教室!给教师的建议第89条读后感沁园文昌王肖云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给教师的建议第89条怎样听课和分析课后,使我改变了许多错误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说实在的,我最怕校长听我的课,读了第89条之后,我才深深地领会到作为一校之长肩上责任的重大,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与校长心目中需要的教师水平之间的差距有多远,这不但是校长对教师的严格要求,这更是家长、社会、孩子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自己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快提高。 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 在一节课上,我们应当怎样提出课的目的,并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目的,漫无目的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使他们养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习惯,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而真正达到目的,不光是优等生学会独立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差生和中等生也学会独立思考,留给他们思考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