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80018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吴小峰一、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配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探讨整合的模式加以完成。在引入课题时,通过剖析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引出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同时,依然要与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相联系。教师要强调,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建立起的有机整体,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思考

2、的氛围,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而轻松。“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二、教材分析第3节群落的结构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下为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设

3、计立体农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三、学情分析这一届高二学生已使用了一年多的新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生物。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的有机结合,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四、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二)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学习群落以及群落

4、中各种群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三)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概念。 2、群落的丰富度教学难点: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中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

5、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

6、对教学目标、情境、资料等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现其主体地位,并使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质。七、课前准备1、教师:上网查找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片和物种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本P75探究活动内容,小组按要求完成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制作取样器、讨论选择采集地点和取样。 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学生:看图,完

7、成讨论题。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通过池塘实例,使学生明白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为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 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

8、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设问: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71研究群落的图表内容,回忆上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讨论:群落研究的内容和种群研究的内容的区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使学生领悟: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

9、得新的认识。(四)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1)结合课本P72图4-8、图4-9、相关信息,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片和物种资料。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森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包括常见的物种、占优势的物种等。 2)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度的概念。 学生:1)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对比、回答: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福建武夷山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归纳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理解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主要与气候有关。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注: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进行野外进行实地土样采集,因此,只是在课堂

10、上从理论的角度去让学生探讨)学生:阅读课本P7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内容提问:这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什么?学生: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统计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算法。提问: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这个课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探究?学生: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不同时间段(如白天与晚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土壤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提问:研究方向确定好以后,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设计的计划表格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正,并且强调在实施计划,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九、板书设计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同意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三、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十、作业设计课本P77练习。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