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792147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如何保护孩子所具有的天赋?”“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才华?”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在最好的条件下学习,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并不总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而父母的付出也不一定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李子勋老师的讲座里,阐述了天才具备哪些素质,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自然,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发挥学习的潜能。在活动的最后,部分听众进行了现场提问和咨询。 “保护孩子的直觉,学习让他感到舒服他才会喜欢。”这是李子勋老师给家长们的建议。他甚至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长经历为

2、例,告诉家长们,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替代孩子学习。 本次活动由东南早报和省职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泉州分会主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协办。央视心理专家:保护孩子天生的直觉 李子勋说,我们知道,有些孩子是天才。怎样判断一个孩子是天才呢,或者说天才具有怎样的素质?在大自然中,我们看不到完美无缺的东西,所有的海岸线都是凹凸不平的,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在被教导之前,孩子对自然的感知是非常强大和多样化的。 那么,如何保持孩子这种天生的直觉呢?其实,每个刚生下的小孩都拥有这种感知能力,没有被语言化、逻辑化,他们是凭着直觉,主要通过嗅觉来感知环境,感知自

3、然的。 美国有一个片子讲的是有关哺育婴儿的。孩子出生第17天后就一直啼哭,一个心理学家过来详细问了孩子的生活环境,但婴儿的妈妈坚持并没有改变婴儿的生活环境,吃的穿的都与之前一样。但心理学家察看一番后,一再坚持是妈妈改变了婴儿熟悉的环境。后来这位妈妈才想起给婴儿换了枕头,这说明婴儿有强烈的环境控制力。西方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接触自然,美国的妈妈尽量让孩子在自然中长大,而中国的妈妈坐月子期间,成天关在家里,害怕着凉。从加拿大回来的孩子,冬天都光着脚丫子到处跑。所以,应该让孩子尽早到大自然去感知,发展知觉能力。 专家建议 如何界定天才的素质?对色彩的分辨,对声音的分辨,对形体的分辨,并且具有超强的记忆

4、,这就是天才。天才就是孩子的能力在早年没有过早地被语言化给束缚着。直觉好的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会创造,对事件的感觉和直觉好,他抓得到机会。学习不是孩子成长惟一的途径。央视心理专家:不要过早教会孩子语言 有的人说,如果不教会孩子语言,孩子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教会一个孩子学习语言去认识一个事件,其实孩子就只能认识到教给他的语言所能认识的事件。父母似乎在教孩子认识世界,但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识别、感知等能力却被这种教育变得非常狭窄。 过去为什么说一个天才的语言能力不怎么好,尤其是物理学的天才。霍金传谈到,他对天体物理学仅研究一年多,就创下了轻黑洞理论。这不是靠他的勤奋,也不是靠他

5、对天体物理的理解,而是靠他的直觉,对自然的感知力,他觉得黑洞是有生命的。所以,他就去证明它,成了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在英国的科学实验里面,一个10个月的婴儿,对色彩、声音的分辨力,可以细致入微。婴儿的分辨率超过成人的十倍以上,可以分辨成年人难以分辨的颜色。但当婴儿到了一岁半,他学会“yellow”这个词后,他对颜色的分辨突然变成3种,他不再具有细分色彩的能力,对声音的分辨也是如此。专家建议 过早教会孩子语言,将使他失去对自然的领悟感知力,除非父母懂得怎样保护孩子对自然的感觉。孩子越小,越需要多方面的刺激。就像孩子的免疫力,只能在体验不同的感染环境中才能成长,温室里没有好孩子。 我建议爸爸妈

6、妈不要忙着教导孩子语言,而要鼓励孩子在1岁至2岁间到大自然去感知音乐,尽量不用语言,而用表情眼光交流。比如说看到白云,不要说像羊群、像马。1岁以前的孩子,要用丰富的声音、表情、形态刺激他,让孩子保持跟大自然亲近,尽量保持直觉能力和感知能力。央视心理专家:培养孩子最好不定规矩 孩子六七岁时就要培养规矩,而最好的规矩是不定规矩。 规则有内心规则和外部规则。假如给一个5岁孩子定太多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如果只定一条规矩,就是孩子要尊重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他将记得很熟,而且他也知道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是好孩子。 美欧文化很少给孩子定规则,但是却很少看到有人闯红灯,这并不是外部的规则限制他

7、,而是内心的素养让他们守规则。李子勋说,他在北京做过调查,在北京四中等学校,发现好的学校规矩少,学生却遵守得很好;而差的中学规则多,孩子记得少,更不会遵守规则。 家庭在定规则时,经常会争吵,妈妈认为自己是对的,爸爸觉得他才是对的,双方处于一种拔河状态,两个人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到一种极端。其实父母不要争吵,爸爸严厉,妈妈宠爱,结果孩子夹在中间就受苦了,不明白谁对谁错,总觉得是自己的错。 专家建议 不一样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孩子如果没有对照,没有一个分歧,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适应,不能建构自己的思维和方法。我觉得,爸爸妈妈要保持差距,但不互相攻击,比如爸爸非常节俭,妈妈心软,孩子找妈妈要钱的时候

8、,记得嘱咐爸爸的教育,认真对待金钱,学会严谨。这就是并存主义的教育。你如果跟孩子说,钱我给你,但你不能让爸爸知道,这样孩子就处在被动的教育里面,找不到成长的方向。两口子争吵,结果受伤的只是孩子。在孩子一岁时别离开他心理学研究,1岁前,父母对孩子怎么爱都可以,那时候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100天后,孩子的知觉发展到能看到半米远的距离了,他可以观察妈妈的脸,这个时候就要请漂亮的阿姨带他。2岁以前,妈妈要尽量多跟孩子接触,培养“共情”能力,形成深层的依恋。 在2岁前的关键期,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接触大自然,刺激眼睛,自然界的事件本身就是丰富的,它教会孩子怎么把控存在环境。天才维持知觉,天才的创意是知觉

9、带来的而非理性,数学家没知觉也不会发展。所以不要太早教给孩子“112”了。另一就是形成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共情”,有“共情”的人长大以后会比较善良,一般不会侵犯别人,当他一拳头打到别人身上,他会产生“共情”自己也会觉得很难受,自身产生抵抗。 专家建议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善良博爱的人,在1岁的时候千万别离开他。要多爱他,多亲他,多抱他,多用他的“咿咿呀呀”跟他交流,不要用成型的语言。有的家长说孩子5岁就会背唐诗,长大后要么成为文学家,要么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过早把事件变成语言。多鼓励让孩子喜欢学习 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上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社会过程化,是孩子开始独立应对社会,要让

10、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上学,假如他上学不愉快或被批评,总是被抱怨,而没及时的奖励,孩子肯定不会喜欢学习。 李子勋说,他曾经谈了一个海豚训练的例子,就是训练员拿着鞭子啪啪的击打水面,但从不会打在海豚身上,如果表演成功就给它一条小鱼,失败了就拍拍它的头作为安抚,但不打它,结果动物都能做那么复杂的空中翻越。对于海豚还说,无论表演如何,横竖都好,都舒服。人类教育海豚尚如此,教育孩子呢?好的时候给他一把糖,坏的时候给他一巴掌,他就搞不清楚学习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尤其是六七岁的时候,正是建立学习兴趣的时候,希望能得到表扬,没有表扬也不能让他觉得不舒服,那么孩子在学习道路上,就是轻快的。 专家建议 爸爸

11、妈妈不要替代孩子读书。很多家长帮孩子抄作业画画,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事实上,孩子的智力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孩子早期要容忍他某一方面发展不好。给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 孩子在3岁至6岁之间,要尽量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美学、英语、逻辑等。人是信息的载体,是能量的折叠体,在一个敏感期,孩子接受一种刺激,将潜藏在他的头脑里面。 这里介绍一个名词,即初始条件。初始条件不一样的孩子,未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农村,在一个完全消息闭塞的地方,他10岁以后来到城市,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音乐家恐怕就不行了,但是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可以的,因

12、为那个资本在农村也可以得到,智力是足够的。但是对艺术,对政治氛围,对文化的刺激就比较少。他成年后要发展,不管他怎么刻苦,永远会比同样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慢,发展的成就水平也要低。专家建议 孩子的智力需要全方位发展,在10岁以前片面强调一种能力,可能得到的优势远比失去的少得多。父母要把成长的选择还给孩子。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直觉。家长经常说孩子撒谎,会让孩子产生强迫症,会焦虑,怕被妈妈骂,放弃想像。关键词信息补偿 问:我儿子16岁了,特别喜欢历史地理,非常爱国,很痛恨日本人,还曾绝食一天,我觉得过头了。 李: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绝对思维的表现,想问题容易产生绝对化。他会封闭其他信息视而不见,极端地追随

13、对错,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也不管你的理由。这个没关系,孩子的偏执会随成长消失,随着积累大量不同的信息而淡化。父母要做的,就是信息补偿,给孩子不同的信息,打开他的眼界,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极端的知识需要另一种极端的知识来平衡。你可以放本人文小故事书在他床头,告诉他人类都是一家的。如果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给他各种并存的、不同的信息,他的视觉打开,就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平和。 举了个例子,有一个武士挑战大和尚,打了大和尚一耳光,武士很得意大和尚没有还手。武士回去后继续苦练,为人也越来越好,觉得自己不该无缘无故地打大和尚一耳光,应该找大和尚道歉,所以又回去请求大和尚打他一个耳光。谁知大和尚说,

14、我不是十年前的我,你也不是十年前的你,所以你没有欠我什么。关键词学生早恋 问:对于中学生早恋现象你怎么看?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李:恋爱其实太自然了,要不是学校的体制强制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任何心理学都主张孩子自由来往。我们讲青梅竹马,男孩女孩要一起交朋友,男女一起才能长大。十二三岁的孩子恋爱的概念和成人是不同的,孩子的交往并不一定是我们大人意义上的交往。 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或者女孩爱上男孩,太自然了。现在的生物学引导我们科学思想,人类要回到真实自然的生长里来。妈妈要告诉女儿怎么保护自己,比如说身体有衣服遮盖的地方不要随便让男孩子碰哦,因为这是你的尊严;晚上晚点回来要打个电

15、话给妈妈,别到黑暗的地方;男孩提什么要求你别答应,男孩有什么举动要告诉妈妈。不是说不许恋爱,而是要用利于成长又安全的方法去做。这是作为妈妈的要做的,不是要制止她,而是告诉她一些基本的原则。而作为爸爸要说什么呢?儿子有女朋友啦?不错嘛,比老爸还早两年呢!(全场笑)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负责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孩子有几件事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你越禁止他,他越跟你对着做,如果搞成“地下党”那就失控了。(全场笑)关键词啃老族 问:现在有“啃老族”,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孩子加入这个行列? 李:这个不好说。因为中国的文化,父母的就是孩子的,凭什么孩子就不能吃一点喝一点的?如果孩子只想吃父母的,那肯定是不好。 现在有一大批人不属“啃老族”,但却是“挥霍族”,工作三个月,赚到钱不干了,辞职出去玩;然后再工作三五个月,就飞到欧洲度假去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难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