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785543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人格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入手,结合我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状态,提高家庭教育操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关键词:希望 意志 目的 勤奋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人格的健康与否是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的重要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起,即开始了心理活动,也就开始塑造个体的人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但有人格方面的障碍,而且有时会表现得很复杂。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毕生的发展,十分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和家庭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揭示了个体人格发展与家庭之间特殊的动态关系以及由此

2、形成的个体人格与家庭的互动发展模式,给家庭实施人格教育带来重大发现。按照时间顺序,埃里克森将0-12岁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这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他以不同的哭声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如果母亲缺席,或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但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必然会陷入困境。某

3、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有助于生存的。但是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形成希望的美德,得到信任的儿童敢于希望,这是一个注重未来的过程,而缺失足够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而担忧,所以他们被目前所束缚。我在我女儿一周岁里都由自己照顾,因而她的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对未来总是充满着美好的希望。(2)自主对羞怯(23岁)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

4、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而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形成意志的美德。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或不公正地使用体罚,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在1-3岁里希望和意志的美德对人生的价值具有某些影响,但它们很少影响人的存在。没有多少希望和意志美德的个人仍能生存,也就是说,这个人能够满足生物的需要,但他可能不及那些充满

5、希望和具有意志的人们那样灵活,那样乐观,或总的说来,没有那么幸福。在这一时期里,我对女儿的培养犯了很大的错误,由于我们是双职工只能生一个孩子,因而我对女儿过分保护,在很多场合应该由她自己做的鼓励她做的事都自己代劳了,使得她长大后事事依赖我,如买东西,在她小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路上车太多,不让她自己买,长大了后叫她买一点东西,她都不敢去。学了埃里克森理论后,我用强化训练的方法来纠正她的这一不足。现在我们早上去买早点,我给她钱,她很自然地说:“妈你去买。”这时我会鼓励她,你去买我奖你红花或我奖你2分钟的游戏时间,于是她慢吞吞地去买,这要在以前我会非常生气,因为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一看她这么慢,我会很快跑

6、过去买,然后臭骂她一顿,这就使她越来越不自信,在以后的生活里比较的羞怯,自主性不强,而现在我看她买回来了马上称赞她真能干,真厉害,奖她红花给她打电脑的时间。第二天再叫她买时速度也快起来了,这之后慢慢地增加她买东西的难度,以及其他能独立完成的事情,这样她胆子慢慢大起来,培养她的自主性,这在接下来的教育里要不断地弥补她的这一能力。(3)主动性对内疚(46岁)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这个阶段的儿童“一般对形状规格的差异,特别对性差异都产生一种毫不厌烦的好奇心

7、,现在他在学习上大胆探索且精力充沛,这就致使他越出自己有限范围,投入未来无限的前景之中”。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形成目的的美德。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在这一阶段我对女儿的教育有得也有失。在此阶段我让她跟一位美术老师学画画,这位老师很注重孩子的想象力,她通常提供一个情境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发挥,在家我也让她异想天开,甚至有时她为了看看被子蚊帐是什么做的,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把被子蚊帐剪一个洞来看,我回来后,并没有责骂她,而是

8、告诉她被子剪破了要用钱去买,下次你有不懂可以问大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她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精神都得到了锻炼。但另一方面,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没有耐心,我女儿很会问为什么,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刚开始我还有耐心去回答,但到后来就以粗暴的方式阻止她进一步提问,无形中使她感到胆怯内疚。在此阶段还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找一所适合孩子的幼儿园,我女儿是月份生的,我让她过早地进入一家新办的早教幼儿园,这是一所非常重视识字、阅读,还经常进行比赛的幼儿园。望女成凤心切的我让她进入高一级的班(因为智力测试时我女儿较高,老师说可以进入高一级的班),半学期下来,可想而知她和其他孩子有差距。这时我没有反省自己反而恨铁不成钢,

9、使我女儿这一阶段发展不好,胆子特别小,不爱在人前表现自己。(4)勤奋对自卑(612岁)第四阶段是学龄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埃里克森认为他们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重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进入小学,孩子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人人都喜欢成功, 不喜欢失败,孩子尤其如此。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有上进心,在上学的第一天所有的孩子都散发着希望的光芒,但二三年

10、后,有些孩子希望的光芒黯淡了,五六年后有些开始目露凶光,所有的理想、幻想都没有了,其实这和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假设说,一个孩子在尚未具备学习动机的情况下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结果第一次学习就成功;成功对任何人来说都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就是一种强化物,它能对后继学习产生动机,如今有了动机,原来学习动机比较弱的,现在学习动机就增强了。然后,再有学习动机,并且动机比较强的情况下,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学习的结果是获得更大的成功,经历更愉快的体验,进一步强化学习,学习动机进一步得到加强,学习便更加刻苦努力。这是学习与动机之间的良性循环。假设说,一个学生在尚未具备学习动机的情况下

11、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结果第一项学习就遭到失败;失败对任何人都会引起不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也是一种强化物,它对后继的学习行为发生强化作用,但这时它强化的厌学情绪;强化的结果是,学习动机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有些学习动机的,现在没有了,原来学习动机比较强的,现在减弱了。在没有动机,或者动机比较弱的情况下又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果导致更大的失败,经历更不愉快的体验,进一步强化厌学,动机进一步由强变弱,从有到无。这就是学习与动机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循环,叉路口在哪里呢?在于学习的成功和失败。学习的成功,将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入良性循环;学习的失败,将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入恶性循环。这就是

12、优等生成绩越好越想学,越学就越好;后进生成绩越差越不想学,越不学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愿学的原因。因为对前者来说,学习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愉快;而对后者来说,学习意味着失败,意味着痛苦。普天之下有谁愿意为追求痛苦而奋斗呢?我们把上面的教育思想归纳为两个公式:失败-自卑-老师、家长不抱希望-继续齐不走一刀切-批评-失望-再失望成功-激励-教师、家长抱希望-激发信心、调整目标、分类推进-表扬-希望-在成功西方人的格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有了一点成绩,鼓励;再有一点进步,再鼓励,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他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骄傲也会使人进步;我们的孩子不会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13、自信、勤奋。这一时期,家长依据孩子的发展任务可以分三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小学低段发展性主题1:1-2年级入学适应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能否适应,适应长短这时家长要有好的引导。我女儿在上小学前,我先带她到她要去的学校参观,使她对将来的学校有一种亲切感,然后在开学时多和她的任课老师接触,和她将来的同学先认识,使她开学后没有陌生感,这样她很快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2:1-2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少讲道理用行为纠正技术,采用强化训练(出现好的行为给他愉快刺激)、.惩罚训练(出现不良行为给他痛苦惩罚)、消退训练(不正当的手

14、段达到某种目的时置之不理,使他不良行为消退)。如用强化的原理,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独立完成作业,不依赖。确定目标行为,通过评估,形成习惯: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放学回家后告诉她 ,今天的作业我给你60分钟的时间,你要完成,不完成就不能再做。这时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要培养她的时间观念。这一小时谁也不要打扰她,一小时后,不管她做好还是没做好,都把她的作业锁进抽屉,第二天早上当着孩子的面交给老师,然后让老师批评一顿(这时的老师在学生眼里非常有威严,孩子很听老师的话),下午回来她就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了。作业做好了及时强化,强化物必须是孩子喜欢的,而且这种强化

15、要坚持两个月左右,这样一个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就养成了。在1-2年级好的习惯养成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养成则终身难改。3:这一时期是感觉统合能力的最后敏感期。感觉不协调时,动作比较笨拙,阅读时上下颠倒跳读,审题出现障碍,感觉失统,12岁以后就很难改正。这一时期所有的运动都能使感觉统合,如民间游戏,踢毽子,跳绳,跳皮筋,打弹弓,荡秋千,走平衡木,放风筝,爬竹竿,滑汗冰等都能使感觉统合。小学中段发展(年级)这一时期是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这时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思维的灵敏度,思维的发散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也是人际

16、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有障碍,就不能融入同伴问题,不能融入则注意力不高,注意力不高则学习不能成功,学习不能成功则带来情绪障碍。这一时期是交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思维能力大踏步前进,友谊的标准出现了,他就会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以什么方式对待人的关系,寻求友谊,又不知怎样创造人际交往中的某些问题。小学高段发展性主题这一时期是个性发展和中小学衔接的关键时期0-3岁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到18岁个性发展就基本稳定下来了,这时是前青春期,性的萌动就好比是火车头上的蒸汽机,带动人的全面变化,这时的孩子让父母和老师感到不可理解,跟他沟通越来越有阻力,前后比较连贯的表现,所有孩子都会绕着圈走,到了5-6年级遇到一点成绩,功劳都是自己的,跟同学搞不好关系,师生关系也很难高好。5-6年级要有自己的兴趣,理想,梦想,幻想,形成个性问题就是一个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做人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奋努力、乐观进取的好品质。埃里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