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78539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首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自从1986年从大学毕业,我一直在一个单位待到现在,履历比较简单。我的性格也属于稍微内向的,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也谈不上特别能够交流、交际。大家都了解,上学的时候蔫的人都比较喜欢琢磨,我就属于这类人,所以我就是在这样慢慢琢磨中,逐渐做成了一点点事情。设计院作为一个载体,由于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不同价值观的人在里面都能有所发展。这一点和国外的设计院有很大不同,国外的事务所都是金字塔形式的,是一种不同的领导阶层体系,而咱们的设计院是多山头式的,什么样的都有。我一直觉得做设计要有热情和追求,要多琢磨琢磨事情,我今天的讲座主题将围绕着两个建筑领域的实

2、验展开,同时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在建筑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和想法。在座的大多都是学生,我不希望讲完之后把大家给弄糊涂了,因为可能我讲的很多东西和大家要学、要做的事情会有些相反的感觉。其实,我承认在建筑实践中我也是一个矛盾体,有些想法也许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我很确定,我对于建筑创作一直以来都是满怀热情的,很喜欢也很享受做这件事情。在今天这个讲座上,我想讲一些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的事情,是关于建筑设计方法。我认为,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无意识地将一些设计方法融合在里面。建筑设计没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方法,往往是有多种选择的,但是大家下意识地却是按照某一个类似的套路或模式在做,所以

3、我觉得这里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好好探索的。古代的普通建筑比现在的更出色我们每天在做建筑、看建筑,但实际上我们对大多数建筑却熟视无睹,没有多少感觉。可以这样说,真正让我们有感觉的建筑还是那些大设计师、建筑明星设计的建筑。另外,对于当下的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大部分人会觉得现在的建筑应该是处于一个比较活跃、变化比较频繁、纷繁复杂的状态。因为从历史上看,从未有过一个如当代般风格如此丰富多彩的阶段。像现在的风格流变如此迅速翻新,个人表达欲望如此强烈的时代亦是从来没有的。今天我找了一些大师的作品,其中有现在的建筑,有几十年前的很经典的建筑,也有一些很超前的或是昙花

4、一现的建筑。其实这些建筑在所有建筑中占的比例并不高,是一种“精英建筑”,它们是大师或明星所做的房子。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他们有很多的机会,除了他们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也可能有一个更好的创作机会,所以才得以做了这么多的好房子。但实际上社会上大面积建造的普通建筑并不是那样的状态,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及媒体和建筑史教我们的,却是在一种英雄史观的思想主导下所表达的建筑。在我看来,大部分的普通建筑不是明星和大师做的,我认为很糟糕,为什么这么说?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各个地方在古代时的普通建筑,与我们现在见到的大量普通建筑比,用句俗话说是水平高得多,这是我的观点。建筑设计的四种方法美国有一

5、个著名的学者叫波罗德彭特,大概在二三十年前他出了很多的书,将历史上关于建筑设计的方法归纳为四种:实效性、象形性、类比性和法则性 。实效性设计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人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利用身边现有的东西去做一些简单的建造,这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推进、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象形性设计并从此代代相传。比如手艺人自己盖房子,爸爸把方法教给儿子,儿子再教给他的儿子,然后就代代相传下去,最终形成了一种模式。在这种设计中,大家认为房子就应该这么做,没有什么可以商量或质疑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象形性设计。这种设计是基于代代相传的经验之上的,并没有对于知识的总结和思索。在发展到一

6、定程度后,人类社会又出现了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于是过去的模式过时了。在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法“类比性设计”就应时而生了。类比性设计是针对过去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或无法解决的项目,在技术、形式、材料创新的基础上,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项目设计的方法。波罗德彭特认为,类比性设计一直是建筑创作的主要手法。随后,当类比性设计发展又继续发展,就形成了法则性设计。这种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和法式,对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也进行了比较好的总结。例如,格网是一种法规,在格网里面画房子就是一种法式。大家都学过欧洲的建筑史,其中就有一些法式,比如神庙怎么设计,开间进深是多少,要建多少个柱廊、多少个柱饰等,这其实就是一种法则。中国

7、式建筑是法则性最强的系统,中国清朝最有名的建筑师是皇家建筑师“样式雷”家族,他们是皇家御用的世袭建筑师,他们的设计都是严格按照一种法式在做,比如北京的故宫太和殿,这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房子、最大的建筑之一,从明朝到清朝的时候,多次遭到损毁,又多次重建。这样复杂而规模庞大的建筑,在“样式雷”的资料里关于故宫的设计图纸却一共就只有两张,一张平面图和一张剖面图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法式的话,这么复杂的构造恐怕要画一阵了。正是因为有法式,他们的设计图纸才能够这么简单。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建筑阶段,或者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建筑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呢?由于现在的信息交流比较发达了,很多时候,很

8、多人都是按照已有的东西直接搬过来,因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具体做建筑的地点、环境、文化、甲方的具体要求去设计房子,而不应该按照一种模式去抄袭、去设计。另外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迈克尔布劳恩的书。他在书中说道,希腊和罗马的神庙都不随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的形式,也就是说这些建筑到哪都一样。但是,他认为虽然这类建筑并没有因地点而改变,但没有人认为因为它们普遍相似而缺乏吸引力。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希腊或罗马神庙,他认为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千奇百怪的。这是他的一种观点。“高级定制设计”与我国现实存在矛盾说到这里,我再转到另外一个话题,叫“定制设

9、计”。实际上“定制”是服装设计中的名词,不过我觉得建筑中的“定制”与服装设计里的“定制”有相似之处。举个例子,大家穿的衣服我觉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衣,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穿的都是成衣。另外还有一种是定制。定制可以分为普通定制和高级定制,现在的定制基本上以高级定制为主,面对的人群是真正的有钱人。不过我觉得大家身上穿的衣服,绝大多数都不是这种定制。这只是一种针对极少数人的设计。我们的建筑设计也存在着“高级定制”和普通设计之分。大师和明星设计师所做的建筑大部分应该属于这种“高级定制”的模式,而我们绝大部分人做的建筑是和这种“高级定制”没什么关系的。那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精英设计,就像高级定制服一样,

10、是极少数人在为极少数人服务的一种模式。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现在和发达国家有着一个很不一样的状态,他们大量成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新建筑只是点缀。而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大量新建筑的建造,因为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没有了,现在需要重新开始做的是大面积的东西,是“成衣定制”。但是,我们现在天天讲的、天天想的却是精英设计,是“高级定制”,所以我觉得咱们现在的状态是有问题的。我说的可能在座有些人会不愿意听,我认为大部分的建筑师实际上都做不了这个事情。我承认我也做不了,我觉得如果让我做高级定制也很难受,硬逼着自己做难度是很大的。另外,我觉得“定制设计”和建筑所面临的海量设计

11、之间存在矛盾,因为建筑设计不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随意,可以把大脑中的藩篱去掉,可以敞开思想;但建筑则不一样,它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的问题,建筑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比服装多了不知多少倍。所以,除了设计上的难度,我们还要考虑到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人际关系的处理,各种事务的协调等。所以高级定制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足够的经验,就我们现阶段的情况而言,这种定制还不太适合我们的国情和现阶段建筑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此外,我觉得“高级定制设计”与咱们的生存状态也存在矛盾。在国外,你如果做高级定制、精英设计,可能会有很多人捧着你,给你充足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在咱们国家这些都不齐备,很多时候时间

12、都是很紧的,甚至第二天就要出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高级定制是很难完成的。改变设计方法的两种模式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有本书叫建筑模式语言,但凡仔细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觉得这是一本有明确套路、有完整思想体系的书,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他把所有前人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基本上都推翻了,又在他的形式合成笔记里应用分解设计法总结出模式语言,但按照这种方法做设计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有些学者和老师真的按照他的理论去做了之后发现没法操作。实际上,我认为推动设计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设计驱动,比如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从艺术等感性的方面出发。第二是方法驱动,是以No.mad为代表的理性计算

13、方式。第一种盖里的设计驱动,是设计了一个奇怪的形状,需要用一个特别的方法来解决。盖里是一个不怎么会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但他的下属公司中有一个盖里技术公司,专门开发程式化设计和三维软件。盖里设计的房子里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驱动法解决了。在设计的过程中,他画了很多的草图,其实就是非常随意画出的几根线条,盖瑞盖里说他在设计的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建筑的功能,但是他的笔是随便画的,和他所想的没有什么关系。然后,他所“创作”出来的东西会被他的公司用设计驱动的方法一步步地完善和实施,最终达到他要表达出的那个效果。实际上在最后方案深化的阶段,已经从一个人的设计过程演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的进程了,不是人在作

14、画,而是计算机本身。这就是我所讲的设计驱动。No.mad 巴黎2008奥运城规划另一种方法叫做方法驱动,其代表建筑师是西班牙建筑师事务所No.mad。No.mad提出,建筑应该是互动的,要以HPS模式来设计。比如说在他的事务所为巴黎2008年奥运城规划的项目中,就曾以一种几何的计算方式来摆放建筑。他的想法是在公寓里通过房子的摆放方式,把巴黎的三个地标建筑反射到奥运会里。他想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把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包括他自己的房子全都反射到建筑里。他的具体设计模式是在设计输入和提出概念之后,运用HPS模式进行进一步设计。这种模式的程序很复杂,一共有22步之多。但是无论过程多么复杂

15、,他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设计,把建筑从形式到平面布局都推了出来。当然,因为2008年奥运会没有申办成功,所以他的设计没有被建造出来。No.mad的设计方法叫做设计驱动法,他的设计途径是先不进行设计,先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方法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的两种设计模式,我觉得是改变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方法。针对这两种方法,我斗胆在自己的建筑实践中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建筑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是造型设计,是组织空间,而在造型设计中的三维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我觉得三维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先接触三维的形象,第二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脑子里重新组合,第三步是输出一个三维模式。这就是三维设

16、计的三个阶段。改变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接下来我想讲一讲我近些年来的一些建筑实践,并以此来解释我上面讲到的这些内容。首先我想讲一讲我们设计的五棵松体育公园。五棵松体育公园的设计构想是:使之建成为一个多用途的室外空间;一个环境优美的体育中心;一个场地使用效率高的健身场所;一个可以为各种人群提供运动的场地。在五棵松体育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我通过对固定人群活动的调研,找出了一些对设计有用的规律,又用软件计算出了铺地设计、单元设计、风环境对植树影响等,而后又运用分层编织等手法进行设计,叠加调整,得出了最后的设计结果。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杭州体育游泳馆的设计方法表皮单元设计(下页图)。我们所设计的杭州体育游泳馆是在这个建筑群里面的一个叫文化体育公园的体育广场中。它的面积达到了400000m2,有120000m2的巨大停车库,交通和功能非常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