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77858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特学校政治测试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16题)1.(2010浙江高考)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B C. D 2. (2012江苏卷)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000亿元,网购

2、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3.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生产。只有蛋糕做大了,分给每人的才能更多更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提高。这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C.消费观念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D.只要生产发展,社会就能和谐 4.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下列能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措施是 ( )对农民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 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税率 某地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A. B C. D.5.

3、国家加大惠农补贴规模,以稳步扩大农村需求,是国家运用 支持农村发展。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汇率政策 D.行政手段6.按照消费的对象分,旅游消费属于 ( )A.生存资料消费 B.劳务消费 C.钱货两清的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7.目前,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拉动国内消费需求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 B. C. D.8.我们之所以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是因为 ( )A.非公有制经济比公有制经济优越 B.非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4、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9.下列选项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 )A.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 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D.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10.在制造空调的25年里,海尔不断进行消费调研,其研发、设计的源泉均来自消费需求,节能环保空调就是根据消费需求设计的。这也促进了海尔企业的发展。材料体现了 (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对象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A. B. C. D.11.(2

5、011高考福建卷)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 )促进就业 提高恩格尔系数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A B. C. D.12.(2011高考广东卷) 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 ) A.增加现期消费 B.提前归还债务 C.持有债券 D.增加储蓄1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

6、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 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 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C. 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 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14.(2011重庆)2009年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汽车信贷政策,助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均突破18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知 ( )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汽车的生产与消费 B.汽车消费增长是汽车生产增长的决定因素C.汽车信贷政策的变化影响汽车的销售和生产 D.贷款买车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15.(2012海南)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

7、,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44.9万户,占比高达99.3%:从业人员7056万人,占比77.9%:上缴税金1.5万亿元,占比54.3%。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 ( )扩大消费需要增加财政收入降低恩格尔系数提供就业岗位A. B. C D. 16.(2012山东)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 )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BCD一、单选题答题卡:题号 1234567891011

8、1213141516答案二、问答题:(2题,50分)15材料1:2009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国内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材料2:“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政策,在2009年上半年见到了成效。但从根本上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否则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只会是相对短期的现象。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由于低利率

9、大大降低了按揭成本,同时消费环节税费降低,促进了汽车、房屋、奢侈品等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并带动了与房地产关联的装修、家电、家具等消费的回升。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2)实施家电下乡有何经济意义?(3)简要说明“坚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方针”的经济生活依据。(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16.(2011高考北京卷38)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的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

10、模型”。(1)运用经济生活中相关知识,说明图11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10分)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测试 参考答案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AADBBBBDCCACCCD15题:(共40分)(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9分)答案: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带动生产,为生产提供保障,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

11、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每点3分)(2)实施家电下乡有何经济意义?(6分)答案:实施家电下乡,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实施家电下乡,有利于促进家电行业的发展;实施家电下乡,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每点2分)(3)简要说明“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方针”的经济生活依据。(7分)答案: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4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补足;(1分)在需求结

12、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18分)答案: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要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消费热点;建立、健全信用消费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改善消费环境;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每点2分)16题答案:(10分)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