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77518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悬壶济世古代经典医学秘籍: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 伤寒杂病论 开创了辩证施护的先河东汉末年张仲景,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 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首创细葱管导尿法,蜡疗法,热熨法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温热论清代叶天土,提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辩证论治与辩证施护的纲领 “麻醉术”、“五禽戏”(虎、鹿、猿、熊、鸟)三国时期华佗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阴阳之间的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内,阴之使也” 3、消长平衡冬至夏或夏至冬气候改变 4、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五行归类:五行脏腑五官形体情志无味木肝胆目筋怒酸火心小肠舌脉喜苦土脾胃口肉思

2、甘金肺大肠鼻皮毛悲辛水肾膀胱耳骨恐咸PS:五脏共同生理特点:化生,贮藏精气 六腑(如上+三焦)生理特点:受盛,转化水谷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指大主”与脉、面、舌、喜、汗有关 生理功能:1、主血脉 2、藏神肺:“华盖”“娇脏”与皮、毛、鼻、悲、涕有关 生理功能: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肉、四肢、口、唇、思、涎有关 生理功能: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肝:“刚脏”与筋、爪、目、怒、泪有关 生理功能:1、主疏泄 2、主藏血肾:“先天之本”与骨(髓)、发、耳及二阴、恐、唾有关 生理功能:

3、1、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胃:收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转化糟粕、主津膀胱:贮尿和排尿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生气之根”肾 “生气之源”脾胃 “生气之主”肺气的运动(气机)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气的分类:1、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 2、宗气行呼吸,行气血 3、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气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控腠理开阖、汗液排泄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载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感五邪:风、寒、湿

4、、燥、火内生风邪开泄,伤阳;善变;主动;百病之长寒邪伤阳;凝滞,主痛;收引暑邪其性炎热;耗气伤津;多夹湿湿邪阻滞机制,伤阳;黏滞;重浊,趋下,袭阴位燥邪干涩,伤津;伤肺火邪其性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血瘀:刺痛,拒按。气滞:胀痛,喜按。望诊:1、排出物:色白、清稀者为虚证、寒症;色黄、稠浊者为实证、热证。 2、痰:脓血腥臭痰,为肺痈 3、呕吐物:秽浊酸臭,为热证;酸腐夹杂不化食物,为食积;清水痰涎,伴口渴不饮,苦腻胸闷,为痰饮;有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为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 4、舌:淡白舌为虚证、寒症;红舌为热证,鲜红少苔为阴虚火望,紫舌主热极、寒盛、淤血或酒精;青舌主阴寒

5、证、血虚证,为气血瘀滞。 5、舌苔: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腐苔”为食积、痰浊久积不化所致;“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之征;白苔:主表证、寒症;黄苔:主里证、热证;苔黄而厚腻:为痰食阻滞;苔黄而燥:为热盛伤津;灰黑苔:热极或寒盛。问诊:听声音和嗅气味 气味:口气臭秽,多属胃热;口气酸馊:为食积肠胃;口气腐臭:多为牙疳或内痈;病室内尿骚味:水肿病晚期(病重症候);烂苹果味:消渴病患者(病重症候)血腥臭:失血症;问二便:“五更泻”肾阳虚小便清长量多虚寒小便短赤热证尿失禁肾虚或气虚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6、环境适宜避免过劳: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情志护理原则:、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因人施护,有的放矢、乐观豁达,怡情养性、避免刺激,稳定情绪情志护理方法:、以情胜情法()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移情解惑法、暗示法、顺情从欲法、情志导引法(气功疗法)、药食法:儿童多因恐、惊致病,成年人多因怒、思致病;老年人多因忧、悲、思致病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饮食有节,适时定量、合理膳食,不可偏嗜、重视脾胃,注意卫生、辩证施食,相因相宜食物的性味:寒性苦瓜、冬瓜、丝瓜、萝卜热性狗肉、葱、姜、韭、蒜温性糯米、羊肉、鲤鱼、桂圆、荔枝凉性菠菜、白菜、海带、鸭平性墨鱼、蚕蛹

7、、香菇、黑木耳食物的功效:降脂降压,防血管硬化紫菜、山楂、黑木耳、香菇、大蒜、洋葱、茶叶、芹菜、海蜇、蜜蜂消炎的大蒜、菠菜根、冬瓜子、油菜、马齿苋补血的当归、桂圆、红枣、桑葚、荔枝补阴的枸杞、甲鱼、木耳补阳的羊肉、胡桃、海参、虾补脾胃饴糖、大枣、花生、莲子、山药补气的山药、母鸡、人参、黄芪、扁豆、脾胃系病症的饮食禁忌:以清淡、细软、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忌生冷、煎炸、硬固类及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者,忌食浓茶、咖啡、巧克力、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应进食无渣流质,如生奶、米汤。特殊忌口: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甘草忌鲤鱼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食醋鳖甲

8、忌苋菜服发汗药物后忌服醋及生冷食物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皮肤病忌海腥发物小儿麻痹忌食过度病情观察的目的:、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及时发现危重病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病情观察内容:、一般状况、主要症状与体征、舌象与脉象、各种排泄物、药物效果与反应、情志变化病后调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适当的锻炼、防止六邪复病康复护理的对象:、残疾者、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慢性患病者、年老体弱者中医康复护理的原则:体征气血阴阳,尽量促进形神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形神调养,动静结合:养心调养,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心

9、系病:患者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多为心火上炎,应给以清淡泻热的饮食,加强口腔护理脾胃病:主要饮食调护,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肥甘厚腻及生冷刺激食物肝胆病:以情志护理为主肾系病:以保精为重点,指导患者多休息,少劳累,另外做好皮肤护理气虚:是脏腑功能衰退引起的,以清心静养为主气滞: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倡导情志为主血虚:以食疗为主,多服补血、滋阴、益气之品中药性能: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如党参、熟地、甘草等酸味收敛、固涩如五味子、乌梅等咸味软坚散结,泻下如昆布、芒硝、海带等药物的配伍:、相须:两药功效类似,合用可增强其功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枳实)、相使: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一药主一药辅(

10、黄芪配茯苓)、相畏与相杀: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如生半夏畏生姜)、相恶: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如黄岑恶干姜)方剂的组成:君、臣、佐、使中医用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病即止的有:汗(药力较强的)、吐、下、消吐而不止的措施:服巴豆者冷粥解之服藜芦者葱白汤解之服稀涎散甘草、贯众汤解之瓜蒂散麝香.开水冲服解之逍遥散:主治肝郁血瘀证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白虎汤:主治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功用清热生津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功用补气健脾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物汤:主治血虚血瘀证功用补血、活血、调经

11、八珍汤:主治气血两虚证功用益气补血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功用滋补肝肾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血腥不畅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百合固金汤滋阴润燥剂五苓散利水渗湿剂八正散清热祛湿剂给药时间:健胃药、制酸药饭前小时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饭后小时安神药睡前半小时滋补药空腹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平喘药哮喘发作前小时治疟药发作前小时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立即终止接触及服用有毒药物、迅速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利尿、透析、应用解毒剂)、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对症护理、一般护理、加强卫生宣教,预防中草药中毒:洗胃时注意:毒物性质未明者,选用清水、生理盐水或绿豆汤

12、等;根据毒物性质选用相对应的洗胃液,采取头低左侧卧位,每次灌入,反复冲洗,直到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后,可适当服用牛奶、蛋清、米汤等保护胃黏膜。适用于催吐无效,服毒物小时以内的患者。但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因服用腐蚀性药物引起食道、胃、肠损伤者,应禁用洗胃法。腧穴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脏腑病症: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内关定位:腕横纹上村,掌长肌腱与桡侧挽屈肌腱之间涌泉定位: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足三里定位:

13、犊鼻穴下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三阴交定位:内踝高点上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肌肉浅薄部位)、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针感:针刺部位会产生酸、胀、重、麻;操作者针下有沉紧感补发:进针慢而浅,顺经而刺,多用于虚证 泻法:进针快而深,逆经而刺,多用于实证针刺意外的护理:、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晕厥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弯针:切记不可用力捻转提插,应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慢慢退出,若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血肿:由于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若微量皮下出血而出现小块青紫是,一般不作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促使淤血消散吸收。、大出血:由于腧穴定位不准确,刺入较大动脉导致,应立即用纱布消毒出血部位,同时报告一声进行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输液,输血。针刺注意事项:、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是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弱者不宜用强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