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76323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调查与预测调查报告调查题目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指导教师:孙照才学武文伟学谷勇杰学杨开春学杨磊学吴闯学杨思远学赵树堃学号 201301061124号 201301061230号 201301061008号 201301061130号 201301061231号 201301061026号 201301061131号 201301061037宋平2016年 4月25 日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目 录1前言4.1.1调查目的5.1.2问题分析5.1.3调查设计5.6.2调查实施7.2.1调查过程7.2.2统计描述7.3调查问题分析 &3.1统计分析8.3.2结合问题分析4调查结论

2、231、前言网络红包是一种新的红包派发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升温,网络红包悄然兴起,很多网络族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给客户、亲朋好友等派发红包。网络红 包改变了传统的收发红包的方式,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行为习惯及原因。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红包也对人们的社交交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红包成为人们社交维系感情的工具,增添了人们的娱乐乐趣,逐渐取代了纸质红包的传统,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每一个 互联网人。了解人们收发红包的行为习惯,探寻网络红包红火的背后原因,因而成为我们小组调研的主题。1.1调研目的:通过对网络使用群体红包行为及原因进行调研,从而了解网络红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

3、们收发红包的行为习惯以及收发红包背后的原因。1.2调研设计调研课题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调研对象网络红包使用群体调研重点问题一、网络红包使用平台二、网络红包使用习惯三、网络红包使用原因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 spss)小组成员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面向网络平台发布,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收集二手资料,确定调研方向、方法。小组成立后,各位组员利用各种平台为我们的调研课题收集资料,以确定调研的可行性、价值性以及方向性。(2)设计问卷,进行预调研,统计数据,进行问卷修改。问卷是调研数据的主要来源,为此我们的问卷从初稿到最后的正式调研问卷经历了4次的修改。每次修改之后我们都

4、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预调研。在预调研中我们认真的听取接受调研的对象的意见反馈,并再次对问卷进行修改。直到大部分接受访问的对象对问卷无异议 之后才确定正式问卷(3 )问卷定稿,依据已做好的调研方案进行问卷调研。小组成员将修改制订的问卷上传至网络调研平台问卷星并将问卷链接分享给调研对象邀请他们参与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在大体上按照抽样方案进行,在小部分的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调研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4)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确定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编码。经网络平台调研完成的问卷及相关数据下载,同时对于无效问卷进行剔除,以确保调研的科学严谨性(5 )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成员在

5、SPSS软件中对于数据进行分工输入。数据录入后,根据小组确定的调研目的对 数据进行SPSS的分析,并加以记录。(6)整理分析所得的数据,撰写调研结论报告。调查进度安排4月8日至4月14日设计、修改调查问卷4月15日至4月21日(1 )上传网络问卷(2)发放调查问卷4月22日(1)数据统计分析(2)分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分工(1 )调查问卷的制作,发放,收集 制作:谷勇杰武文伟 发放:网络平台发放收集:武文伟负责收集,后台监控(2)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利用一些专业软件(3 )调研报告的撰写前言与目的部分:赵树堃设计部分:谷勇杰实施部分:杨思远问题分析部分:武文伟原因分析部分:孙照才2.统计描述从图中

6、可以直观的看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10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达到100%。其中男生121人,女生89人,男生所占的比例是57.62%,女生所占的比例是 42.38%,男生比例较女生多出 15.24%。由此也可以客观的了解不同性别受 红包行为的影响和对红包行为的认识。性别构成上,男性121人,女性89人,男性偏多于女性。去 42.36%因为是面向社会群体进行调查,从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年龄统计上,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红包的使用与年龄有着很大的关联程度,红包在18-25岁该年龄段很受欢迎,占到了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3.81% ;而在36岁以上群体中,红包的使用率不及4%。选项小计比

7、例18岁以下8E3.81%118-25176126-3521a10%36-45211 0.95%46及以上31.43%80%18岁以下 18252635364546 及以上选项小计比例1500及以下14167.14%1501 25001416.67%2501 350019 - 19.05%3501 450014n6.67%4500以上2210.48%月收入(元)方面,考虑到数据调查区间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及以下,其他区间相对均匀分布。收入主要集中于 1500我们平时收发红包所使用的 App软件相对较多,但尤以集中在以下三种红包:微信红 包、QQ红包和支付宝红包。这与腾讯和阿里巴巴日常所做的

8、营销和推广密不可分。作为社 交聊天和支付软件,上述三种App所推出的红包功能自然深入人心。选项小计比例QQ红包13463.81%微信红包18688.57%支付宝红包9344.29%微博红包15n7.14%购物网站红包8i3.81%外卖红包25i11.9%其他41.9%QgL包63.81%110,88,57% - *外翅血11 拠1丄购韧网站红包,3.81 圖8红包7-14%L支惟a那4氐加数据显示,大家平均每周收发红包的次数绝对收敛于10次以内。表明红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对不频繁。或许相对集中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个 别情况如生日,情人节等。坎上10元,占所有调在单个红

9、包金额上,受群体因素和收入水平限制,红包数额基本低于 查人员的90%左右。选项小计比例1元以下5526.19%1元-5元(不含5元)925元-10元(不含10元)3818.1%10元-50元(不含50元)13i1 6.19%50元及以上12&5.71%多数人在收发红包时没有固定的行为习惯,具体在考虑发送红包金额及次数上可能会视情况而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习惯多次少量的发送红包。选项小计比例数额大,次数少2110%数额小,次数多6229.52%1无所谓,视情况而定12760.48%受调查群体限制,在探究红包的使用环节上,我们发现:有75.24%的人群将红包活跃于同学群体,有 60%的人群用于

10、个人,亦有 42.38的人群将其用于家庭成员间。个人60%同字群,75,24%七其他 5.52%J埜司同事群# 17.14%冢 .42,380103303-c75.24Va亍人彌辔员噌爭耻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我们发现:当人们收到红包时,大部分人群选择继续发红包,少 部分人群选择提现消费和存入对应软件的钱包零钱功能。选项小计比例继续发红包15171.9%提现消费721 34 29%存入零钱,没有使用9444.76%公益捐赠(如腾讯公益)1054.76%其他13L16.19%100%继续发红提現消奏存入霎 3#涓冒其他 包钱设肓如腾讯使用 公益)题目选项十分认同比较认同中立相对不认同完全不认同平均

11、分社交、增进感情49(23.33%)90(42.86%)63(30%)4(1.9%)4(1.9%)2.16从众心理(大家发我也发)22(10.48%)49(23.33%)94(44.76%)28(13.33%)17(8.1%)2.85碍于情面16(7.62%)50(23.81%)89(42.38%)35(16.67%)20(9.52%)2.97新鲜、愿意尝试17(8.1%)54(25.71%)106(50.48%)20(9.52%)13(6.19%)2.8娱乐消遣46(21.9%)89(42.38%)56(26.67%)11(5.24%)8(3.81%)2.27中国人文化传统19(9.05%)

12、36(17.14%)83(39.52%)37(17.62%)35(16.67%)3.16片対认冋 比较认冋 中立 相对不认冋 完全不认月人群收发红包的原因大致包括6个方面:1、社交、增进感情2、从众心理3、碍于情面而收发红包4、新鲜事物、愿意尝试5、娱乐消遣6、中国人文化传统为了找出对收发红包原因的不同程度,因而使用了量表的形式。从结果来看,1、社交、增进感情、娱乐消遣和从众心理平均分较低,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最大。红包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工具,一种增进感情,互动娱乐的纽带,连接起站在互联网上的熟人或陌生人,从而让感情因红包互动而升温。抢红包作为一种游戏,具有竞争性与偶然性,从而让人们沉醉不已,

13、不能自拔,心情因红包的得失而起伏,是生活工作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小游戏。从众心理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颇大,说明人们在将收发红包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跟风性,不自觉的加入到收发红包的行为当中,与大众互动。2、 中国人文化传统得分为 3.16分,得分较高,说明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最小。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里,过春节时收发红包是固有的文化习俗。 将红包移至网络之后, 此文化习俗却减 少了它对人们收发红包的影响程度, 是人们收发红包原因中最不重视的一个。 说明互联网在 对传统文化传承转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文化传统的影响。另附调查问卷: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女士 /先生:您好!我们是山东科技大学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网络电子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方面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仅用于此项调查,绝不会泄露您的个人隐私。现在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年龄段O 18 岁以下 O 18-25 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