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76242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姆雷特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哈姆雷特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哈姆雷特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哈姆雷特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哈姆雷特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姆雷特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姆雷特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1 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他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句话,无疑,相当精辟。 创作于16001601年的剧本哈姆雷特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就是到现在,依旧感觉他震撼人心。而这一切不是情节的因素,也不仅仅是出色的文学手法,而是它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它描写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悲剧,人的悲剧。剧中的人物,地位不同,性格鲜亮,但都遭受了同样的东西的摧残,那就是摆布自己的欲望,还有被称之为命运的伟大的囚笼。这样的情形,也许自从有人以来,便不曾消逝过。他们是与人共生共在的。 主人公哈姆雷特首

2、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原先的理想世界的破灭。一开始的哈姆雷特没有经历过什么巨大的挫折,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一直学习西方正统思想的他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后来,高贵的令人崇拜的父亲死了,而贞洁的母亲一个月不到就改嫁了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这使他对世界产生疑心。而这种疑心直接促成了他后来的彷徨。他见到了鬼,得知了原来是叔父杀死了父亲,这加重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它的原先的天真进行了再次否认,使他不信任,“我所见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 再后来,通过戏中戏

3、发觉了叔父的罪大恶极之后,他依旧没有终止他的彷徨?为什么?哈姆雷特并不是那种高喊口号的人,疑心使他思索。原先完美的东西原来并不存在,贞洁抵不过欲望,道德战胜不了贪念。为此他说:“生存还是消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活着是一种痛苦,但是对死又怀有那么绝对的恐惧。他遇到了一个无法答复的难题,却又无从躲避。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面临着一个异常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外部世界。 原本他们都像孩子一样比较欢乐的生存在美好的上天为他们安排的温床里。直到他们有一天发觉这个襁褓实际上是一个深渊一般的沼泽,而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天地的责任”。哈姆雷特最早发觉了自己的无能。

4、这不仅仅是他对复仇的无能,还在于复仇这种行为本身的无能。国王的篡夺王位,王后的改嫁,都不同意义上和这个行为有共同之处。他们全都没有到达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反而陷入了另外的困境中。 实际上这个王子并没有给老国王复仇,尽管他最后刺死了新国王,但这更大的意义上是为了将死去的自己。他的复仇很失败,因为他一直在彷徨,他憎恨这个世界,也憎恨自己。他对别人冷嘲热讽,对自己则是不断地责备。他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但更多时候他一动不动。他的形象,和其他人的英雄般的鲁莽相比,更像是一位痛苦的智者。他进行精神上的抗争。 哈姆雷特向我们表现了一群对抗命运的人的最终的结局。 他们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什么也没有拯救。他们尝

5、试着挽回过去,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种无奈,存在于每一人身上,也许这就是人本身最大的不幸。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伴随着每一个人,各个方面,并且无时不刻。 要知道过去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我们必须向前看,才能防止做一个无能又无奈的人。 哈姆雷特读后感2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将会描述的是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果不其然,这本书讲述了哈姆雷特的父亲死了,母亲却在他父亲死后匆匆的嫁给了他父亲的弟弟,后来得知父亲的死是一场阴谋,最后展开的是复仇的画面。 这本书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黑暗的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之间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搏斗,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克劳狄斯是

6、社会罪恶的化身,他自私自利,为了权利而谋杀自己的哥哥;乔特鲁德,性格矛盾,她爱自己的孩子,却又沉迷于自己丈夫的弟弟。 哈姆雷特在小说中无疑是可悲的的人物塑造,他本是自由欢乐的王子,却因父亲的死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亲的再婚,父亲被叔叔谋杀,给予了哈姆雷特的心灵的巨大打击。他压抑地喘不过气,从而变得疯狂与偏激。 他一方面追求着人性心灵的解放,另一方面却因为道德和杀父之仇而无法跟着自己的内心走。这两种思想同时折磨着他,他痛苦着并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疑心,这使他的行为越来越疯癫与抓狂。 他一直周旋在矛盾的心与复仇中,让他无心去关怀他的爱情,关怀那个可爱的女孩子,从而在哈姆雷特的剧烈语言与行为中,并在父

7、亲死于她爱的人手中时,这个可爱、聪慧伶俐的女孩子疯了,最后她去了天国。这是一幕令人可悲的画面,在这个黑暗的社会,王权相争的时代,又一条人命丧失。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的人格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他既勇敢又懦弱,在他人提出的挑战时,在他跟随他父亲的灵魂走时,在刺死那个官员时,他是勇敢的;对于复仇时,对于他对自己母亲的爱恨交错时,他是犹豫的,懦弱的。 对于他父亲的灵魂的说辞,他特意安排了一场戏剧,展现的是他父亲说的他叔父怎样杀害他父亲的画面,他想借此看他叔父的表情与脸色,看到他叔父带着恐慌的神色,他显得很快乐、很疯狂,也因此确信了他叔父害他父亲的过程。但是面对这复杂的心理,他并没有杀

8、了他叔父,而是离开了皇宫。 最后在决战中,他得知他叔父在剑上涂了无可医治的毒药,他母亲误喝了毒酒而身亡,这使得他复仇的心再次燃烧,他愤慨地拿着毒刀刺入了他叔父的身体,最终他也毒发身亡。 这部小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金钱、权利的欲望。最后的结局也发人深思。 哈姆雷特读后感3 哈姆雷特描写了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莎士比亚的复仇剧在众多的改编中推陈出新,成为戏剧史的一大奇观。剧本开始是丹麦动乱不安的社会局面,新国王克劳狄斯(即哈姆雷特的叔父)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王后,并企图置哈姆雷特于死地。克劳狄斯是一个自私阴险的家伙,许多人从恶如流,王后禁不住情欲的诱

9、惑委身于他,而哈姆雷特昔日的情人和朋友也成为新国王的密探,大臣波洛涅斯趋炎附势,为了爱护个人的既得利益,变得圆滑世故,失去正直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哈姆雷特由原来是“欢乐王子”变成“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击败了他昔日的梦幻和信念。哈姆雷特在父亲灵魂的提示下得知真凶就是他的叔父,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但由于他的犹豫不决和骨子里的软弱,使得复仇计划一再推延。最后,终于在比剑的时候手刃仇人,而自己也倒了下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1601年完成的作品,当时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初,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关注“人”这一大背景下,莎士比亚创作出这样一部剧本,表现出理想与现实背后的隐患,哈姆雷

10、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参照,正是这样,一个艺术人物开始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哈姆雷特说:那是一个荒凉不治的花园,长满恶毒的秀草”,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这些意象象征性地告诉我们,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冷酷的世界,变成一个颠倒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哈姆雷特却是一个处于理想于现实中的矛盾人物形象,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这些观点和众多学者是一致的,我以为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更有其自身的特点。 哈姆雷特不具备一个王子,将来国王的气度和胆略。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推延,错过许多良机,比方在克劳狄斯忏悔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有时机把罪恶的国王杀死,而他却以为克劳狄斯是在向神忏悔

11、,这个时候杀死他不仁慈,会受到神的责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断和缺乏勇气。一个王者通常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哈姆雷特为他所具的人文气质所害,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哈姆雷特是一个偏激和悲观的人物。他的言行在后来越来越游离于为父复的责任和重新夺取王位的社会责任。在现实的压抑下竟然想到了自尽“早早脱身而去”,“谁情愿负着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流汗?”然而一想到死后不仅要坠入一片虚无的世界,而且灵魂有不得安静,他在心头又升起对死亡的恐惧。在这样的想法下人就显得十分卑微和缺乏道,充满了悲观的情绪。 哈姆雷特的内心充满矛盾和斗争。从以上文字中也能看出哈姆雷特心中

12、的这种矛盾心理。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使他一次次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是这种心理使得复仇成为泡影。这种矛盾心理让他犹豫和悲观,在一次次时机面前,读者比他还着急。 虽然是以悲剧结尾,但我以为,哈姆雷特的使命已经完成,他可以走了。在最后克劳狄斯设下诡计,企图通过比剑杀死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却杀死了和他比剑之人,并在其临死之前得知剑上有毒,拿起剑来结束了恶魔的生命。这一次,他没有忧郁,没有令所有的人失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亲眼看到了仇敌的死亡。我以为哈姆雷特之前一直懦弱和犹豫,悲观和偏激,而在临死的时候,他却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揣着一个真正王子的梦去了。 哈姆雷特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13、四百年来任人评说。莎士比亚通过内心冲突个剧情冲突把一个人物推上世界文学舞台,一直受观众和读者的喜爱,言之不尽。在世界文学史上,哈姆雷特这一鲜亮、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人们心里,已经不朽了。 哈姆雷特读后感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这个创作于16001601年的剧本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就是现在,我们依旧可以感觉到它的震撼人心。而这震撼不只来源于情节,也不仅仅是出色的文学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出来的问题。 它在思想内容上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同时,它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命运的问题: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

14、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 本剧是围绕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父王忽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是被其叔克劳斯迪所害的真相,并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损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

15、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看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一天,克劳斯迪单独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吵,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预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预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快乐,端起原预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了毒发自亡。 在人物刻画上,莎翁可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