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756390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档.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

2、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

3、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

4、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 “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

5、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

6、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

7、,会学的技能在提高。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

8、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 “ ”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 份?”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是啊。”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

9、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连忙回答:“是。”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

10、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

11、的个数是无限的。”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三)反馈练习1、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做一做第1题)。 2、看分数,自由涂色。3、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练习二十二第2题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4、看主题图用分数来说一说。(四)总结提高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12、。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最后一个练习猜一猜。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

13、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展现在孩子们面前: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 “ye!”教室里沸腾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就在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中结束了。吴正宪估算实录与思考一、青青购物,感受估算的价值。教学情境: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

14、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够不够?讨论的问题是: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2)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争辩中,体验在什么情况下需用估算,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准确计算。思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以及灵活地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标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不能

15、自主选择何时估算,何时精确计算。而吴老师设计的“青青购物“情境,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价值,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二、“曹冲称象”,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估算策略。教学情境:曹冲称象。(屏幕出示)6次称的质量如下:次数 1 2 3 4 5 6质量 328 346 307 377 398 352提问:你能估计一下这头大象有多重吗?1、学生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记录自己的估算过程,展示不同的做法。2、集体交流,整理估算方法。(!)小估:3006=1800(2)大估:4006=2400(3)中估:3506=2100(4)大小估:3003+4003=2100(5

16、)四舍五入估:330+350+300+380+400+350=2110(6)凑估:3007=2100(7)精算:328+346+307+377+398+352=2108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的同时,师生根据不同的估算方法,幽默地给它们命名。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3、在比较选择中,体验估算的价值。师:在你们估算的时候,电脑也悄悄地计算出来了。(屏幕出示两个答案:20108千克,2108千克)你觉得哪个答案有可能对。学生有的根据生活经验来选择,还有的根据估算的结果去思考问题,渗透估算可帮我们选择正确的答案。4、二次反思,提升认识。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精确计算的结果,再看看同学们估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对刚才自己的估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