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81459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 1 酸雾的来源 通常所说的酸雾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1。 酸雾主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酸过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另外,在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不同的酸。因为这些用酸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废气也大多是多种酸雾的混合。 2 酸雾的形成机理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

2、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液滴带出3。另外,伴随酸雾排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和N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过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 3 酸雾的危害导致大气酸化的首要污染物是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酸雾的排放也不容忽视,因为和燃烧烟气相比较,酸雾的腐蚀力更强、毒性更大。例如就硫酸雾来讲,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高约10倍之多。酸雾的排放会造成工作场所的空气中酸雾和酸性气体弥漫,排入大气后又会造成大气环境中的酸沉降。它不仅危及工人及厂房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4,5,腐蚀厂房设备及精密仪器,造成生产和生活的损失,而且还会对农作物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不良

3、影响69,造成对建筑物、文物古迹等的损坏等10。 因此,人们在加强对燃煤烟气、汽车尾气等进行治理的同时,也迫切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酸雾的排放,以遏制大气环境的酸化和酸雨的发展。 4 去除酸雾的方法现今控制酸气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过滤法、静电除雾法、机械式除雾法及覆盖法等。下面对这几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4 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一般包括水洗法和碱液中和法。碱液吸收常用的吸收剂有的a2CO、4%6%的NaOH和NH等的水溶液。所采用净化处理设备主要有洗涤塔、泡沫塔、填料塔、斜孔板塔、湍球塔等1,2。其主要净化机理是使气、液充分接触,酸、碱中和,从而提高净化效率。 液体吸收法的

4、优点是设备投资较低,工艺较简单。缺点是1:耗能耗水量大、运行费用高; 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在北方的冬天还容易因结冰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由于硝酸雾中含有不易溶于水的NO,因此液体吸收法对硝酸雾的净化效率比较低。 4. 固体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含氨煤泥等。北京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一种可以治理多种酸雾的吸附剂SDG吸附剂,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992年最佳实用技术和1995年可行实用技术14。目前该吸附剂已在多个行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它可以净化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醋酸、磷酸等各种酸气(雾)。尤其适用于浓度小于100 /的间歇排放的酸洗操作场所。 与现有的其他吸附剂相比

5、,SD酸雾吸附剂具有以下优点: 吸附剂原料及制作成本低; 吸附效率高,吸附容量大; 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形成的产物性质稳定,所以吸附完成后的吸附剂可以直接抛弃,无需再生,节约了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消耗。吸附法净化设备有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回转式吸附器等5。吸附法净化酸雾的优点是: 能比较好地去除伴随硝酸雾产生的氮氧化物的污染;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干式工艺,不产生二次污染。其缺点是: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限,造成设备庞大,且过程为间歇操作。因此,吸附法仅适用于净化处理酸雾浓度较低的废气3。 4.3过滤法酸雾过滤器的滤层主要包括板网、丝网和纤维三种型式。板网除雾器的滤层通常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交错叠置于设备内。丝网除雾器中的丝网一般由聚乙烯或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纤维除雾器的纤维材料则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居多。 4.4 静电除雾法酸雾静电捕集器是静电收尘器系列产品中的一个种类,静电收尘成为专利技术后,第一次成功的实际应用便是19年用于硫酸雾的捕集 17。4. 机械式除雾法这类方法的原理是借用重力、惯性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使雾滴与气体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常用的设备有折流式除雾器、离心式除雾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