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678485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必修二数学说课稿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篇 必修二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阅。高二的数学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必修2第三章(解析几何的第一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课也初步向学

2、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有着开启全章、渗透方法,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性活泼,求知欲强,并且学习主动,在知识储备上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点与坐标的关系,实现了最简单的形与数的转化;了解刻画倾斜程度可用角和正切值;具备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没有形成自觉地把数学问题抽象化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探究学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过程。(三)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性和斜率的存在性;2.掌握过两点

3、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通过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4.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以及斜率公式的构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求简的数学精神。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难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构建。(四)教法和学法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教学原则,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解

4、析几何的内容及研究方法,所以我采用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类比、联想,产生知识迁移;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实验、探索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循序渐进,使学生很自然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五)教学过程环节1.指明研究方向(3min)平面上的点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就是几何问题代数化。那么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很多优美的曲线能否用数来刻画呢?简介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的数学史。使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历史以及它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此引入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环节2.活动探究(13min)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后掌握倾斜角和斜率两个概念,体会概念的产生是自然的

5、,并不是硬性规定的。(探究活动一:倾斜角概念的得出)问题1.如图,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过一点P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这些不同直线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过定点的不同直线,其倾斜程度不同。从而发现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能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与x轴都有一个相对倾斜程度,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几何量来反映一条直线与x轴的相对倾斜程度呢?引导学生探索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由此引出倾斜角的概念:直线L与x轴相交,我们取x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问题3.依据倾斜角的定义,小组合作探究倾斜角的范围

6、是多少?(探究活动二:斜率概念的得出)问题4.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问题5.如果使用“倾斜角”的概念,坡度实际就是倾斜角的正切值,由此你认为还可以用怎样的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由学生已知坡度中“前进量”不能为0,补充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高二的数学说课稿2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命题的概念,能把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命题的概念,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充要条件的基础,这一章我们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去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他将成为反证法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学习

7、,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证能力打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1)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五)教学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二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师生

8、多向合作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2)练习巩固法三、说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进行如下学法指导:(1)由特殊到一般的划归方法: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探索、分析、发现、归纳、概括(2)练习巩固法四、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思考、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9、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0(2)如果a,b是任意两个正实数,那么a+b2(ab)1/2;(3)如果实数a满足a2=9,则a=3;(4)中学生目前的学业负担过重;(5)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2)为真,(3)为假,(4)(5)的真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总是可以确定真假.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3.抽象、归纳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

10、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题)(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假命题)(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4)若空间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假命题)(5)x>15.(不是)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

11、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高二的数学说课稿31.教材结构分析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

12、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2)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