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66709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机模型分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直流电机32.状态空间表达式63.对角标准型及相关分析74.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求解85.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86.系统输入输出传递函数97.两种方法判断开环稳定性98.闭环极点配置109.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1310.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相关跟踪图1710.带状态观测器的闭环状态反馈系统相关分析 2111.结束语 2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结课作业选题:直流电机模型姓名:班级:测控1003学号:201002030313第 I 条 1直流电动机的介绍节 1.01 1.1 研究的意义直流电机是现今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电机之一,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启动转矩、功率大及响应快等优点

2、。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的直流电机称为直流伺服电机,小功率的直流伺服电机往往应用在磁盘驱动器的驱动及打印机等计算机相关的设备中,大功率的伺服电机则往往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和CNC铣床等大型工具上。1节 1.02 1.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制动和调速特性,可以方便地在宽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故多采用在对电动机的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生产设备中。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机一般包含3个组成部分: 图1.1 磁极:电机的定子部分,由磁极NS级组成,可以是永久磁铁(此类称为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也可以是绕在磁极上的激励线圈构成。 电枢:电机的转子部分,为表面上绕有线圈的圆形铁芯,

3、线圈与换向片焊接在一起。 电刷:电机定子的一部分,当电枢转动时,电刷交替地与换向片接触在一起。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电动机从静止状态过渡到稳速的过程叫启动过程。电机的启动性能有以下几点要求:1)启动时电磁转矩要大,以利于克服启动时的阻转矩。2)启动时电枢电流要尽可能的小。3)电动机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在加速过程中保持足够大的电磁转矩,以利于缩短启动时间。 直流电动机调速可以有:(1)改变电枢电源电压;(2)在电枢回路中串调节电阻;(3)改变磁通,即改变励磁回路的调节电阻Rf以改变励磁电流。本文章所介绍的直流伺服电机,其中励磁电流保持常数,而有电枢电流进行控制。这种利用电枢电流对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的

4、控制称为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如图1.2 图1.2定义为电枢电压(伏特)。 定义为电枢电流(安培)。定义为电枢电阻(欧姆)。定义为电枢电感(亨利)。定义为反电动势(伏特)。定义为励磁电流(安培)。定义为电机产生的转矩(牛顿米)定义为电机和反射到电机轴上的负载的等效粘带摩擦系数(牛顿米度)定义为电机和反射到电机轴上的负载的等效转动惯量(千克)。节 1.03 1.3建立数学模型电机所产生的转矩,正比于电枢电流I与气隙磁通的乘积,即: (1-1)而气隙磁通又正比于激励电流,故式(1-1)改写为 (1-2)对于激磁电流为常数,合并为一个常数K,称为电机力矩常数。电枢电流I的正负即代表电机的正反转。当

5、电枢转动时,在电枢中感应出与电机转轴角速度成正比的电压,称为反电动势,即 (1-3)其中称为反电动势常数。电机的速度是由电枢电压E控制,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导出电枢电流I的微分方程式为: (1-4)电枢电流I产生力矩,用来克服系统含负载的惯性和摩擦,可得 (1-5)由式(1-3)与式(1-4)合并移项后可得: (1-6)式(1-5)移项后可得: (1-7)将式(1-6)与式(1-7)以状态方程式来表示如下: (1-8)令R=1、L=0.2、1、=0.1、=5、K=0.5, ,代入式(1-8)可得:A= 、 B= 、 设,则 1-91、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B= MATLAB相关源程序 G=ss(

6、A,B,C,D)a = x1 x2 x1 -5 -5 x2 0.1 -0.02b = u1 x1 5 x2 0c = x1 x2 y1 0 1d = u1 y1 02、化为对角标准型并分析系统特征方程:=0系统特征根:=-4.8975 =-0.1225 特征向量: 其逆矩阵为: 则 =变换后状态空间表达式:由于线性变换矩阵P是非奇异的,因此,状态空间表达式中的系统矩阵A与是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行列式相同、秩相同、迹相同、特征多项式相同、特征值相同。MATLAB相关源程序 P,d=eig(A) 求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P = -0.9998 0.7158 0.0205 -0.6983d

7、= -4.8975 0 0 -0.1225inv(P)*A*P 化A为对角线标准型ans = -4.8975 -0.0000 0.0000 -0.1225 P*d*inv(P)ans = -5.0000 -5.0000 0.1000 -0.02003、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在第2个处理中已将系统矩阵A转换为对角线标准型,且矩阵A的特征值互异,则状态转移矩阵为:=设初始时间,则线性定常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为:x(t)=x(0)+d4、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A矩阵是2*2矩阵,即n=2(1)能控性:若系统能控性矩阵U=的秩为n,则系统状态完全能控。U 满秩,故系统可控。(2)能观性:若系统能观测性矩

8、阵V的秩为n,则系统状态能观。 满秩,故系统可观。5、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MATLAB相关源程序 num,den=ss2tf(A,B,C,D) 求系统传递函数num = 0 0 0.5000den = 1.0000 5.0200 0.60006、系统开环稳定性分析(1)特征根方法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基于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是否分布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所有特征根都分布在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如果至少有一个特征根分布在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如果没有右半平面的根,但在虚轴上有根(即有纯虚根),则系统是临界稳定的。在以上处理过程中已求出系统特征根为=-4.8975 =-0.1225 这两个

9、特征根均分布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故系统稳定。(2)Lyapunov第二法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令u=0。显然|A|,故原点是系统的平衡状态。由=得系统的状态方程为选取李氏函数为 (正定)则沿任意轨迹对时间的导数: (负定)又由于当,故根据相关定理知,平衡点是大范围内渐进稳定的。8、闭环极点配置(1)闭环极点配置的目的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极点在根平面上的分布,所以通过极点配置改变极点的分布,使得闭环系统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比开环系统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缩短,从而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2)闭环极点配置的方法通过选择状态反馈矩阵K,通过状态反馈使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

10、3)充要条件:系统完全能控。(4)分析过程原控制系统(5)配置过程反馈控制期望闭环极点: (原始极点: )加状态反馈后特征方程: 期望的闭环特征方程: 使以上 两式多项式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得到2个代数方程,即可求出状态反馈阵=(6)闭环极点配置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原系统开环阶跃响应 step(G)极点配置后阶跃响应由图可看出,极点配置后阶跃响应上升时间比原系统上升时间缩短了三倍左右,故极点配置达到预期效果。MATLAB相关源程序 T=-15 -0.4 期望闭环极点T =-15.0000 -0.4000 K=acker(A,B,T) 求状态反馈阵K = 2.0760 10.3848 eig(A-B*K) 极点配置验证ans = -15.0000 -0.4000num,den=ss2tf(A-B*K,B,C,D) 求闭环传递函数num = 0 -0.0000 0.5000den = 1.0000 15.4000 6.00008、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1)目的在现代控制理论中,按各种最优原则建立起来的最优控制系统、解耦系统都离不开状态反馈,然而系统的状态变量不是都能用物理方法量测得到的,有些根本无法量测,因而给状态反馈的物理实现造成了困难,故通过设计一个全维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重构,从而获知系统的状态变量。(2)原则a、观测器以被观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为其输入量,其输出量即为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