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66091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几点做法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王志华内容摘要: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人在实践中尝试用教师的形象魅力、设计精彩的导入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激励性评价等做法营造教学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 键 词:营造 教学氛围 做法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用教师的形象魅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形像是一种最具有影响力的

2、无声教学语言,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吸引力,这是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前提保障。一位教师满脸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用亲切温和的话语上课,学生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起来,就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课堂的教学氛围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活了。反之,教师脸带怒气,话语严厉,学生的心情就紧张,课堂教学氛围也就随之紧张起来,那还何谈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自己的美好形象,用自我形象去影响学生。二、设计精彩的导入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够集中,这就需要

3、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吸引住,让他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因此,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一些导入语来创设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故事引入。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我就用一个小动物的故事吸引学生:有一天,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采蘑菇,他们采了8只蘑菇,回家时,它们决定把这8只蘑菇分成两份,每只小兔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帮助别人是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那可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就这样,孩子的心一下被我抓住了,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地进入学习的氛围中。2、问题引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4、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1)小红今年12岁,她过了12个生日。小明今年也12岁,可他共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2)你能猜出小明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吗?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3、猜谜语引入。钟表对于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因为孩子在生活中常见;说它陌生,因为它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设计一条谜语让学生猜,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圆溜溜,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滴

5、答滴答转圈圈。我的话一说完,有的小朋友就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想说出答案。待明确了谜底后,我话锋一转,你们知道怎样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钟表,看谁学得最快,从而转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舞台”,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 “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有所创造。在教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

6、试。课始,就以“小小商店”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东西,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的学生必须根据自己买的物品口头编应用题,而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必须根据买的物品利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2、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做数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实验表明:动眼不动手,只会使人视而不见;动耳不动脑,只会使人充耳不闻;动手不动脑,只会盲动;动口不动脑,只

7、会瞎说。可见只动脑不动手或只动手不动脑都会使一个人片面发展。只有手脑并用,多感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活动,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学习认识时间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认识钟表,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在上课时没有直接讲学习内容,而是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钟面。学生在画钟面的过程中,一会看书中插图,一会看实物,把钟面分成12个刻度并写上112的数字,这个过程学生就体验到钟面有12个大格。接着,又在每个大格中分出5个小格,数一数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又在钟面上添上时针、分针。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了钟面,有了亲身的经历,所以在教学

8、“1时=60分”,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3、创设开放灵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遨游、自我表现的机会新课标提倡发展学生个性,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如苏教版教材第三册“认识除法”中,在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12根小棒,分别以每2根、3根、4根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从而认识12里面有()个(),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没有按教材那样直接让学生摆小棒,而是创设了“设计发奖方案”的生活情境,效果特别好。具体做法如下:教师拿出12枝铅笔,告诉学生这1

9、2枝铅笔准备奖给班中的同学,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发奖方案,要求每人奖的枝数同样多,即“平均分”,而且要说明发奖理由。学生一听自己有权决定怎样发奖品,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他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弄着、争论着,仿佛他们真成了个公平的小老师。当学生汇报他们设计的方案时,令老师大开眼界。有的认为每人奖2枝合适,因为这样正好可以奖给6个三好学生,由此得出12里面有(6)个(2);有的认为每人奖6枝,可以奖给进步最大的两位同学,得出12里面有( 2)个( 6);有的认为每人奖3枝,奖给班中的最乐于助人的4个同学,得出12里面有(4)个(3); 有的认为每人奖4枝,奖给班中的最爱劳动的3个同学,得出12里面有(3)

10、个(4);还有一个同学想把12枝铅笔每人奖一枝,奖给12个同学,他认为这样发奖,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鼓励,得出12里面有(12)个(1);当然这又受到了另外一些同学的反对,他们认为要奖就奖给表现突出的同学,他们坚持要把12枝铅笔全奖给数学竞赛得第一名的同学,从而得出12里面有(1)个(12)就这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发奖方案相同而理由不同,有的发奖方案不同而理由相似。整节课,学生处在一种开放、灵活的问题情境之中,他们自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情境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思维遨游、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无中生有”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12里面

11、有几个几,并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四、运用激励性评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犹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育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课堂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激励功能,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放手让学生分组探索,探索中有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用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为学生没有作出正确的猜测而评价学生“错了”,“没有好好动脑筋”。

12、我们认为,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类比到当前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情境,这是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更是学习中勇于探索所作的大胆猜测,于是我把握契机,评价学生“你能作出大胆的猜测真好,挺有探索精神的!小组里再对你的猜测验证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教学中这样及时地激励评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们认为教学中的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都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期望的语言、情感,使学生在交流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敢于自我表现,保持旺盛的自主学习情趣,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