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643574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勃送杜少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勃送杜少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勃送杜少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勃送杜少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勃送杜少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20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王勃的作品,大家了解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赏析一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 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尾联点出&ldquo ;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2、。此诗一洗 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 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 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 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 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 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ldqu

3、o;五津”指四川省从灌 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 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 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 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 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

4、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 相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 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 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 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 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 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

5、间的限制和 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 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 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 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 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赏析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 的三秦地区所“辅”,突

6、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 地。诗人巧用一个&ldquo ;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 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 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 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 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

7、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 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 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 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 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 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 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 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 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 氛变悲凉为豪放。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rdquo ;起承转合,诗中的离 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 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