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笔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27290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预防医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预防医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预防医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预防医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笔记.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观点:预防为主 对象:外界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任务: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提出有关卫生要求;采用公共卫生措施。 目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常用单位:空气mg/m3, 水mg/L,食品mg/kg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生活方式:营养、风俗习惯。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设施 生物遗传:各类遗传性疾病三级预防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三级预防下分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2、。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要早报告、早隔离,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对非传染病诊断愈早,预后愈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防止并发症、病残和死亡和康复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然发生的四种情形: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初级卫生保健是指对居民实施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

3、保健服务内容:(1)增进必要的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 (2)创建清洁卫生的环境。(3)开展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 (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5)地方性疾病的防治。(6)针对主要卫生问题展开健康教育。(7)常见病和常见伤害的有效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环境即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原生环境有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有益因素: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阳光照射和小气候等。有害

4、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原生环境中水、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地方病的一种。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一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的整体。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保持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动态

5、平衡。食物链:是指在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实现转移。各种食物链相互加错成食物网。生物放大作用:指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环境问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地方性疾病(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社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病:因严重的

6、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环境污染物来源:(1)生产性污染(主要来源):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农业生产农药。(2)生活性污染:粪便、污水、垃圾(3)其他污染:噪声及辐射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归:指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迁移转化等作用的全部过程。生物迁移特点:(1)梯度性:在非生物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处低浓度处迁移。(2)广泛性:污染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中均可分布。 (3)多向性:非生物环境间、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均可互相迁移。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

7、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生物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称为环境的自净。机理物理作用:稀释,扩散,沉降,吸附,蒸发。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和水解 。 生物作用:吸收,分解,降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作用对象)、多样性(作用结果)、复杂性(作用因素)、长期性。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于短期内大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如伦敦烟雾事件(燃煤产生SO2、烟尘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

8、件(O3)。(2)慢性作用:环境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如日本的水俣病(汞)及痛痛病(镉)。环境污染慢性危害所致的机体不良反应和损害结局,大多数都不具有特异性损害特征。生物标志物是指机体由于接触污染物而产生的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的改变,这些改变在生物介质如人体组织、细胞或体液中是可定量测定的。 1接触标志物指生物材料中存在的环境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机体对毒物的接触水平。2效应标志物指在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它方面的改变。包括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的标志。3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指在机体接触某种特点环境因子时,其反应能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

9、陷的指标。环境污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和变态反应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有(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或强度、作用持续时间(2)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3)个体感受性理化性质:1. 化学结构 :决定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活性毒性。如:在脂族烃中,随碳原子的增加,其毒性增强 。2物理性质:水溶性有毒气体水溶性低作用于下呼吸道水溶性高作用于上呼吸道。脂溶性易在脂肪蓄积3.分散度 分散度颗粒小生物活性强。 分散度与颗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有关: 10m上呼吸道,2)3、加强作用4、拮抗作用(1+1 2)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

10、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常见于一些化学结构近似或属同系的化合物,或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相似,靶器官部分相同的化学物。如大多数碳氢化合物在麻醉作用方面是相加作用;大部分刺激性气体(氯气、二氧化硫等)的刺激作用也是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如CO与HCN;CO与NOX;SO2与烟尘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后可使其毒性增强。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大于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如阿托品与有机磷对环境有害因素特别敏感的人群称敏感人群(高危人群)。环境污染的防治治理工业“

11、三废”: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及河流的下游。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2.改革工艺,综合利用 是治理“三废”的根本性措施。 3.净化处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空气: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厚度约在20003000km以上,没有明显的上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物理性质:太阳辐射、空气离子化、各种气象太阳辐射:紫外线、可视光、红外线。紫外线:UVA(200290nm)/UVB(290320nm)/UVC(320400nm)。到达地面的是UVA+10%UVB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UVA色素沉着作用,UVB抗佝偻

12、病作用、红斑作用,UVC杀菌作用。长期大量紫外线照射对集体的危害:紫外线眼损伤;白内障;皮肤癌;光化学烟雾可视光: 波长400760nm 对眼:照明不足或照明不适当的眩目会引起眼疲劳或视觉不适.暴露于强光源时,可出现闪光盲的症状,由于视觉色素的脱色,在视野产生一种余象暂时性盲区(盲点) 对皮肤: 光毒性反应:光毒剂+可见光刺痛,红斑等。光变应性反应:如:日光性寻麻疹红外线:760nm1mm 适量红外线经皮肤吸收后,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充血,促使细胞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空气离子化:空气中气体分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正负离子的过程。评价空气清洁度室内微小气候:室内

13、由于墙、房顶、地板、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微小气候。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混入各种污染物,致使大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比例发生了改变,污染物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生产污染、交通运输、生活污染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SO2、CO、CO2、H2S等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急性中毒

14、(主要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烟雾事件主要分为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事件)慢性炎症变态反应致癌作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CO2、CH4、臭氧等)形成臭氧空洞(氯氟烃)酸雨(NO2、SO2)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其他大气中常见的几种对健康有影响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二噁英室内卫生评价:二氧化碳(CO2): 反映出室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室内通风换气的实际效果. 要求居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 0.07以下,最高不应超过0.12.微生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细菌总数2500cfu/m3 3.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4.空气离子:N/n50 5.甲醛、氡及其子体等有害物质颗粒物: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沉降性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称悬浮性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粒径为0.1m100m它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10m的颗粒物。煤烟型烟雾: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