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25500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语文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怎样学语文,要从学的方面评价教的效果,而不是从教的角度推测学的结果。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语文却是这么一种状况。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读书,而是“听书”,听老师“讲书”。有人对一年来所听的近百节语文课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少的仅有2分钟,最多的也没超过10分钟,平均约5分钟。按照这个数据计

2、算,以高中为例,学生一周在课堂上读书时间只限30分钟,一学期20周120节语文课,只有600分钟,也就是说,一个学期学生在课堂上读一本语文书的时间只有36个小时。学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一本教材里的文章熟读成诵,谈何容易!以致于课上完了,学生读不准字音、读不通句子的现象不是个别。 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提问,而是“被问”,被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得晕头转向,问得哑口无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体现之一是“提问”。“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一项调查显示:一般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1/10包含着未知性和矛盾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4/5的的问题是针对学生的记

3、忆。这说明教师的提问没有启迪学生的思维,而是限于死记硬背。再从提问的方式来看,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很明显,学生只是在被动地作出反映,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教师的提问没有启发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只是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学生在课外,很少读书,多数时间是做题,做了课后练习题,还要做课文同步训练题、单元训练题。古人称有学问的人是“满腹经纶”,而我们今天的学生是“满腹试题”。题目做了一大堆,在题海的搏击中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到头来却是空空如也,徒劳无益。这就是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这样学语文,其效果怎么能不

4、会是“少、慢、差、费”( 吕叔湘语)呢?造成学生以上学习语文不容忽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于语文教学,我们一直来都是偏重于研究教师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处于其中的主体地位。先是研究怎样“讲”。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一路讲来,形成“满堂灌”,其效果是“少、慢、差、费”。后来,当发现“满堂灌”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时,便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一路问下来,形成“满堂问”。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费”。现在,语文教学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教法,进行着积极的有益的尝试,“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变。学生讨论成为了一种

5、时尚,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和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等。大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有的课,教师的提问,不管学生回答是对是错,都在教师的提议下全班热烈鼓掌,课堂上热热闹闹,语文教学又形成了“满堂闹”。由“满堂灌”“满堂问”到“满堂闹”,其效果仍还是“少、慢、差、费”。难怪有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怎么教了。是的,过去,现在,我们都在研究教,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的方法,改革语文“教”的方法。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把从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转移到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上来,坚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变,从学生学习

6、语文的视角,来研究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始终是以“传道授业”的身份,思考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分析文章,怎样设计问题,怎样从学生嘴里掏出所谓正确的结论,最终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的思维只是教师思维的迁移。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使教师从“传道授业”的神坛上走下来,以一个语文学习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文本的读者,学生对文本有学生的理解,教师对文本有教师的理解。教师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7、教师有了这样的角色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独立体验的尊重,才能真正把学生看作探究式学习,才能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二、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学习的规律。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往往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条分缕析,从分段分层到句式比较,从句子解剖到词语辨析,从据词定义到部件分析,走上了单纯的语文理论学习的岐路,偏离了方向,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会促使教师用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去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就是大量地熟读、背诵。这种“经验式”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学习的规律,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8、。历代学者和教育家有许多论诵读的经验之谈。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都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的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两百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这么多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大量的熟读、背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有效的语言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而

9、熟读、背诵是促成规范语言积累的唯一途径。其二,熟读、背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习得语言,形成语感,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学习的基础。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其三,熟读、背诵为人们领悟语言规律奠定物质基础。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同时,学生在自能状态下的读书,不去考虑那些莫名其妙的选择题、问答题,不把读书看作负担,从而引发他们潜在的读书兴趣,回归读书乐、乐读书的自然状态。三、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

10、习。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往往会思考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我要让学生做什么,我要让学生怎么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获甚微的根本原因。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自觉地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要怎么学,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才改变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才会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法读懂课文,同时创造自己的

11、学习方法。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只去阅读文体,读出什么便是什么,让学生的理解多元化,改变过去来自教师、教参、教辅等等唯一答案的限制。语文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阅读,实现其个体价值,发展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自己作主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教师要自主备课。过去很多年,语文教师受牵于教参、各种教案、试题标准答案,思维受到束缚,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受考试题唯一答案的牵

12、制,也不敢说自己的一家之言,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也加以束缚。现在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教学中的新突破。教师要自主备课,自己阅读文本,不受任何约束,纵横驰骋,让自己的思维做主。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包括对学生阅读的设想,都会在亲自阅读、反复阅读中体会。这样教师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才会区别于他人的观点,才会更容易在教学中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自己的阅读体验也是一个提升。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自主备课后去阅读一些参考、资料等,教案合作一下,弥补一下自主备课中的不足。四、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往往看重教法的

13、改革,在教学形式上追赶潮流,过分地讲究授课的方法、方式,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语文。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学习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学生也能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不仅会系统地指导学生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而且会自觉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

14、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 五、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的评价观念。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我们所关注的,是教师教得怎么样,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气氛是否活跃等等。在评价一堂课时,往往会从“教”的角度,来推测学生“学”的结果。这样来评价,教师往往受制于评价者,戴着沉重的枷锁进行语文教学。教师感觉到的是课文中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知识,惟恐评价者说自己遗漏。教师感觉到要是不把课上得热热闹闹,听课的人会说自己没有水平。因此,教师上课,为了得到评价者的认可,往往把讲台当作展示自己才能

15、的舞台,或滔滔不绝,或花样翻新,单一追求教学的形式。一些示范课、研讨课、优质课,成了表演课,助长了语文教学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把我们评价的视觉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从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转移到主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读书,学生是否思考,学生是否质疑,学生是否兴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等等。总之,要从“学”的方面评价“教”的效果。而不是从“教”的角度,推测“学”的结果。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教师的语文教学。参考文献: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黄孟轲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语文教师谈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语文教学艺术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