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更“生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62383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更“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数学更“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数学更“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数学更“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更“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更“生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更“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彰显其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浓浓的趣味和生活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新课改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认为要让数学真正生活起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细心捕捉生活化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生活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生活素材

2、,实现文本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从教材中捕捉数学素材。例如教“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我细心发现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安排了相关活动调查附近超市的商品情况,这样就可以充分将教材与学生生活有机切合。于是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赋予了它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超市看一看500克食用盐、70克面饼,称一称1千克、2千克水果,拎一拎5千克食用油,掂一掂5克、50克袋装调料,抱一抱25千克、50千克袋装大米,猜一猜各种物品的重量等。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去充分感知1

3、克、1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申到鲜活的实际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使学生不仅体验数学概念,而且也深深感悟概念所揭示的内涵。2、从生活中捕捉数学素材。在学生认识百分数时,我要求学生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收集百分数、和有关会计接触了解百分数,并思考百分数的含义。课上组织学生交流,结果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对象包罗万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出油率、出米率,与学习成绩相关的优秀率、及格率,经济方面的增长速度由此,学生从生活中加深了对百分数的理解。二、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让学生服务数学化生活作为数

4、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综合实践的“生活应用”。我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这一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1、融入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春节快到了,学校总务处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西洋参”,准备送给6位退休教师。这种“西洋参”包装盒从外面量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8厘米,再用尼龙绳扎好拎回学校。请你帮着设计一下,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如果扎一道,有几种包扎方式?哪种方式更省扎绳?这是生活

5、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不一会儿排列出好几种方式。哪一种更符合要求呢?学生反复推敲,细心比较,最终统一了认识。通过上述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强化实践。数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把学习数学与愉快的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对数学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比例尺,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后,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学习了利息计算后,围绕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让学生几人一组走向社会,调查银行利率、存款时间、存款方法等,然后计算不同的利息,经过对比、筛选,最终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自主学习活动,

6、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有所了解、有所发现,获得了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尝试到了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丰满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了用已有的知识来科学、合理地解决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3、改变信息。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我一改过去数学信息基本用文字表述的方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展示生活化的图示、场景等,刺激学生的阅读胃口,让阅读与观察并驾齐驱,让兴趣与探究相得益彰。4、拓展开放。设计内容生活化、活动主体化、形式多样性、过程探索性习题,让学生做问题的探索者,利于学生健康地学习数学,有效地改革教学。在实践中我本着使学生既需动脑又跳一跳即摘到果子,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

7、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优化思维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设计了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三、

8、总结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实践中,有的老师片面理解了数学,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从而游离了数学的本质。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教学误区,追求数学真谛,让数学真正生活起来。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