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61794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下教案(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二 科学放大镜次主题一 光彩大世界教学活动一: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2、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准备:1、 凸透镜2、 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幼儿用书P28-29.活动过程:1、 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1)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玻璃。(2) 以“小白兔有一块神奇的玻璃”引出故事。2、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从一开始到“小白兔想出了个好办法”),动脑筋想办法,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1) 请幼儿思考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2)

2、 给幼儿放大镜,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将物体放大)。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3、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白兔的勇敢机智。(1) 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小兔子是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说明小白兔怎么样?(2)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4、 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 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2) 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还有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活动二:哈哈镜 活动目标1、 进

3、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2、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3、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活动准备哈哈镜的歌曲磁带、录音机、哈哈镜。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做“变魔术”的游戏,观察并感受:哈哈镜让人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的现象。2、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习,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歌词。(1)、照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2)、请幼儿唱歌曲笑一个吧进行发生练习。(3)、请幼儿拍节奏学歌词,边说边练习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的交替变化。3、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1)、请幼儿欣赏,教

4、师范唱歌曲哈哈镜。(2)、幼儿跟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大声,幼儿小声,重点练习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4、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演唱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镜前做魔法变身游戏。活动延伸欣赏儿歌有趣的哈哈镜,进一步体验哈哈镜的有趣。教学活动三:万花筒 活动目标: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活动准备: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活动过程:1、教师以谜

5、语导人课题: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1)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兴趣。(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逐步实验: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活动延伸: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教学活动四:猴子捞月 活动

6、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活动准备:1.一串布制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2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或挂图、幼儿用书第一册 教育活动:1. 教师出示一串布制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趣。2. 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无声课件,分析理解故事内容。(1)。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

7、论听了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4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学活动五:我们自己的电影 活动目标: 1、同伴合作在胶片上绘制连续画面,自制电影胶片。 2、尝试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为电影配音。 3、能操作自制胶片播放电影,体验自制电影的成就感。活动准备: 1、透明胶片(也可用透明玻璃纸、衬衣盒里的透明塑料板、压膜纸)、彩笔。 2、用应急灯或手电筒做光源自制电影放映箱、白布。 3、幼儿用

8、书第1册第34页。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各小组自制电影画片的内容,注意画面尽量要有连续性。2、指导幼儿参考幼儿用书,分组绘制电影胶片。(1)讨论绘制方法:用彩笔在透明胶片上画出内容,注意线条要流畅,涂色要均匀。组内幼儿分工要明确(可以有的绘制线条,有的涂色;也可以让每位幼儿根据设计的情节完整地绘一幅画)。(2)分组绘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 3、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讲述排练,注意所配语言要简短生动。为自制电影配音时,可以分角色配音,也可以使每位幼儿将一幅,组内自己协商分工。4、组织幼儿分别到台前展示自己组内的小电影画片,体验自制电影带来的成功愉悦。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交流自

9、制电影的成功体验和感受。教学活动六:自制霓虹灯活动目标: 1.会用彩纸、布、塑料卡片和手电筒自制简易霓虹灯。 2.能根据自己所持自制霓虹灯的颜色按口令正确开关。 3.相互配合,能根据音乐节奏使霓虹灯按规律闪烁。活动准备: 1.幼儿有认识霓虹灯的生活经验。 2手电筒、透明彩纸、布、塑料卡片等材料若干。快慢变化鲜明的音乐磁带。 3将活动室内窗帘拉下,尽量将室内变暗。 4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在哪里见过霓虹灯?是什么样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霓虹灯。 (1)观察制作材料,请幼儿讨论如何用手电筒制作霓虹灯。 (2)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霓虹灯。将不同颜色的纸、布、塑料卡片

10、蒙在手电筒灯罩上,通过开关手电筒出现霓虹灯闪烁的效果。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透明彩纸同时分块贴在手电筒表面,使每个手电筒都变成五彩霓虹灯。 (3)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霓虹灯。3.指导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开关相应的颜色的霓虹灯。(1)根据教师口令练习开关霓虹灯。教师说:“红灯亮”,手持红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红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绿灯亮”手持绿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绿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彩灯亮”手持彩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彩色霓虹灯闪烁。(2)组织幼儿做“七色光”的游戏:幼儿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站好,教师发令,幼儿根据口令闪烁。可以变换闪烁的规律,继续游戏

11、。4.组织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开关霓虹灯。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协商规则,如音乐节奏快时,红、绿、蓝、灯亮,音乐节奏慢时,黄、紫、橙灯亮。也可以是音乐节奏快,霓虹灯闪烁快,音乐节奏慢,霓虹灯闪烁慢。活动延伸:指导幼儿按规律为幼儿园设计霓虹灯。教学活动七:快乐的皮影人活动目标:1、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尝试自己制作皮影人,学会活动部位相互重叠的制作技能,并能正确统计所需要的材料。3、能自由操作皮影人,进行简单的皮影表演,体验制作、表演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活动准备:1、皮影戏录像一段(自己根据情况准备),一块长白布,一盏探照灯。2、提前卡皮影戏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12、3、透明胶片或玻璃纸、彩笔、绳子、小棒、按扣、剪刀、打孔机、统计表等操作材料若干。4、幼儿用书第1册第3637页。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探索皮影的制作方法。(1)请幼儿观看皮影戏,激发制作愿望。(2)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由来和特点(资料附后)。(3)教师带领幼儿看幼儿用书分析皮影的制作方法:1、在透明胶片或玻璃纸上画好自己喜欢的人物,注意连接处一定要多画出一块,以便连接固定;画好后剪好每个一个部位。2、根据所画角色的块数,计算出自己需要的按扣、小绳和小棍的数量。3、在连接处打孔,用按扣将各部分固定连接。固定不要太紧,要保证能活动。4、把小绳和小棍固定在皮影上,使皮

13、影的关节能够活动。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制作皮影,重点提醒连接部位的画法和按扣的连接方法。3、请幼儿展示交流并能自由操作自己制作的皮影。4、指导幼儿在白布前,通过探照灯的照射操作皮影进行皮影戏表演。活动延伸: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操作皮影人的方法,尝试合作进行有情节的皮影表演。次主题二 超级变变变 教学活动一: 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 状、固体状)2、指导幼儿做实验。(1)让幼儿从上

14、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3)让幼儿就以上问题交流、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开水中溶化的比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活动延伸: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活动二:好玩的电线 活动目标:1、学习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丰富电线造型。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末端不要漏铜丝。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活动过程: 1、教师用电线变魔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2、请幼儿自由创造、互相交流自己将电线变成了什么。(1)先请幼儿想象:自己将用电线变成什么?(2)教师鼓励有二大胆创作,互相交流,要求制作电线立体造型。(3)请幼儿将有创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3、指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怎样借助其他材料使电线造型更加丰富,添加布制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