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612944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耒阳市白沙学校 曾莉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研教改的主流。 一 转变教育观念,激进创新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一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

2、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探索和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为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

3、规律纳入待“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二 创设参与环境,实践创新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增

4、强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探究过程。教学终了,学生获得了知识,悬念得以解答,学得愉快,记得牢固。例如,教学南京大屠杀时,上课时,先出示如今美丽繁荣的南京图片,继而导入:“大家可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曾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学生马上窃窃私语。我立刻因势利导地百货问:“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学生很好奇,这种悬念的制造,令学生兴趣大增,都急切地想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进入了学习过程。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

5、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中学习新知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得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教学小橘灯时,学生正是通过自己收集橘 子皮,蜡烛,针线和小木棍几种材料,亲手制作出学具小 橘 灯,才深深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更加深了对小女孩的

6、印象。三 掌握参与时机,深化创新时机掌握得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示矛盾,导入新课,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推进,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要创造好参与时机,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切不可匆匆而过,过早结论。例如,在作文教学时,就始终在课的全过程中,注意抓住参与时机,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围绕观察选材布局评改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识。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学生把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和事详尽记下来,这样积累了素材。再根据每次写作要求,从中选取

7、适合文题的材料。然后,根据主旨的需要,把选用的材料有步骤,有主次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紧密统一的整体,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作文任务,对作文的兴趣也会大大增长。最后,同学之间的作文互评,既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去思考,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作文的兴趣。四 完善评价标准,激励创新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是,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事实证明,那些爱思考,爱创新,有个性,有想法,基础知识扎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其实,创新教育不是直接培养科学家,它是引导不同的青少年在社会的不同方面成材,虽然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创新思维的养成教育,却是受益终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