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56081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人击虎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必坐守之以俟其醒2、之山下月明处3、杖击之二.给下列语段注上标点。(4分)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三、翻译句子: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四、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唐太宗论止盗(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

2、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注释哂(shn)微笑。野宿在郊外露宿。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1.请重法以禁之 2.民之所以为盗者3.故不暇顾廉耻耳 4.安用重法邪二、翻译下列句子61.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2.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1.对于如何“止盗”,大臣的观点是:( )“上 ”的看法是:( ),理由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海内生平”是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 )。孟母戒子(韩

3、诗外传)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un,遗忘.(4)戒警告.练习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孟子辍然中止( )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失:( ) 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

4、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师旷论学(14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

5、词的意思。4暮( ) 戏( ) 闻( ) 善(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黄线的文言句子 4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程门立雪(13分)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

6、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节选自杨时传)【注释】(1)属(zh)文:写文章。属,连缀。(2)潜心:用心专而深。(3)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4)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5)翕(x)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6)寝门:内门。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7)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阅读训练】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3(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2)德望日重:(3)吾道南矣:1

7、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译:_(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译:_12(1)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2)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4答:(1)_(2)(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

8、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烛邹,齐景公的臣仆。(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分)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我的翻译:(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我的感悟:(二)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ng):腹大口小的盆子。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恣鼠啮不顾2、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越人

9、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2、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三、1、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2、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道理?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ng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鼠恣啮,不顾,且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据燕书改写)翻译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老鼠便放肆的吃,并且呼唤其他同类一起来。等到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忧这件事。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这个晚上,老鼠又来了,它们高兴地进到容器里,没有意

10、料到容器里有水,都淹死了。寓意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道理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注释鼠好夜窃栗,好:喜欢且呼群类入焉,焉:于之,在这里 是夜,是:这 栗且尽,且:将且呼群类入焉,且:而且 乃以糠易栗,易:换 不意咸溺死,咸:都不意咸溺死,意:意料 鼠恣啮,恣:放肆 啮:吃 是夜:这个夜晚 顾:管

11、反(必饫而后反):同“返” 盎:腹大口小的坛子 饫:吃饱 次第:按次序逮:等到(一)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12、)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二).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三)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