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55070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分析(政治试卷部分)一、政治试卷命题特点:守纲固本 能力立意 关注价值2006年温州市文科综合试卷政治部分的命题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以社会热点为载体,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考查学生的政治学科的能力与方法,还适当考查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即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凸显学科主干知识考察。选择题的24-26题以奥运会吉祥物为切入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商品的有关知识。27-28题以股份制改革为载体,考查股票、股份制、债券有关知识。29-30题以诗歌立意,考查

2、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知识点。31-32题关注卡特里娜飓风考查国家职能、规律的有关知识。33-34题以自主创新为背景考查企业的相关知识及哲学的相关知识。35题考查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38题是学科内综合题,重点考查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及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39题以取消农业税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经济学及政治学知识。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符合高考要求,难易度控制较好,有一定的考试信度。试卷长度与高考要求统一。克服了繁难偏怪的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试卷的模拟功能。2、注重考查学科能力。考试命题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注重

3、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对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人文学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福娃的三个题目,考查分析能力,信息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强调实践性和运用性。诗歌类的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的政治学科的能力,也考查对语文的理解,突出人文学科的交融性和能力的多样性。主观题中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及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着重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对于唯一的一道书本知识的再现题目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仿效高考2005年题目,目的是强调基础,引导学生守纲固本。3、关注价值观的引导。试

4、卷力图体现新时代下的新型价值观。如38题体现的新型工业发展观。33及34题的自主创新观念。39题体现的胡温新政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观念。31及32题的体现的国家职能的服务观念。29及30题体现的人文观念。等都是试卷力图表现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所体现的党的意志和国家意志,较好的反映了政治学科的价值引导功能,是本次试卷的一大特点。二、学生考情分析:基础扎实 审题欠佳 表达缺位1、试卷得分分布情况:题号2425262728293031得分率9860908590804085题号3233343537(1)37.(2)37.(3)37(4)得分率9293959560553065题号39(4)39(5)

5、得分率70662考情及试卷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除选择题25及30题外,得分率都在80以上。25及30题失分主要是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不够以及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不足。也体现了选择题的难易程度的控制及区分度。但是,新型工业化的表达不严密,也反映了学生基础的掌握还是有所欠缺。(2)主观题的审题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37题的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上。该题目考查意图是哲学的如何做,强调的是方法途径和措施上。但是学生回答的重点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与题目的要求相距太远。很多学生的分值是一两分。(3)卷面的表达规范性。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永远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也表现在主观题答案的组织和表达上。

6、还有存在一些生活语言而不是学科语言,白话观点而不是理论观点上。此外,在书写上的不规范也是失分的原因之一。三、试卷编制缺陷分析:细节粗糙 疑点商榷 创新不足1、要注重试卷细节。如选择的24题,应该加上表述正确的是等字样。虽然对答案没有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再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表述答案不能省略。再如卷首中的让学生将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提法有误。一份好的试卷不要忽略细节问题。2、要注重问答之间的小点疑问。如37题党政干部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答案中关于党的干部的回答能否体现。39题问的取消农业税的政治学道理答案中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材料联系的紧密性是否需要值得探讨。3、试卷要体现创新精神。

7、整张试卷虽然有个别创新题目,但还是似曾相识。尤其39题的综合性不强,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四、教学策略及改进措施:加强面批 落实表达 优化教学1、从群授到面授。特别是练习,从一个班级的讲授要过渡的一张张的批改。增加个性化的师生面授。讲究实效。一个星期批改一次。落实到人。2、严格规范主观题的表达。要将合理的表达落实在试卷上,而不是停留在思维上。并且要将表达严格符合于高考规则。3、课堂教学要加强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主观题的课堂训练。力图在课堂取得主观题解题的进展。(地理试题部分)一、 地理试题命题特点:1.考查的知识点:第1题: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第2题:世界地理区位的判定和河流的汛期第35题:循环经济和

8、清洁生产第6题:温带气旋第7题:世界地理区位的判定并结合等压线知识第89题:河水的补给、流速大小等水文知识并结合等高线知识判断第1011题:城市化第36题:世界地理区位的判定,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间的工业共性和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黑海海域面积缩小的原因。第39题:中国地理区位的判定,结合等年降水量线判断黄土高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降水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分析该区域农业低产的原因。2.地理试题总体特点: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并根据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凸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如:设计非常规式设问(如利用等值线知识),考查综合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利用空间、时间的跨度设计中心问题,结合时事热点,考

9、查读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隐藏关键信息,设计信息迁移情境,考查知识联系与灵活思维能力等。以时事类信息(国家倡导循环经济,俄乌之争,我国能源问题)为载体,考查核心知识。学会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地理位置和时间判断,充分体现地理学习的基本意识。突出对地理理性思维的考查。如:给出一份区域图(黑海海域部分图、黄土高原),要求描述出图示的地理特性等。3.有待商榷之处: 第2题考查密西西比河的春汛(其支流密苏里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密苏里河的春汛导致干流出现汛期)不属于高考的考查范畴;若从气候角度考虑,密西西比河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季为69月,则答案值得商议。第4题的答案D.桑基鱼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

10、第6、7题的答案有待商榷。第89题有一幅等高线图值得探讨。第36题的区域图考查俄罗斯和乌克兰,不属于高考的重点考查范畴,题目有点偏,所占比分偏大。第39题第(2)题的题干“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答题范围有点大,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二、学生答题情况:1.得分率(抽样统计):题号12345678得分率981908595252050题号9101136.(1)36.(2)36.(3)39.(1)39.(2)得分率8099952066476749题号39.(3)得分率772.地理学情分析: 选择题方面: 第1、3、4、5、9、10、11题的得分率比较高,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11、得比较好。第2、6、7、8、9题的题目有待讨论,从而影响了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较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非选择题方面:读图能力差是多数学生的通病,而区域地理掌握程度差这个初中阶段留下的后遗症依然没有完全消除,部分学生回答论述题的思路不清晰。三、 教学策略针对上述情况,在地理教学上我们打算做好以下方面:1.除了继续落实双基教学外,有必要加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2.通过平常练习和各类模拟考试,寻找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习题强化训练和专题复习等方式加以弥补。3. 学生的两极差异较明显,今后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学梯度,掌握好教学节奏,同时帮助

12、个别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学生的读图能力较上学期有进步,但仍是其弱项,须在今后的教学和练习中继续加强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结合信息分析问题。5.论述题学生总体答得不理想,要么是题意没看清,要么是语言过于口语化,没有使用地理学术语言,要么是答题较片面,把握全局的能力较差,今后在教学和练习中要强调这方面,使广大学生加以重视。加强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和地理事件的教学,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地理学术语言,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设计评价意见1、突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科能力。试卷体现了遵循教学大纲、知识立意与能力立

13、意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从考查的知识要点来看,无一不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绝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有些题目是教材知识的再现(如十四大题),有些题目虽然有能力的考察,但答案非常明显(如林肯题),有些题目是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过去已考过的题目(如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试题考查的能力,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尤其突出历史学科知识的调动和应用,历史的比较、阐述与论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2、人文气息浓厚,世界意识凸显。试卷所覆盖的背景知识广阔,人文色彩浓厚,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心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如构建和谐社会、民族问题、世界文明问题

14、等都充满着人文关怀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性极强。世界意识凸显。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发展(如世界文明冲撞与交融、体制机制问题、三农问题等)。这些内容的考查既反映了学科重点、热点,又采用多种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理念,寓教育于考题中。3、突出主干知识,关注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试卷中历史学科选择题由三个题组组成,既体现了主干知识,又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体现了历史知识的模块特点。试题还非常重视理性的分析,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难度适中。构建和谐社会、民族问题、世界文明冲撞与交融等题,都体现了命题者试

15、图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尤其是37题值得一提,这道题目材料新颖,设问准确,层层第进,紧扣材料和教材,牢牢抓住文明史观,体现了命题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时代精神,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试题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如15题题干设问不够明确直截。题干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学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正确答案就是这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凡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重大举措均可,至于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后一种理解应当说也有道理。39题综合题两问答案大多直接来源于教材,思维含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1223题是历史学科选择题,总体上难度不大,根据一个班级试卷的抽样调查,选择题的难度在0.82左右,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