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54956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桩基础检测方案工程名称:职工统建房工程地点:海甸岛沿江一西路施工单位:海南泰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 批: 审批日期: 年月 日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检测方法和数量 3四、检测条件 .11五、检测程序 .11六、进场检测工期计划 .11七、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 12八、各单位签章 . . 12桩基础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职工统建房工程基础型式为桩基础,采用基础采用静压PHC400AB95 -11 (十字 形桩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共387条(其中抗拔桩98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值(1300k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2600kN );设

2、计有效桩长约为34米。基坑支护采 用支护旋挖桩共根。二、检测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及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规程 DBJ15-27-2000 的有关规定。三检测方法及数量1 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1 ) 口低应变法77根2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1 )静载法 4 根2)7单桩竖向抗拔3、检测方法3.1 基桩单桩静载试验检测3.1.1 测试程序(1) 根据试验桩要求或验收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总加载量不宜少 于设计要求值 的两倍。(2) 确定荷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

3、荷载的1 /10I /15,计算每级荷载的大小。加载等级可分为812 级。(3) 根据千斤顶的标定曲线计算好各级荷载下油压表读数。确定试验 加载方式。(4)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 下一级荷载, 试验桩直到试验桩破坏,工程桩直到最大试验荷载,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快速维持荷载法, 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5) 试验 加载:按分级加荷量和油压表读数分级加载,第一级可按 2 倍分级荷载加荷。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时,每级加荷时间到1 小时后可加下一级荷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时,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在 每小时内小于 0.1mm 时,可加下一级荷载。(6) 终止

4、加载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2011)执行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荷载一沉降(C 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桩顶总沉降量达到 40mm 后,继续增加二级或二级以上荷载仍无陡降段;基桩破坏。(7)试验卸载:当加荷程序执行完成后,加载转为卸载:每级卸载值 为加载值的两倍,每级卸荷维持时间为1 小时.3.1.2 数据记录(1)按桩基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进行记录。(2)应记录千斤顶、百分表和压力表的编号。(3)加载荷前记录百分表读数。(4) 每级加载后,隔 5、10、15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 15min 读一 次,累计 一

5、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5) 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 全部卸载后,隔 3 至 4h 再读一次。(6)原始数据在书写时或统计时发生错误,检测人员应在该数据上划 上双横线,然后在上面重新书写数据,并签名。(7)试验完毕后检测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并由检测负责人校核签 名。3.1.3 异常情况处理3.1.3.1 为防止工地发生停电情况,应配备手动油泵或发电机,确保试 验正常进行。3.1.3.2 如发生漏油情况,先对系统进行检查,轻微的要经常进行补载, 严重的要更换配件,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3.1.3.3 如试验装置发生倾斜,应重新合理分布堆载

6、重物,严重的应卸载重新安装(或吊装)3.134 当桩静载试验加载中,桩身突然下沉过大时,应首先检查加载 设备、沉降量测 试系统有无异常。确定是桩身破坏的,应在原始记录中详 细说明。3.1.3.5 在桩静载试验中,中途因故停止试验后,恢复试验时,应先加 载至前一级荷载, 稳定后继续进行试验。同时应在原始记录中,详细说明 试验中断原因、起止时间、处理过3.1.3.6 试验加载中未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试验满足终止加载条件 时,应立即通知委 托方及有关单位共同处理。3.1.4 检测过程注意事项3.1.4.1 试验加载时,沉降量增加,油压可能降低,要随时进行补压(人 工操作时)。3.1.4.2 在工地现

7、场检测时,出现质量事故,无论是否已妥善处理,均应向检测负责人 或室主任报告,并同时将事故过程详细记入原始记录。3.1.4.3 安全措施须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3.2 基桩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检测 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具体实施按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JGJ 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在检测前对所需检测的基桩必须做好测前处理,凿除桩头浮浆至坚硬的混凝 土层,清除浮渣及松动的混凝土,凿平修平桩头, 所检测的基桩桩头必须 平整。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检测时将传 感器稳 固地安置在桩头上,连接好仪器,用手锤或棒锤对桩头进行竖向激振,并 通

8、过测试仪器采集 由于检测所施加的锤击力是一个相对较短暂的脉冲力,桩顶受到锤的冲击后,冲击能量是以波动形式传至桩底(这种波动可 用一维波动方程来描述)。通过安装在桩顶附近桩身两侧传感器的检测, 经仪器记录放大、滤波和计算机 软件分析处理,可以观察到应力波在桩身 中的传播过程。因此,可以运用一维波动方程对 桩身阻抗和土阻力进行分 析和计算,推算桩周土阻力分布(包括静阻力和动阻力)和土的 其他力学 参数;在充分的撞击力作用下,就能获得岩土对桩的极限阻力。然后利用 实测时 域波形曲线采用 CAPWA 法分析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CAPWA 法的基本思路是从实测的力波或速度波曲线中任选一条,并参 考地质资

9、料, 设定一组桩身阻抗、土阻力及其它桩土参数,将土阻力分配 到桩周和桩端,进行相应的波 动计算,求出另一条曲线,使计算波形和实 测波形拟合,若两者不吻合,则重新调整参数, 反复迭代计算,直到两者 吻合程度满意为止,最终求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在一定条件 下,根据 上述分析计算的结果完成模拟的静力计算,推断相应的静力载荷试验下的 P S 曲线。实测曲线拟合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是:1、从试验实测的曲线中选取合理的实测信号,确定波速平均 值;2、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 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及其模型参数;3、利用实测的速度(或力、上行波、下行波)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 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

10、解,反算桩顶的力(或速度、下行波、上行波)曲线4、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 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 理,将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 线的吻合程度良 好,从而求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记录激振所产生的信 号。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及以上重复测试。出现异常波形应 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 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波 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 激振所产生的 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变异的界 面时,如桩底、断、裂桩和严 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

11、径、 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经测试仪器接收 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 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依据检测结果波列图中的 入射波和反射 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进行分析,判定桩身 的 完整性。3.3 静载抗拔检测3.3.1 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千斤顶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两部分。在抗拔桩的顶部架设一根钢梁,将抗拔桩钢筋锚固于钢梁之上。在抗拔桩两侧的地面上对称放置两块荷载板,荷载板上方分别安装千斤顶进行 并联同步加载。千斤顶加载产生的抬升力由钢梁传递给抗拔桩的钢筋笼。 桩顶位移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测量。3.3.2 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加载

12、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部分。荷载由安放在抗 拔桩顶上方、两连接。千斤根钢梁中间的油压千斤顶提供,千斤顶上方的钢梁与抗 拔桩钢筋焊接或锚顶下方的钢梁将千斤顶压力传递给检测 桩两侧的支墩平台上,再传递到地基土上。抗拔 桩顶部位移位移由百分 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试竝单桩竖向抗按静载荷试验示意国吏城平台钥梁千斤顶3.3.3 加载分级:按照最大加载的 1/10为一级,逐级加载,直到达到终止 加载的条件。3.3.4位移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后,观察并 记录桩身外 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335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1

13、h内的位移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 次(由1.5h内连续 3 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 级荷载。3.3.6 终止加载的条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 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的5 倍;2) 按桩顶位移控制,当累计桩顶位移超过100mm 时;3) 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 倍;4) 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3.3.7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判定1) 对于陡变型 U-S 曲线,取陡变起始点荷载为极限荷载;2)对于缓变型U- S曲线,根据上拔量和S-|gt曲线变化综合判定,

14、即取S-|gt 曲线尾部显著弯曲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3.3.8 桩头处理及现场要求1) 桩顶应比基底高约 10cm2) 钢筋露出桩顶至少 50cm。3)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 下,对于砂土 不应少于 7天;对于粉土,不应少于 10天;非饱 和粘性土不应少于 15天;饱 和粘土不少于 25 天,对泥浆护壁灌 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4) 需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桩周10m范围内需坚硬平整;保证通电(220V、380V );5 ) 试验过程中现场不得有打桩机或其它因素造成的较强震动四检测条件在检测前,将检测桩位周围场地平整,将桩头挖出,使检测桩桩头出露, 桩顶

15、要求平整,并向检测单位提供如下资料:桩径、桩长(有效桩长) 、桩 砼等级、设计承载力、施工记录、标注桩号的桩位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等资料。五、检测程序1 、委托方、设计等有关单位根据桩基础完成时间及施工现场情况安排 检测时间,确 定桩检测方案。2、委托 xxx 质量检测检验站进行检测,并提交委托单。3 、进行检测桩桩头处理及场地平整。4、检测单位进场检测。5、提供检测报告。六、进场检测工期计划 本工程预制方桩基础施工已于 _年月_日前完工,根据现场条件并已按上述要求准备好,现委托检测单位进场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检测不合格立即通知 xxx 建设 工程质量监督站及设计单位,并根据国家规范和有关规定与其共同协商提 出整改措施, 且严格执行。七、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附:桩基础编号图八、各单位签章建设单位(盖章)设计单位(盖章)监理单位(盖章)施工单位(盖章)勘察单位(盖章)签名:日期: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