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54713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山亭枣庄36中王洪梅.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王洪梅 单位:山亭区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手机:13561167518 电子邮箱: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二、课程标准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

2、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3、; 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难点: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教师: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 含碳量,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

4、前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设计意图:复习两汉的建立导入,使学生对本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有时间这个框架。)(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黄河图片材料: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个子目: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回答问题:面对黄河水患两汉统治者如何处理?学生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学生2: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

5、黄河大堤,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设计意图:用最简洁的问题导学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有目标的阅读指定内容,从而得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兴修黄河,取得显著成效。) 教师:汉朝皇帝的治理黄河收到了功效,变黄河的水患为功效,让它继续造福百姓。除了治理黄河以外,汉武帝时期还派人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著名的有长安附近的“白渠”。展示:“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班固在汉书沟洫志教师:哪位学生能解释一下此句话的意思?学生: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京师众多

6、人口的衣食,全靠这条渠水啊!教师:水利工程的修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当然也缺少不了农业工具和技术的提升。汉代的农业工具有哪些新的发明创造?当时的人们种植哪些作物呢?展示: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耧车 小组自学(独立完成)水利:西汉:_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_治理黄河 农具: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发明播种工具_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_的耕作方法 耕作技术:南、北方分别以_、_为主。_广泛种植。(设计意图:图片结合知识梳理有利于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点。)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师:桑麻的发展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农具不断改善,促使了冶炼技术的提高,也就是说农业的进步为手工业的

7、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播放视频:(播放马王堆汉墓发掘视频) 教师:这件素纱衣上的花纹是怎样织上去的呢?这就得靠提花机了。展示: 提花机所织出布料 素纱禅衣教师:丝织品本来就是上乘之作,还被提上了花纹,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竟引起了欧洲人的轰动。 展示:小故事: 凯撒为中国丝绸做广告凯撒大帝是当时的罗马统治者,也是早期丝绸服装的重量级“形象大使”。 有一年夏天,凯撒大帝出席庆功大会。由于炎热,他在万众瞩目之下脱去戎装,身上只穿一件丝绸长袍。在阳光的照射下,薄如蝉翼的丝绸衣料,清晰地凸现出凯撒阳刚的形体,顿时全场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他的身上。人们纷纷猜疑:

8、凯撒大帝他穿的是怎样的新装?这一回,凯撒为中国丝绸作了最为轰动的义务广告。那时候,在罗马的贵族男女当中已经开始狂热地迷恋丝绸服饰,使得千金难求的丝绸,在价格上不低于黄金。罗马不产丝绸,全靠进口,于是国库里的金银迅速外流,就为了换取丝绸。统治层里有人出面呼吁:再不遏制“丝绸热”,国计民生将趋于崩溃。(设计意图:小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阅读“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的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点基础知识, 完成下列题目: 1、汉代丝织技术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2、汉代冶铁技术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织品精美。中原地

9、区生产的丝绸,受到国内外喜欢。 展示:材料展示:“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教师:丝织技术的提高的同时冶铁技术也在提高,尤其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 学生:利用水流冲击水车带动皮囊鼓风进行冶铁。教师:“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利用水力鼓风的水排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学生: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能量较大,大大提高了炉温,提高了冶炼质量。(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动脑筋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加深学生对生产力对

10、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解。)教师:水排的发明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铁的产量,使得汉代铁制兵器大大增加,其中很多兵器是用钢制作的。我国汉代就发明了炒钢法人们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因而得名。欧洲比我们掌握此技术晚了近1800年。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繁荣教师: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

11、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秦汉“半两钱”。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教师:阅读课文,找出汉武帝经济大一统的措施。学生: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大一统。教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当时最为有名的繁华大都市就是人称东西二京的长安和洛阳。下面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3页有关东西二京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其见解,然后请同学起来描述一下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看看哪个小组描述的准确、形象。

12、 学生:长安50万 东汉过百万。家家户户种树,绿树成荫,有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市” 繁荣,物品齐全教师: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是商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课堂探究一:1两汉时期,针对繁华的东西二京,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2面对商业的繁荣,汉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由讨论:学生回答课堂探究二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为西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从政治、思想、经济三方面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一:政治上:接受主

13、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小组二: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小组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自由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答案:1两汉初期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繁荣(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不拘于答案,只要有意思即可)(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回扣教材,前后联系;让学生明确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是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小结:两汉

14、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 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师生齐读:趣味历史歌谣汉初经济恢复快,武帝时期到鼎盛。农业、商业、手工业,各项发展都很棒。武帝 明帝治黄河,犁壁耕地效率高。播种工具是耧车,南水稻,北小麦,千亩桑麻遍地种。提花机,技术高,薄如莎,染色水平顶呱呱。冶铁工具是水排,东汉杜诗来发明。商业进步有新招,统一钱币五铢钱城市发展规模大,二京闻名世界强。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一、选择题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东汉明帝 D光武帝2东汉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A灌溉工具 B水上运输工具 C纺织工具 D鼓风冶铁工具3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削弱诸侯国势力A B C D七、板书设计第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