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53879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周杰词,始于晚唐而盛于两宋。纵观两宋词坛纷纭,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姜夔就是其中颇具分量的一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集等著作传世。他一生清贫自守,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为深厚,是宋代继苏轼之后又一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姜夔早年师从千岩老人萧德藻,而后广为交游,往返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不攀权贵,人品高洁,虽是“终生布衣”,却凭借杰出的艺术才华和绝似“晋宋雅士”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即得到了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辛弃疾等一批文坛大家的高度肯定,受到“长短句妙天下”的普遍称赏,名声震耀一时。姜夔现世存词较少,但他却仅凭87首词作

2、,以其极高的艺术质量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历史地位。现代词学的奠基人夏承焘先生在论姜白石的词风中认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粗犷的流弊。白石在苏辛、周吴两派之外,的确自成一个派系”。在南宋“复雅”词学风尚的背景下,姜夔词克服了婉约派与豪放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健笔写柔情,开创出“清空骚雅”的词风,在当时即倍受推崇。随着姜夔词的迅速传播与接收,宋末元初的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一批词人自觉继承白石衣钵,对姜夔词及其词风的吸收与借鉴逐渐演绎为一种时代风尚和审美主流。进而形成的

3、“姜张词派”更是发展成为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词派,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在为数众多的姜派词人中,又以张炎的成就最高,他不仅在词作上“瓣香白石”,更重要的是在词论上总结了姜夔词的特点,并提出了以“清空”意境和“骚雅”格调为作词的最高审美评价,将“词以意为主”作为填词的最高准则。在词源中,张炎认为“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把姜夔词作为词美的典范。他用“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清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白石词的空灵澹宕,两者共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应该说张炎对姜夔词艺术特点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他的词源为姜张词派的开宗立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姜夔词在后世的传播奠定了“清

4、空骚雅”的基本艺术基调。及至元明两朝,受民间俗文学和主俗风气的冲击,词学中衰,即所谓“词衰于元,亡于明”。为扭转明代词坛绮靡之风,恢复词的本色,清代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提出了“醇雅”说,而姜夔以及继承姜夔词风的张炎作为醇雅词风的代表,自然成为倍受推崇、效仿的对象。随着浙西词派在康熙中至乾隆末近百年的时间中,逐渐占据了词坛的中心位置,开始清代词学“中兴”,姜夔声誉日隆,最终形成了“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姜夔词的影响由此也达到了其历史的顶峰。在词前作序,姜夔不是有史第一人,自然也不是最后一个。之所以姜夔的词序倍受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比重大,已构成姜夔创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艺术成就高

5、,与词作融为整体。一般而言,词序只是对创作本词的意图或情景加以简要说明,仅仅作为全词的“附庸”而已,在苏轼之后词用题序已成为常例。而姜夔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他以艺术散文的笔调写作词序,既可单独成篇,又与词契合无间,不仅有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类似韵味隽永的小品文,极具文采。同时,姜夔在词前作序,对制词缘起、思路的提示和情感基调的铺垫,使题序成为一条深入理解其词作的相对可靠的捷径,对于白石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词作为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的艺术形式,上承于诗,下衍为曲,在初起与鼎盛时期多以歌妓为中介进行口头传播,并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姜夔因娴通音律,十分重视词

6、与音乐的配合,在他现世87首存词中,所用词调就多达56种,可见他在音乐手法运用方面的纯熟自如。除了用旧有的词调外,姜夔还“颇喜自制曲”,每当他新创一词牌,都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在词文与乐曲配合上的天衣无缝、相映生辉,使姜夔词别具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因此世人赞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到了宋末元初,旧时音谱日渐凋零,词乐逐渐失传。在蔡嵩云的乐府指迷笺释中论述了词乐之亡:“其时已至南宋末年,能歌者更如凤毛麟角矣文士之词,可传而失律,乐工所歌,其文不足传,此词之音律所以亡也”。至此,包括姜夔在内的所有文人词的口头传播走向了

7、终结。值得庆幸的是,在现存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词还带有曲谱。这十七首姜夔词,每首定有宫调,并以宋代工尺谱斜行注节,扣于字旁,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凄凉犯、暗香、疏影等十四首是姜夔自创的词调和乐曲。姜夔词集成为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词乐文献。这些有谱的词调是姜夔费尽一生心血文艺创作的精髓,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资研考宋词演唱的宝贵财富。姜夔独创的词调扬州慢,是白石词的代表之作。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姜夔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入侵、惨遭兵祸蹂躏的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断井颓垣和萧条景象,一时感慨万千,伤今怀古,发为吟咏,用今

8、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度成此曲,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裂的哀思。词的上阕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描绘出金兵洗劫后扬州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下阕写情,用晚唐诗人杜牧重游扬州的假想,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入词,点出杜牧当年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表现出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扬州慢淮左名都一出,就被千岩老人萧德藻称为有“黍离之悲”,传为佳作。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千百年来颇受人们称道。除扬州慢之外,姜夔的咏物词也堪称一绝。在姜夔存世的80余首词中咏物词即有20

9、多首,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之多。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自成风貌,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多描写清幽的形象和冷艳的色调,形成以冷为美的艺术风格,同时在空灵蕴藉、寄意遥深之中,隐曲地抒发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兴亡之叹。如其齐天乐蟋蟀,词中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帝王、儿童等不同的人和事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词中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伤凄凉身世的喟叹,但又很难说清楚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靖康中徽、钦二帝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寄托总在若有若无之间,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10、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用空间的不断转换和人事的广泛触发,层层夹写,步步烘托,达到一种凄迷深远的艺术造境。再来看姜夔的咏梅名作暗香、疏影,这两词牌名取自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冬,姜夔冒雪拜访范成大于石湖期间,赏梅游览后,创制暗香、疏影两词献给范成大。范成大令其歌女小红“肄习之”,两词音节清婉美妙,范成大赞赏不已。虽然两首词同为咏梅,但侧重点不一,暗香重在以梅忆人事,按时空顺序,因梅引起对往昔赏梅的美好回忆,继而引发感慨激起无限情思,并在追忆中深情缅怀;而疏影是以人喻梅,按梅花生长开落的状态为序,以词人赏梅、惜梅、护梅、叹梅

11、的心理变化贯穿始终,将梅花形象刻画得极为细致。这两首词艺术结构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词人在语言运用和结构布局上的精心布置:语言上,用典不拘一格、了无痕迹,完全融入自我感情的抒发,使语言具有多重含义;同时通过写景、叙事、抒情语言的不同剪裁,语句更为精炼,语义各有侧重而又体现出多重作用和旨意,情景事理交融;结构上,两首词为连环体,合而观之,更能体现词作布局的精心。分而观之,两词结构皆波澜开合,全以心绪结构贯穿,使感情表达含蓄而有蕴藉。总的说来,姜白石才情高逸,词作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宋词“反俗为雅”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其所倡导的“清空”、“骚雅”的词风也对后来的词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李清照、辛弃疾之外自成一派,分鼎南宋词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