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52906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作者:张晨燕 摘 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其作品题材颇为广泛,咏物、写景、闺阁、咏史等都有涉猎。其以花木立题的咏物诗词最多,超过五十首。而在此之中,又以咏花诗为最。诗词提及的花主要有:桃花、李花、梨花、杨花、海棠、长春花、杏花、芍药、荼蘼、蔷薇、莺花、丁香、榴花、牡丹、荷花、兰花、菊花、桂花、芙蓉、梅花等二十多种。咏花诗中尤以咏梅为冠。不断出现的花这一意象,正是朱淑真自身人格魅力的写照。尤其是梅花那高洁、顽强的精神与其自身的性格不谋而合,最好地体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朱淑真咏花绝不只是为了描摹花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花抒怀。花已经

2、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层层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其敢于反抗封建压迫,追求独立爱情生活的心灵境界。 关键词:百花,梅花,审美文化,咏花诗,人格魅力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现存诗三百多首,南宋魏仲恭辑其诗命名为断肠集;朱淑真另有断肠词一卷,约三十几首。关于她的籍贯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二说是海宁人(有说是浙中海宁,有说是安徽海宁);三说是归安人。这里采用黄嫣梨女士的观点:“祖籍海宁(今安徽省芜湖市),占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1关于她的生平年代历来争论也颇多,有说是北宋人,有说是南宋人,更有说是介于北宋和南宋之间的。这里同样采用黄嫣梨女士的观点

3、:“朱淑真当为南宋初期人,她的生卒年代约在绍兴中叶南宋迁都临安(1138)前后至孝宗淳熙七年(1180)左右,在世四十多年。”2 朱淑真的家境颇为富裕,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她家中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及“依绿亭”等建筑,而且身边又有侍女服侍左右,过着大家闺秀的生活。朱淑真曾经自谓道“拨闷喜陪尊有酒,供厨不虑食无钱。”(江上阻风)足可以窥见其生活的安逸,家境的富足。其家庭成员有父母和兄嫂,且都擅于吟诗作赋。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她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音律、书画、诗词,无一不通,长成一个才色兼备的女子。 虽然朱淑真的物质生活优越,但是精神世界却十分的空虚和寂寞。她原本有一恋

4、人,却因为封建礼教的戕害而被迫嫁给了一位庸俗官吏。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无奈,所嫁非人的痛苦,使其“一生抑郁不得志”,最后“悒悒抱恨而终”。但是她那种不甘于命运,顽强与封建礼教相抗争的精神却如花香般永远绕在我们心间。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几乎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人格的独立,被钳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狭小空间里,然而朱淑真却有幸生活在一个富裕的书香之家。家庭氛围的宽松,使她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受到过多的压制,内心充满了对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春去春来,花谢花开,她出落成一位浪漫多情、才调出众的女子。然而爱情理想的破灭,婚姻生活的孤寂,使她更多地借诗词来抒发内

5、心的愤愤不平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朱淑真的诗词题材颇为广泛,绝不仅限于闺怨伤春一类的作品,有生动明澈的咏物诗词、俊逸高雅的写景诗词、婉丽真挚的闺阁诗词、精炼独特的咏史诗词等。其中,以花木立题的咏物诗最多,超过五十首。在此之中,又以咏花诗为最。朱淑真诗词中提及的花主要有:桃花、李花、梨花、杨花、海棠、长春花、杏花、芍药、荼蘼、蔷薇、莺花、丁香、榴花、后庭花、牡丹、荷花、兰花、菊花、桂花、芙蓉、梅花等二十多种。四季之花跃然纸上,花与人融为一体,心物相通。花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层层凝聚着深刻的含义,展现了其敢于反抗封建压迫,追求独立爱情生活的心灵境界。 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我国自

6、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映衬,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朱淑真却借桃花表达了另外一种情怀。“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鹧鸪天)描绘了一幅春日桃花凋谢图:一整天都刮着无情的东风,吹得柳絮纷飞,桃花满地,连溪水里也飘着花香。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桃花的怜惜,对于美好春景的留恋,隐含着对破坏美好生活恶势力的厌恶与憎恨。“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窗西桃花盛开)这里朱淑真用了刘禹锡游玄都观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意境。这里的“刘郎”应是她的情人。“刘郎”亲手栽种的桃花,已经开了好几回了。年复一年,花谢花开

7、,却始终不见他回来。这里诗人借刘郎手栽的桃花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离愁之情。 李花:花香淡雅清幽,与桃花相比,韵味相承又各具特色。桃花疏落有致,而李花簇拥密集,连枝满树,熠熠生辉。李花象征纯洁美丽,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常与桃花并称“桃李”。朱淑真除了欣赏李花美丽的外表外,更看中其独特的精神。“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李花二首其二)白色的李花虽然很小,但它却敢和深紫与轻红一较高下。这里诗人以李花自喻,虽然自己和李花一样渺小,但是却不畏惧强大的外在压力,敢于反抗不满的现实,追求独立的人格。梨花:唐代诗人岑参曾将白雪比喻成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梨花的洁白高雅,受到众多人

8、的推崇,朱淑真亦然。她将梨花和愁绪联系在一起,“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五首其五)看着细雨黄昏后的梨花就想起了自己满腔的愁怨,即使没有忧愁,也会因此而变得惆怅断肠。再如“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生查子)这里诗人不忍心卷帘去看梨花,因为怕飘落的梨花勾起自己的寂寞之苦,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之情。 杨花:也称柳絮。传说隋炀帝时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并给以奖励。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于是以后柳树便被称为杨柳了。自然,柳絮也就成了杨花。“杨花搅乱少年心,怕雨愁风用意深。”(又绝句)飘落的杨花搅乱

9、了少年的心事,杨花怕雨愁风,正如诗人自己一样。虽然内心有对于爱情的渴望,但是又不敢和父母吐露自己的心声,只能埋藏在心底。尽管外界的压力给了她严峻的考验,但是其内心对于爱情的理想追求却是无可动摇的。 海棠:花开二三月间的海棠,以艳丽的色彩取胜,有“国艳”和“花中神仙”的美誉。苏轼曾写下如此感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朱淑真常常将海棠与自己的离愁别恨相关联,如“芳草池塘初梦断,海棠庭院正愁加”( 春词二首其一)、“寂寂海棠枝上月,照人清夜欲如何”(春日杂书十首其一)等诗句中多次出现“愁”、“寂寂”等字眼,无不透露着诗人内心的寂寥。诗人看到海棠,就想到自己生活的寂寞和无奈,充满了无限的

10、惆怅之感。长春花:姿态忧美,花朵多,花期长,花势繁茂。从春到秋开花从不间断,所以有“日日春”之美名。“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长春花)长春花一枝才谢一枝又开,充满了勃勃的生命力。而牡丹尽管有着艳美的外表,却难免瞬间凋零。这里诗人宁可作一长春花,也不愿作美艳绝伦而瞬间销殒的牡丹花,表现了自己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杏花:花色多为粉红,艳态娇姿,占尽春情。“隔岸谁家修竹外,杏花斜袅一枝红。”(下湖即事)“斜袅”二字将杏花的媚态写的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其袅娜的姿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眼儿媚)这三句通过对春景的描写,婉转地抒发了诗人的惜春情

11、绪,并且构思新巧,清新和婉,含蕴无限,别具一格。 芍药:花色鲜艳,花香馥郁,形似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相”。“芬芳红紫间成丛,独占花王品第中。”(芍药)芍药花如火如荼的开放,红紫相间,煞是好看,可以堪称花王品第。诗人由此表达了对于芍药的情有独钟。 荼蘼:花色美艳,古人亦以“国色天香”赞咏之。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鹧鸪天)这美丽的春景让朱淑真沉醉,幸好有艳丽的荼蘼使诗人从春醉的状态中缓过神来。 蔷薇:又名白残花,花色较多,花香诱人。“飞葩散乱拥栏香,万朵千枝不计行。”(蔷薇花)蔷薇花拥栏而开,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味。诗人喜爱其茂盛的生命力,千枝万朵,

12、不计其数。莺花:“从今始信恩成怨,且与莺花作谈交”(恨春五首其三),孤寂的生活已经使诗人把往日的恩情转化成了怨恨,这一切无人能够倾听,唯有和莺花交谈,借此表达内心无限的愁思。 丁香: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花香袭人。据说在宋代就已广泛栽培,为人们所喜爱。“百结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晴和)丁香花绽放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诗人喜欢丁香的淡淡美丽,表现了其淡然的审美观。 榴花:花开在五月,以其独特的花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如火如荼的怒放。火红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娇美。“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端午)这个季节,大部分花都已经凋谢,而榴花依然盛开着,欲与太

13、阳试比高。看着榴花,诗人内心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仿佛榴花能将诗人的内心看透,并且牵着她的幽恨。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杜牧泊秦淮曾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北朝时陈后主因作玉树后庭花亡国,因此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岂意为花属后庭,荒迷亡国自兹生。至今犹恨隔江唱,可惜当时枉用情”(后庭花)。诗人以花喻事,借古讽今,表现了她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对于南宋统治者“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担忧,并且希望统治者能够吸取前车之鉴,不要步其后尘。 牡丹:雍容华贵,兼

14、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被称为“花中之王”。唐朝人犹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刘禹锡就写下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佳句,描绘了这一盛况。周敦颐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展现众人以牡丹花开富贵荣的心态。朱淑真牡丹:“ 娇娆万态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前两句写了牡丹妖娆的姿态,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引用了倾城倾国的典故: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诗人将咏物与咏史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地审视牡丹。历来人们将具有倾城美貌的女子比喻为亡

15、国的红颜祸水,诗人却认为不要把一切责任都归结于女子,可见其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见解和宽容的气度。 荷花:花香四溢,花叶清秀,迎骄阳而不惧。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故而广大文人墨客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朱淑真同样对荷花喜爱有加,如“微凉待月画楼西,风递荷香拂面吹。”(纳凉桂堂其一)诗人在纳凉时,闻见随风扑鼻而来的荷花香味,顿觉心旷神怡。如“暑气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荷花)炎炎夏日,酷暑难熬,但是荷花却能在这样的酷热中盛开,诗人爱其不为恶劣环境而折腰的精神。 兰花:以素净、纯朴、单一的色泽著称。六月吐芬芳,花香幽雅,历来受

16、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孔子将兰花比作怀德的君子,看重其“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的品格。朱淑真:“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乞兰)兰花的幽幽之香不是化工所能剪裁的,红色和紫色是不能与它相比的。诗人借兰花的清香和与众不同的美丽,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质。 菊花: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赋予了菊花以更高境界的审美情趣。当百花开始凋残,菊花于秋风中默默绽开。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园林草木半含黄,篱菊黄金花正吐。”( 秋日行)满园萧瑟,只有菊花不畏秋寒,依旧吐蕊盛开,表现了诗人不甘于寂寞,勇于反抗的精神。再如“回旋秋色漙情露,凌厉西风洁嫩霜。莫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