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525902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任课教师 开课时间 教师评阅意见:论文成绩评阅日期课程论文提交时间: 年 月 日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其中,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尤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与党在十七大提出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倡导相冲突。为此,积极探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粗略地分析了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期缩小城乡居

2、民收入差距,营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户籍制度 1.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先是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然后又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但在中国人民充满信心,昂首迈向新生活之际,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就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 1997 年的 2.47:1 到 2003 年的 3.23 : 1,一直到 2007 年的 3.33:1,而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也稳步提升,由改革之初的 0.3 到 1997 年的 0.42,再到 20

3、10 年的 0.48,已经接近 0.5 的收入悬殊红线,人民之间的阶层越来越明显,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二元户籍法律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形成就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居民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城乡户籍制度下,农业人口不能向城市迁移,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虽然少部分地区尝试改革,但是仍然设置了种种条条框框,阻碍农村居民迁移。这种做法限制了农村居民选择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的权利,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地区工作,阻碍了生产力的转移。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的分配不是按照市场配置进行的,而是由政府根据城乡分

4、割的原则,在资源分配方面对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进行区别对待,实行许多倾向城市的政策。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而且在获取工作机会和酬劳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先权,但是农民不仅需要承担各种莫名的赋税、摊派,而且收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均比较低,能够得到的相对就少得多。另外城市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等投入,而农村享受不到此等待遇,造成人力资本贫乏。教育作为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方面的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和加以延续。户籍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与计划经济模式,等级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

5、高的今天,这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它限制了人口流动,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忽略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使得人人平等仅成为一句空口号。因为他导致人们一出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起跑线,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影响着人们奋斗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转移,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引发社会动乱,严重的会导致经济崩溃。于是研究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迫在眉睫。2.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基本定型。我国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身份证制度。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49

6、年一1957年。该时期可以称之为是新中国户籍制度的酝酿和形成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国内的户口迁移制度主要是为了统计人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迁移入户问题几乎可以说并未受到太大的限制,所以,这一阶段也被称为自由迁徙期。第二个时期为1958年-1978年。该时期可以称之为是新中国户籍制度的严格控制期。此时,政府主要采用发布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实现政府对城市的控制和城市化的发展,当然,此时的户籍制度也就遵循了反城市化的逻辑,政府的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在降低了整个社会整合化程度的同时,也促使了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进一步突出,并且把矛盾主要积压到了农村。第三个时期为1978年至今。该时期可以称之为是新中国户

7、籍制度的半开放期。此时的户籍制度虽然经历了部分调整,但是在总体上仍然是一种身份制度。户口管理实行“二元户籍结构”,可以理解为是人为的把人口分割为农村和城市两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户口即为农民,“非农业户口即为市民”。从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把户口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对户口的统计作为是国家掌握人口资源和分配社会福利的主要依据之一。3.我国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环境下,所以户籍制度的建立初期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在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时期,确实曾为我国恢复经济与发展工业化,维持社会稳定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8、。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我国户籍制度曾发挥的积极作用。首先,户籍制度是提供人口信息的主要依据。户籍制度中规定的公民身份的登记,不仅可以证明公民的身份而且可以确立其相关的权利及能力。同时,作为社会治安管理的基础,户籍管理对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户籍制度对防止城市规模过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以“二元制为基础的户籍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避免了城市人口过多的现象,也避免了城市因为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等拥挤而产生的“城市病的现象。最后,户籍制度对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确立了优

9、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方针。而当时实行的“严格控制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4.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影响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的影响首先是城乡居民接受教育程度的明显差异。第一、受教育的机会。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农村孩子只能在镇上和村里就读,无法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这就形成了初次教育的不平等。进入高中和大学阶段,城市居民的户口保护政策更加明显。在进入大学时,拥有城市户口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远低于农村户口的学生,这就形成了再次教育的不平等。高考移民大军的繁荣发展深刻的证明了

10、这一点!其次,中央财政资金很少用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地使用同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使用同样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品种单一。农民不能与时俱进,使用科学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种植新的农作物1,一改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最后,由于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和生活质量的极大差异所导致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农村居民,他们的健康意识强烈,接触城市中的公共卫生知识频繁,有病及时治疗。而农村居民缺乏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小病不注意,往往转化为大病,要么没法治,要么医疗费用很高,更加恶化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削弱了

11、他们未来的工作能力。 (2) 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劳动力流动自由度的影响 在中国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之下,户籍制度将城市与农村居民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群体,从空间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有些城市规定只允许城市户口的居民长期居住在本市,有些用人单位的某些岗位明确规定了户籍必须是城市户口,将农村户口居民拒之门外。相对来说,城市居民就业和发展机会就多得多2。农村居民没有了工作,叫做“剩余劳动力”,只能在家闲着待着。而城市居民没有工作了,叫做“下岗”,政府想办法给他们分配工作并安抚他们的生活,保证他们原有的生活质量。农村人口要想取得城市户口,只有通过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极少的途径,这些途

12、径也是需要农民付出高昂代价的。相对农民来说,高昂的代价和固化的城乡户籍制度是农民无法跳出“农门”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待遇的一道巨大的屏障。当户籍制度封锁了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的大门时,一方面,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要么游手好闲、聚赌偷盗,造成农村社会治安紊乱,人们思想愚昧落后;要么多生小孩,增加人手干农活,以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民不能自主选择合适的工作,接受专业的训练,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3) 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户籍制度紧

13、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作用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是从 1993 年开始建立的,而农村低保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是从 2007 年下半年才开始的,之前只在某些地区试点。从时间和人口数量上来看,占全国人口总数将近 80%的农民享受低保比占 20%的城市居民晚了 14 年左右3。其次,以 2006 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农村低保人数只有 1593.1 万人,不到农村总人口数的 1.5%,城市低保人数达2240 万人,是农村低保人数的 1.4 倍;农村低保费为 43.5 亿元,城市低保费为 224.1亿元,是农村低保费的 5 倍多;按低保人数平分,农村平均每人每月 70.9

14、 元平均支出 34.5 元,城市平均每人每月 169.6 元,平均支出 83.6 元,是农村的 2.4 倍。从这些绝对数和相对数上来看,农村低保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远远不及城市,这已经远远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而使差距扩大了。 5.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要改革、完善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除了应当充分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外,还应该制定新的户籍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变二元的户籍制度为一元的户籍制度,以居民的居住地域、定居时间和从业内容来界定户口类型,而且户口类型可以随着居住地域、时间和职业的变动而变动。户口既不附加利益分配功能,也不

15、体现社会身份的等级性。该户籍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发挥户籍制度本身的功能,而且可以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财富公平分配方面发挥以下2个方面的积极作用:(1) 可以消除公民由于迁徙自由权受限而产生的收入上的差距。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对人身自由的束缚,还农民以真正的迁徙自由权,使农民可以从边际劳动生产率几乎为零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使农民可以在获取收入的起点上实现公平。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城乡统一的全国开放劳动力市场,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民的增收。(2)可以使附着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倾斜性利益配置得到校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一元户籍制度的建立,使原来附着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由于缺乏附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