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51676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红线”该是一条什么“线”?武洁教育部9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10月10日新华社)一直以来,提及道德,通常只是些软约束。“师德”这东西,自然也并不例外。于是,既然缺乏硬性的规则和约束,即便是违反了“师德”,也并无明确的罚则和后果,甚至何为师德,师德的范畴和内涵,都未必能讲得清。所谓“软约束”其实都谈不上,“毫无约束”才是其真实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红七条”的发布,无

2、疑有望让师德不再空泛,而是有了明确的红线和边界,师德的真正落地也才算是具备了基本的前提。 应该说,从抄袭剽窃,到滥用科研经费,再到索要学生家长礼金,甚至连师生恋都被划入禁区,师德“红七条”的确堪称事无巨细。但即便如此,“红七条”是否真正涵盖了师德的方方面面,并做到了疏而不漏,的确也不必过于求全。无论如何,“红七条”即便并不完备,但终归是为师德厘定了一些边界,一旦出现越界行为,也将启动问责机制,并依法依规处分。 可以设想,套上了“红七条”这个紧箍咒,师德理应不敢随意放肆。剽窃学术论文的教授,私用学术经费的学者,恐怕不会被曝光之后,仍然相安无事,而校园师生恋也大体不会再被错当成一道浪漫的风景线。

3、不过,仔细研读“红七条”的具体条款,无论是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还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抑或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甚至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恐怕并不能轻描淡写地归之于道德范畴。与其说这些行为只是有违“师德”,毋宁说早已超出了“师德”的边界,而是关乎对权力的约束与规制。 事实上,正如官员的滥权与贪污,不能被归之于“官德”败坏,而更应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样的原则,当然也适用于师德。具体而言,既然教师的手中实际上也握有权力,无论是对科研经费的支配和使用权,还是对学生学业和前途的评判权与影响力,对于这些权力的规范和监督,显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本质上其实是贪腐行为,在招生、保研工作中徇私舞弊,本质上与官员的权力寻租也并无二致,至于“师生恋”被划入红线,其出发点同样是对于“师权”的警惕与限制。 基于此,任何权力其实都必须对应责任,也必须接受监督和制约,在这方面,“师权”同样不能成为例外。从严格意义上说,“红七条”其实厘定的并非“师德”,而是对“师权”的规制,而真正意义上对于权力的约束,自然不能依赖于道德层面的规劝,而必须仰仗法律及其硬性的执行力。 一言以蔽之,“师德红线”的本质其实是规制“师权”,既然如此,这条线更应有刚性的边界,并有硬约束来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