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50116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视野”和“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野,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视角,观察、审视问题的角度。对教材解读而言,视野指向的是思维的广度,视角指向的是思维的角度。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解读教材应有怎样的视野,又应选择怎样的视角呢?成人的视野,儿童的视角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

2、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说。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儿。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3、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上面这个故事,名字叫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选到了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它的魅力不单是故事的哀婉美丽,还有人们从故事中读出的各种滋味。有人从故事中看到了友情,一棵树和一只鸟的友情。好朋友树的心愿,鸟儿铭刻在心,尽管树已经不在了,可是鸟依然为那火柴点燃的灯火歌唱,患难见真情,这是友情的绝唱!有人从故事中看到了诚信,坚守诺言兑现诺言。鸟儿答应了树,明年春天还给树唱歌,鸟儿不管如何,也要寻找到树,把歌唱给树听,这是诚信的力量!有人从故事中看到了爱情

4、,不离不弃,生死不绝。你看那鸟儿,是一个娇小的“她”,你看那树儿,是一个高大的“他”。树和鸟,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爱情。男人不在了,女人对男人的情依旧,这是爱情的忧伤!有人从故事中看出了问题。如果树没有被砍伐,鸟和树的故事怎能如此凄惨?鸟没有了树,才会如此哀痛。这是环境意识的迷惘!我们权且管这,叫做解读的“视野”。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视野广阔了,会给我们更多选择和思考的空间,我们要思考的是:教学时,选择怎样的视角? “应该想到童话的读者是谁。既然读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学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话就应努力回归到故事性来。”故事的作者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的话,给我们一个思考的角度童话的读者是小孩。那

5、么作者通过去年的树,想向小孩说什么呢?我们试着从童话里找找答案。应该格外留意故事开头开宗明义的一句话:“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如果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看看文中的两句话: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显而易见,友情,是作者要热情讴歌的主题,树和鸟友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虽然大树不存在了,可是他们的友情还在,鸟儿坚持寻找到好朋友树最后为他唱起去年的歌。尽管昔日的欢歌,此时已是鸟儿献给大树朋友的一曲挽歌,但它哀而不伤,悲而不凉,带给人的是暖暖的深情和无言的感动。如果说这里

6、有诚信的成分,这里的诚信也不同于广泛意义上的诚信,这是对友情的真诚,是患难中的真情流露,我们可以看到,驱使小鸟一路寻找树的,是感性的的情谊,而不是理性的诚信;而作者,他知道他面对的是孩子,不会把爱情变得如此隐晦,讲给孩子听,也不会通过小鸟和大树的生死相隔,来控诉人们对大树的砍伐,如果是这样,应该有更明朗的故事。所以,我赞同这样的教学,因为它是直指友情的温馨美好的:师:讲到这里,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你们和好朋友能做这么多事情,那小鸟和大树呢?他们平常除了唱歌之外,到底还会做什么?你们和隔壁的同学说一说:你觉得他们平常还会做什么?生:在树上做鸟巢。生:说一些什么高兴的话,跟人一样,可能会对话。生:跟

7、鸟聊天,谈一些事情,心事。生:鸟给树唱歌,树给鸟诉苦。生:就是我觉得鸟儿会在树上搭一个窝会产卵。等鸟儿孵出小鸟来的时候,树就会很高兴,因为又多了几只小鸟来给他唱歌。师:老师知道你们的想法实在是太好了。所以老师要请你们拿出笔来,把你们刚才跟同学们交流的那些美好的想法,把你所想到的那些事情自由地加到第一行里面去,描述好朋友的关系里去。大胆地加在课文里去。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可是有些没有写完。你对小鸟和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没关系,先停下你手边的工作。让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想的。生:我觉得可以让小鸟搬一些树上的树枝,然后做一个鸟巢,然后可以边乘凉边唱歌,然后树也能享受小鸟对它乘凉的乐趣

8、。师:这么多啊,这么丰富啊!等会请你念的时候,把你加在故事里的那点拿起来念,让同学知道你加在哪里。好吗?生:树给鸟儿提供住所,而鸟儿也会给树唱歌,还会装扮树,让树变得更漂亮。师:哇!为她装扮。老师想听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生:如果树上有虫子,鸟给树治病。一些动物喜欢吃鸟儿,鸟藏到树里,树就可以替鸟遮蔽,师:很有自然科学的概念。还有谁不同的说法呢?太多同学哦。好踊跃啊!生:我加在“ 一棵树 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给树唱歌,给树缓解一下不开心的心情,树天天听着鸟儿唱歌也给鸟遮风挡雨。师:哇!他连加在哪里都顺便告诉我们了。生:我也加在刚才那个地方。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

9、,天天给给树唱歌。当鸟受到别人欺负或者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跟树说,树可以帮它缓解,可以跟它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师:缓解悲伤。透过刚才你们说的,还有你们原来想的,老师发现一件事情:原来故事刚开始在描写树跟鸟是好朋友的时候,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可是通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以后,会发现故事的细节增加了,内容也丰富了,甚至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两个好朋友相处的画面好象也更清晰、更具体。(教学案例选自台湾台北市吴兴国小黄敏执教的去年的树)我也赞同这样的对比阅读,因为同一个主题的拓展,不仅让学生对童话有更多的了解,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故事人文内涵的感悟,对友情的感悟:师:真希望飞走的

10、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我们来看另一篇童话。(学生读新美南吉的童话故事白蝴蝶片段:一个老爷爷在街角卖气球。这束气球,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别的颜色的。它们脸儿贴着脸儿,随着风在空中飘动。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飞到这束气球这儿来,跟它们在一起玩儿。这束气球里有个很小的红气球,白蝴蝶跟它最好啦!)师:想象一下,白蝴蝶会说些什么,一会儿我们听听同学们能编出哪些结尾来?开始。生:(自编故事结尾。)师:来,把你们编的结尾与大家分享一下。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一起上到天上,红气球说:“好蝴蝶,你别跟着我,再上去,你就没有氧气了。”可白蝴蝶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师;哦,选择了永远在一起

11、。这是他编的结尾。生:这个蝴蝶就跟着气球一直往上飞,树上掉下一个东西把气球砸爆了,蝴蝶很伤心。师:这真是个悲惨的结局。有不一样的结尾吗?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飞上了天空,飞出了地球,看见了无数星星。师:(学生笑)童话可以想象的,他们看到无数的星星,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生:白蝴蝶和红气球一起往上升,气球被挂在树枝上了,他们永远在一起了。师:他选择的比较圆满的。我们来看看作者原本的结尾。白蝴蝶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似之处?生:他也是要跟着红气球,不管他去哪里。师:两个朋友,友情之间永不言弃,是吧?生:他们两个也是分不开。生:白蝴蝶像鸟儿一样,红气球像树,鸟儿在不停地追着树,白蝴蝶也永远跟着红气球。去年的

12、树,鸟儿也是要永远和树在一起。(注:教学案例选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卢静执教的去年的树)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教师是成人,解读教材源于成人的视野,但学习的毕竟是儿童,所以,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科学的视野,语文的视角阅读科学小品文,教师和学生的目光会不自觉向科学知识投去颇感兴趣的一瞥。比如,学习太阳,教师在课堂上就相应地拓展不少有关太阳的资料,学习月球之谜,教师就让学生搜集现在未解的月球之谜来进行交流由于对知识的关注,从而冲淡语文味是教学这类课文常见的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上“科技成就”一组中的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这组另外的三篇。我们能看到教材尽力向学生打

13、开科学的视野。但是,如何从语文的视角解读教材,利用教材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课后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语文教材的课后题,不是寻常的练习题,或无关紧要的思考题,而是语文特点的集中体现,是课标理念的具体落实,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思考题一:多么有趣的课文啊!我要好好读一读,并把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这个题不仅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更提出了朗读背诵的要求:要读好课文,并把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这个题目,是三维一体的,既有知识能力目标(把课文读好),也有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背诵积累语言),同时关注了学习情感态度(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题二: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

14、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这个内容,关注的是表达顺序和条理。课文叙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所用笔墨最多,表达也最有特点。这个题目即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理清表达顺序,并通过叙述体会表达的顺序和条理。思考题三: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对词句的准确表达,用词严谨认真是科学小品文标志性的语言风格。尽管这篇文章内容有趣,语言活泼,但是依然清晰地体现着这个特点。除了例举的语句,课文中还有很多,比如,“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比如,“它们中的一

15、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等语句中的用词,与科学推测是一致的,与科学态度是照应的。思考题三就是用例举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揣摩品析词句,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体会这类词句的表达效果。即使是看似重知识的“选做题”和“资料袋”,(课后的“选做题”有这样的导引:“我要再找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资料袋”中,是有羽毛恐龙的发现提供了部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依据的科学资料。)着眼的也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实践的丰富,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获得。只要我们立足于语文的视角,科学视野的打开,不仅不会使语文教学走向知识的误区,而且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原著的视野,篇章的视角中外文学名著,备受编者的青睐,从中国的四大名著,到外国的著名作品,都以篇章、片断或缩写的形式,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些课文,最能见证教师的解读教材利用教材的功力。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选的四篇课文,分别来自于四部中国古典名著将相和选自史记,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四个故事相对比较完整。怎样做到准确解读、利用这样的教材呢?首先教师对原著要有比较细致的阅读,这样,在教学中,把故事置身于原著的大背景上,给学生一个阅读篇章的视角,突出篇章的教学重点。例如猴王出世教学片断: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