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48998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其它杂项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把一批现代派诗人打出了象牙塔。他们再也没有闲情“站在桥上看风景”,“装饰了别人的梦”。现代派给人的印象大概确实是如此,是一批精神贵族关起门来的自我欣赏。因而,当戴望舒写下他那首感人至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时,人们发觉了与其早期作品的纤细、精致、忧伤、神奇截然不同的宽广、博大、深沉、明朗。许多评论家认为他走向了现实主义。也有一些外国文学造诣特别深的学者兼诗人,如袁可嘉,看出了其中骨子里的现代派手法,但大概同意这种观点的是少数。我认为,一个人也许在不同的时候说出不同的话,而这些话背后的言说方式却未必改变。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因而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缘故

2、也正在于此。这首诗首先运用了一种超现实的手法:“我用残损的手掌/探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全诗的灵魂。戴望舒说过:“诗是由真实通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残损的手掌本来是特别小的,但它能探索广大的土地,一会儿“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一会儿又让“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这一大一小的强烈反差构成了独特的语境,在这种语境的作用下,“手掌”的内涵与外延之间产生一种张力。“手掌”已不单是个人的手掌,同时依然整个民族的受伤的、“残损的”手掌;它受了伤,但仍然是博大的,和广大的土地一样博大。它超越个体的有形的手掌而化为民族的“无形的”手掌:“无形的手掌擦过无限的江山”、无形的手掌“粘了”同样

3、无形的“阴暗”。浪漫主义与意味主义也要制造超现实,但它们主要依托虚幻夸大的形象。而现代派作品中这种超现实效果主要是通过语言获得的,强调通过悖论、反讽等反常搭配的运用,使语义在某种独特语境的作用下拓展或变形,从而到达一种“不合理中之合理”的效果。作品对主观的感情,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进展了一定程度的藏匿,将它们寄于一个生活化的形象与相应动作上,即“残损的手掌”和以手掌“探索”。内心的创痛化为残损的手掌;对祖国的挚爱与对河山沦落的痛惜化为深情的探索,犹如母亲抚摸着小孩,又像小孩爱抚着母亲。正是通过这既超越现实又特别生活化的形象和动作,作者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审美间隔。当“无形的手掌擦过无限的江山”时,

4、当“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时,当“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时,都仿佛是一个灵魂从更高的地点观照,审视着这种苦难、依恋和信念。如此,诗中就出现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是广大的土地上生活的一员,残酷的战争与生活给他一双残损的手掌,他是生活的体验者;另一个自我是我们民族受伤的灵魂,具有普遍性、永久性,他超越时空,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这历史的一页,既看到苦难,也指出希望和力量。细心体会后一个自我,大概还能隐隐感到一丝与作者早期作品相通的神奇主义气息。中国现代抒情诗大体上能够分为三种抒情方式:浪漫主义(主情主义)、意味主义和现代派。浪漫主义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以饱含感情的语句直截了当撞击读者的心胸,如和我用残

5、损的手掌几乎诞生于同一时期,同样传诵一时的高兰的那首哭亡女苏菲:“你哪里去了呢?我的苏菲!/去年今日/你还在台上唱“打走日本出口气”!/今年今日啊!/你的坟头已是绿草凄迷!”短短的五行诗里就用了四个感慨号和一个咨询号。艾青及其受他妨碍的七月派诗歌则更多采纳了意味主义的抒情方式,给予某个意象,某种光、色以普遍性内涵。如艾青的“灰黄”的色彩,“土地”、“太阳”,以及阿垅的“纤夫”等。要领会其中的意蕴、感情,主要靠读者的联想。而现代派的抒情方式,尽管与意味主义有类似之处,也包含了意味的成分,却更为委婉,强调通过某种日常经历的再现,唤起读者相应的经历表象,使读者通过对本人的类似经历的追想和体验,体会到

6、这种经历背后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是作者的,也是读者的,它并非作者施加于读者,而是作者以某种日常经历为媒介,从读者心中唤起的。这种感情一旦从读者心中唤起,它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内在的,深沉的,持久的。我们不妨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的中心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严寒在封锁着中国呀”和“我用残损的手掌/探索这广大的土地”做一比拟。前者确实是一种意味主义的抒情方式,以大自然的现象意味中国社会的现状,以自然界的严寒意味心理的严寒,读者通过联想,眼前会呈现出日寇铁蹄下的中国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而后者呢,在当时的中国,有多少人在抗敌的战场上,在逃难的道路上,在敌人的监狱里(如作者本人),在被焚毁的村舍旁,用

7、本人那“沾了血和灰”的残损的手掌抚摸着本人的亲人、战友、土地和土地上的残垣断壁。这两句诗正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经历的再现,是最详细最细节化的,又是最普遍最抽象的。这两句诗的语气十分平静,而在这平静的语气中,却蕴涵了中国人在如此的日常经历背后所饱含的极为丰富、复杂、深沉的感情。中国现代派诗歌追求“华美而有法度”,力图将西方的新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相结合,在强调“亲切与暗示”的同时,又要与中国“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歌传统相通,从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效果来看,这个目的得到了实现。现代派艺术是对现实、人生、自我的更加深入与独特的提醒。它同样也能够成为“批判的武器”,比方毕加索为抗议法西斯暴行而创作的格尔尼卡

8、和为和平而作的和平鸽。在戴望舒30年代的现代派风格作品中,他所再现的日常经历或是阴暗的,如我的经历;或是寂寞的,如单独的时候;或是晦涩而诗化的,如夜。而当他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中写出了中国人的普遍经历,从而显现出强烈的现实性时,不少人就认为他的创作道路转向了。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在这首诗里,作者仍然运用了现代派的抒情方式,而且正是这种抒情方式,使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内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从而使这篇作品获得了宏大而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探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如今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指擦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仍然完好,暖和,明朗,巩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由于只有那儿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由于只有那儿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儿,永久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