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48332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文档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拮抗作用一、多元化诱因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一) 大学生就业难的多元化诱因1. 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与用人单位有限的岗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据统计 ,2005 至 2007 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分别是 307 万、 377 万、 495 万, 平均就业率仅为70%,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与市场能够供应的就业岗位之间的不平衡现状, 供需矛盾的加剧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持久的就业压力。2.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 大学生就业市场外延紧缩。就业市场有减无增, 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

2、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在目前劳动力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人才的背景下, 他们无疑是大学生抢占就业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大学生就业的文凭优势, 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3.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创新而带来的“体制性失业”日趋凸显 ,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不合理问题加剧。表现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将由追求高就业率向有效率的就业体制转变 , 国内外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裁减冗员行为 , 机关事业单位不合进一步挤压大学 , 使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显性化 , 格人员的清退生劳动力市场空间。而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不合理问题 , 即由于区域

3、、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地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和配置阻隔 ,1 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产生强大的冲击。(二) 多元化诱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表现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 给众多大学毕业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 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 , 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心理困境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 恐惧的情绪状态 , 这种状态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 , 而且会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 记忆力明显减退 , 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尤其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学生 , 对待择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

4、心理准备 ,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 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 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 极易引发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失调。主要表现为 :(1) 自负心理。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 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 , 也对就业市场、 职业生活缺乏了解 , 一旦出现变故就会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2) 自卑心理。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 , 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 , 怀疑自己的能力 , 不善于;(3) 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 , 发现适合自己

5、的职业岗位盲目攀比。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功利和攀比心理, 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妨碍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和判断, 增加就业挫折 ;(4) 从众心理。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 , 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 盲目寻求热门职业 , 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 , 不会扬长避短。2. 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 (1) 焦虑心理。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 如感到择业是一种威胁、 十分担心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有某些不良生理反应( 如睡眠质量下降、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

6、、思维较平时混乱等 );(2) 急躁心理。在择业中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 无所适从等现象。 尤其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一些学生 , 心理更为急躁。 急躁是一种不良的心境 , 容易使人缺乏自我控制力 , 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结果 ;(3) 挫折心理。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 一旦择业遇到挫折容易陷入苦闷、失望、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3. 人际交往障碍。 主要表现为 :(1) 依赖心理。 其实质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 只相信“关系”、“面子” , 只相信别人。 (2

7、) 羞怯心理。羞怯是指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因内向而出现的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 不偏执心理。表现为对公 (3) 能充分展示自己特点和优势的现象。 平的过分偏执 , 对求职期望过高的偏执、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等,择业偏执人为地减少了大学生自己就业的机会。3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优化的调适功能( 一) 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意义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 通常是指“个体有效地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或信心” , 它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受或体验。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肯定自己的一种“我能行”的信念。4 班杜拉认为焦虑是人类生存中的一种机能偏差

8、, 它和自我效能有心理社会机制方面的关系。只有在个人感知到自我无效能时, 才使潜在的厌恶性刺激让人感到焦虑。具有较强自我效能的人, 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减弱或终止厌恶性事件对自己的威胁, 增强的处事效能可以削弱焦虑的唤起。由前可知,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事关社会稳定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长期高强度的心理应激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 甚至会阻碍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 许多个体焦虑的聚集可能会逐渐形成群体社会焦虑并相互强化, 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社会问题的生成和加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其焦虑体验, 对于优化

9、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 增进其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 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自我效能感影响行为的选择。1.时, 选择什么环境主要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 , 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 , 这些环境反过来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2. 自我效能感影响行为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发生作用并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 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 其努力越具有力度, 越能够坚持下去。3. 自我效能感影响思维的模式。

10、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 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这种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 发展技能。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 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 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 , 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 , 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4. 自我效能感影响情感的反应模式。 自我效能将决定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 自我效能感强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 ;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常常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 , 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 , 这些

11、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 5三、加强自我效能感的理性认知策略构建 , 消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 , 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一 (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一行为活动的预先估计,而且直接影响个体在活动中心理功能的发挥。班杜拉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诸多因素概括为四种效能信息源: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 他人的评价、态度; 个人情绪和生理状态。合理利用这四种信息源增加正面的自我效能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是加强自我效能感认知策略构建的有效途径。1.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

12、 增强学生自信心。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择业的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判断 , 逐步提高择业的积极性 , 不断激发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因此 ,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是大学就业指导机构必要的心理策略 , 要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引导学生把择业的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职业技能欠佳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2. 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 , 避免习得性无助感。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 , 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 ,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心理学家把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无能为力和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性无助感。为此, 高校要通过校内就业实训 ,

13、给予学生成功的心理按摩体验 , 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并将其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 , 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3.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即良性暗消极的心 ; 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行为、能够对人的心理、, 示理暗示则会破坏或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5 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说“我一定成功”, 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 说“就业对我来说很容易”, 不说“就业并不难” 。因为前者在大脑中种下的是成功的因子, 潜意识会指挥你去 “成功” ; 而后者种下的是失败的因子 , 大脑的潜意识会指挥你去给自己设置“失败”的栅栏。(二) 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的有效预测作用, 促

14、进大学生理性就业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做出独立而又恰当的职业选择的能力 , 包括个体对做出职业决策所需条件的知晓以及选择的现实性和一致性程度。 6 大量研究发现 , 一个具有良好的感知、 控制和利用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的大学生 , 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 , 具有更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决断力 , 会更主动地利用各种职业信息资源 , 积极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探索 , 选择或更换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职业 , 协调好理想与现实的心理差距 , 进行科学地职业选择 , 表现出较高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6 因此 ,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 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水平 , 促进目标导向的成功 ,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理性基础。(三)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对自我效能感良性发展的有力依托作用 , 消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