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47734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数学链接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数学与生活链接,把数学课堂归还于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践行的:一、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

2、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郊外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 ”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 3=21

3、(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 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孩子的眼中,数学

4、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

5、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三、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

6、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51351005”,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只95元的特价电熨斗,准备用来熨衣服。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四、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生活中

7、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

8、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五、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服务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与交互”,可以使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自我发展过程。操作与实践是学生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最主要的手段,他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习了比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吗?学生们通过讨论:用一根竹竿立在阳光下,先量出竹竿和它的影长,再量出旗杆的影长,用“

9、竹竿的影长:竹竿的长=旗杆的影长:旗杆的高”解比例,很快算出旗杆的高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勤于估算,也能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用好数学。如学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单位的“概念” 同时让学生联想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填写恰当的面积单位:课本封面约320( ) 黑板面大约4( )课桌面大约32( ) 门大约2(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要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我们行动起来,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